內(nèi)容介紹:
服務(wù)過軍情五處和軍情六處,初試寫作,就震驚文壇。
這是英國國寶級小說大師勒卡雷的人生故事,記下了他人生中近四十個刻骨銘心的片段,再現(xiàn)一個偉大作家的雙重身份和多重自我。他目睹殘酷戰(zhàn)爭與冷血殺伐;他跟著戰(zhàn)地記者藏身壕溝,子彈擦著他的耳邊飛過;他采訪獄中的恐怖分子,卻被對方堵得啞口無言;他目睹蘇聯(lián)巨變前后的社會,感慨萬千;他見證了布羅茨基獲得諾獎的瞬間,也親歷了電影大師弗里茨·朗的失意;他寫下騙子父親與自己既疏離又難舍的親情,并苦苦思索間諜與作家的異同。
“逃避與欺騙是我童年非有不可的武器。青少年時期,我們都是某種間諜,而我卻早已是退役的老兵。情報世界擁我入懷的時候,感覺就像回到家一樣。
編輯推薦:
★ 從軍情五處的間諜,到英國國寶級小說家。《柏林諜影》作者約翰·勒卡雷的唯一回憶錄。
★ 他是約翰·勒卡雷,也是大衛(wèi)·康威爾,近四十個人生片段,狙擊一個偉大小說家充滿矛盾與掙扎的自我。
★ 間諜生涯與小說寫作其實是天造地設(shè)的一對。兩者都要隨時準備好去窺視人類的罪過,以及通往背叛的種種途徑。
★ 有一種鴿子天生就被培養(yǎng)成狩獵游戲的靶子,它們飛越專門修建的漫長隧道,而出口就是獵人們的槍口。
作者簡介:
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原名大衛(wèi)·康威爾(David Cornwell),1931年生于英國。曾就讀于伯爾尼大學(xué)和牛津大學(xué),在伊頓公學(xué)教授過法文與德文。18歲被英國軍方情報單位招募,擔任對東柏林的間諜工作;1958年就職于英國安全局軍情五處,同時開始寫作。1963年,第三本小說《柏林諜影》問世,知名小說家格雷厄姆·格林盛贊:“這是我讀過的最好的間諜小說!”由此奠定文壇大師地位,并轉(zhuǎn)為全職寫作。在過去的50年中,勒卡雷居留于倫敦與康沃爾郡,筆耕不輟,迄今共著小說25部,有4部入選美國推理作家協(xié)會(MWA)“百佳犯罪推理小說”,3部入選MWA十大流派名作排行榜“十佳間諜小說”,獲獎無數(shù),被《泰晤士報》評為“1945年以來50位最偉大的英國作家”之一,也被西方評論界譽為“在世最好的英語小說家之一”。
內(nèi)容介紹:
《召喚死者》是英國國寶級文學(xué)大師約翰·勒卡雷的小說處女作,貫穿勒卡雷間諜小說創(chuàng)作的經(jīng)典人物、傳奇間諜喬治·史邁利在本書中初次登場。小說講述外交部官員塞繆爾·芬南在史邁利的例行問詢后留下遺書身亡,但源自死者的一通預(yù)約提醒電話與一封信件,證明真相并沒有自殺那么簡單。案件疑點重重,相關(guān)之人莫名喪命,史邁利以身犯險遭遇偷襲。當錯綜復(fù)雜的線索漸漸清晰,故交往事浮上心頭,史邁利卻陷入情義與人心的永恒謎題,不知何去何從……
在間諜小說領(lǐng)域的王者、刻畫人物的大家勒卡雷筆下,喬治·史邁利已成為了英國文學(xué)史上可與福爾摩斯相媲美的經(jīng)典人物形象,除了演繹精彩的間諜故事,更由這個人物展現(xiàn)出一般類型小說所不及的人性層次與深度。勒卡雷筆下以史邁利為代表的間諜形象自成一個獨特的世界,這個世界是對20世紀中葉冷戰(zhàn)以來國際社會的歷史重塑和藝術(shù)象征,因此他的作品具有遠遠超出間諜小說這一文學(xué)類型的豐厚內(nèi)涵、思想深度和經(jīng)典價值。
編輯推薦:
★ 張愛玲、王朔激賞推崇的英國文學(xué)大師約翰·勒卡雷驚艷處女作
★ 以間諜小說躋身經(jīng)典文學(xué)殿堂第一人 書寫永恒人性之作
★ 與福爾摩斯同樣家喻戶曉 傳奇間諜喬治·史邁利初次登場
★ 史邁利三部曲(《鍋匠、裁縫、士兵、間諜》《榮譽學(xué)生》《史邁利的人馬》)之精彩前傳
★ 真正的敵人極可能不是你要殺他他也要殺你的敵對間諜,他們其實只是你意識形態(tài)背反,但處境雷同的相濡以沫可憐蟲。
作者簡介:
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 ,1931—),原名大衛(wèi)·康威爾(David Cornwell),1931年生于英國。曾就讀于伯爾尼大學(xué)和牛津大學(xué),在伊頓公學(xué)教授過兩年法文與德文。18歲被英國軍方情報單位招募,擔任對東柏林的間諜工作;1958年就職于英國安全局軍情五處,同時開始寫作。1963年,第三本著作《柏林諜影》問世,知名小說家格雷厄姆·格林如此盛贊:“這是我讀過的最好的間諜小說!”由此奠定文壇大師地位,并轉(zhuǎn)為全職寫作。在過去的50年中,勒卡雷居留于倫敦與康沃爾郡,筆耕不輟,迄今共著書23部。
勒卡雷是毛姆獎、愛倫坡獎、愛倫坡終身大師獎、金匕首獎、鉆石匕首獎、金匕首獎中之獎等各大文學(xué)獎項的得主,并被《泰晤士報》評選為“1945年以來50位最偉大的英國作家”之一,作品入選 《時代》雜志1923年以來百部*英語長篇小說、英國推理作家協(xié)會(CWA)百佳推理小說、美國推理作家協(xié)會(MWA)百佳推理小說與十佳間諜小說。
內(nèi)容介紹: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已是知名作家的毛姆受英國軍情六處派遣,赴歐陸從事秘密情報工作,后以這段親身經(jīng)歷和見聞為素材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獨立的短篇小說,結(jié)集成冊,即《英國特工阿申登》。這部作品被譽為最偉大的英國間諜小說之一,為全新一代的間諜文學(xué)定下基調(diào),影響了包括“007”之父伊恩·弗萊明、格雷厄姆·格林、約翰·勒卡雷等在內(nèi)的眾多作家。
毛姆以特工阿申登作為串聯(lián)故事的人物,通過兼具文學(xué)性與真實感的敘事、詼諧犀利的風格,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群像。在這些充滿驚險、詭詐與荒誕的故事中,毛姆最感興趣的依舊是非常情境中顯現(xiàn)的人性,亦從未失去不動聲色關(guān)注周遭事物的冷靜眼光。
1951年,毛姆出版四卷本短篇小說全集,共收錄91個故事,并親自確定篇目和順序,為每一卷撰寫序言。1963年企鵝出版社在此基礎(chǔ)上推出新版,自此被認作標準定本,多次重版。理想國版《毛姆短篇小說全集》(四卷本)譯自2002年企鵝版,首次以精彩譯文再現(xiàn)毛姆短篇作品的全貌。《英國特工阿申登》為第三卷。
編輯推薦:
“英語文學(xué)中最好的短篇故事”,中文世界首個全譯本。
毛姆的故事為何持久不衰?資深“毛迷”力薦的口碑譯本,再現(xiàn)微妙純熟的英式幽默,帶領(lǐng)讀者進入正視毛姆機鋒與魅力的通道。
第三卷《英國特工阿申登》,英國間諜文學(xué)代表作,影響了“007”之父伊恩·弗萊明、格雷厄姆·格林、約翰·勒卡雷等眾多作家,“沒有比這更偉大的間諜小說”(《漫長的告別》作者雷蒙德·錢德勒語)。
作者簡介: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W.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英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短篇小說作家。一度從醫(yī),后轉(zhuǎn)而致力于寫作。作品繼承了英國現(xiàn)實主義的傳統(tǒng),常以冷靜、諷刺乃至憐憫的態(tài)度審視人生,幽默犀利,基調(diào)超然。長篇小說代表作有《人性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刀鋒》等。毛姆為當時世界最負盛名的短篇小說家,他的短篇以編織故事的精湛技巧,對人性和社會生活的敏銳洞察,為其贏得了眾多讀者且歷久不衰,成為一種全球現(xiàn)象。
譯者:陳以侃,青年譯者、文學(xué)評論人,1985年出生于浙江嘉善,曾在上海交大和復(fù)旦學(xué)習英文,2012至2015年在上海譯文擔任編輯。譯有阿利斯泰爾·麥克勞德《海風中失落的血色饋贈》、毛姆《愛德華·巴納德的墮落》《人性的因素》、湯姆·麥卡錫《撒丁島》、愛德華·圣奧賓《尋找鄧巴》等;文學(xué)評論見于《上海書評》《三聯(lián)生活周刊》《文景》《書城》《外國文藝》《鯉》等。
內(nèi)容介紹:
英國商人伍爾摩在古巴哈瓦那經(jīng)營一家吸塵器代理店,獨自撫養(yǎng)十七歲的漂亮女兒米莉。女兒一天比一天大,也一天比一天會花錢,令伍爾摩煩惱不已。
這時,一位英國情報人員突然出現(xiàn),要求伍爾摩做他的下線并搜集當?shù)厍閳蟆N闋柲Πl(fā)現(xiàn)這是一個難得的掙錢的好機會。為了讓女兒擁有更好的生活,伍爾摩編造了一個又一個彌天大謊:虛構(gòu)的經(jīng)濟數(shù)據(jù)、從不存在的線人、按照吸塵器零件畫出來的“核武器構(gòu)造圖”。可笑的是,情報部門居然信以為真。
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他虛構(gòu)的一個人物竟然真的出現(xiàn)了……
編輯推薦:
怪不得是馬爾克斯的文學(xué)偶像!
21次諾貝爾文學(xué)獎提名的傳奇大師——格雷厄姆·格林!
1950年,初次獲得提名,一生提名多達21次,被譽為諾貝爾文學(xué)獎無冕之王。
一生雖未獲獎,卻被一眾諾貝爾獎獲得者馬爾克斯、福克納、V.S.奈保爾、J.M.庫切、威廉·戈爾丁、馬里奧·略薩視為精神偶像和導(dǎo)師。
加西亞·馬爾克斯說:“雖然把諾貝爾獎授給了我,但也是間接授給了格林,倘若我不曾讀過格林,我不可能寫出任何東西。”
諾貝爾文學(xué)獎評委拉斯·福塞爾說:“未授予格林文學(xué)獎是諾貝爾獎歷史上的一個重大錯誤。”
《我們在哈瓦那的人》入選美國推理作家協(xié)會百大推理小說。
1959年,《我們在哈瓦那的人》被改編成同名電影,由世界著名導(dǎo)演卡羅爾·里德執(zhí)導(dǎo),是影史上的經(jīng)典之作。
這本書里,格林講述了一個異想天開的小人物的荒誕故事。
在這個荒誕的世界上,我們只需要忠于自己所愛的人。
作者簡介:
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1904—1991)21次諾貝爾文學(xué)獎提名的傳奇大師。67年寫作生涯,創(chuàng)作多于25部小說,被譽為20世紀大師級作家。1950年,初次獲得諾貝爾獎提名。1976年,獲美國推理作家協(xié)會大師獎。1981年,獲耶路撒冷文學(xué)獎。1986年,由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授予功績勛章。
格林一生游歷于墨西哥、西非、南非、越南、古巴、中東等戰(zhàn)亂之地,曾任職于英國軍情六處,從事間諜工作,并以此為背景創(chuàng)作小說,關(guān)注人靈魂深處的掙扎與救贖、內(nèi)心的道德和精神斗爭,被譽為20世紀人類意識和焦慮的卓越記錄者。
至今,每年格林生日期間,在格林出生地——英國赫特福德郡,都會舉辦為期四天的格雷厄姆·格林國際藝術(shù)節(jié),世界各地的格林粉絲齊聚這里參加紀念格林的活動。
內(nèi)容介紹:
《人性的因素》是格林探討人性的終極之作,寫盡了人性的所有可能:殘忍的、恐怖的、冷漠的、無力的、天真的、自由的、善良的、悲憫的、充滿愛的……而影響我們?nèi)诵宰鞒鲞x擇的因素又是什么?是愛情、友情、親情,還是工作、家庭、國家?真正了解人性的人,才知道始終堅持善良有多難得。
冷戰(zhàn)期間,英國情報人員卡瑟爾,每天過著最為普通的生活:上班、下班、遛狗、陪伴妻子和孩子、晚上喝一兩杯威士忌,但他卻是一名雙重間諜。多年前,一名蘇聯(lián)特工救過他的妻子,為了報答感激之情,于是向蘇聯(lián)提供情報。然而,一份秘密文件的泄露,讓他有了被暴露的危險,他不得不再一次作出人性的選擇。
編輯推薦:
怪不得是馬爾克斯的文學(xué)偶像!
格雷厄姆·格林是21次諾貝爾文學(xué)獎提名的傳奇大師。
1950年,初次獲得提名,一生提名多達21次,被譽為諾貝爾文學(xué)獎無冕之王。
一生雖未獲獎,卻被一眾諾貝爾獎獲得者馬爾克斯、福克納、V.S.奈保爾、J.M.庫切、威廉·戈爾丁、馬里奧·略薩視為精神偶像和導(dǎo)師。
加西亞·馬爾克斯說:“雖然把諾貝爾獎授給了我,但也是間接授給了格林,倘若我不曾讀過格林,我不可能寫出任何東西。”
諾貝爾文學(xué)獎評委拉斯·福塞爾說:“未授予格林文學(xué)獎是諾貝爾獎歷史上的一個重大錯誤。”
《人性的因素》是被馬爾克斯譽為完美的杰作。
馬爾克斯:說真的,我喜歡格林的所有書,但我更喜歡《人性的因素》,這是一本接近于完美無缺的小說。
《人性的因素》格林探討人性的終極之作,寫盡了人性的所有可能:殘忍的、恐怖的、冷漠的、無力的、天真的、自由的、善良的、悲憫的、充滿愛的……而影響我們?nèi)诵宰鞒鲞x擇的因素又是什么?是愛情、友情、親情,還是工作、家庭、國家?
真正了解人性的人,才知道始終堅持善良有多難得。
作者簡介:
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1904—1991)
21次諾貝爾文學(xué)獎提名的傳奇大師。67年寫作生涯,創(chuàng)作25部小說以上,被評為20世紀大師級作家。1950年,初次獲得諾貝爾獎提名。1976年,獲美國推理作家協(xié)會大師獎。1981年,獲耶路撒冷文學(xué)獎。1986年,由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授予功績勛章。
格林一生游歷于墨西哥、西非、南非、越南、古巴、中東等戰(zhàn)亂之地,甚至任職于英國軍情六處,從事間諜工作,并以此為背景創(chuàng)作小說,關(guān)注人靈魂深處的掙扎與救贖、內(nèi)心的道德和精神斗爭,被譽為20世紀人類意識和焦慮的卓越記錄者。
至今,每年格林生日期間,在格林出生地——英國赫特福德郡,都會舉辦為期四天的格雷厄姆·格林國際藝術(shù)節(jié),全球的格林粉絲齊聚這里參加紀念格林的活動。
內(nèi)容介紹:
當了一輩子的間諜,利瑪斯深知自己在東德一手經(jīng)營起來的情報網(wǎng)被清剿殆盡。他不甘心就此隱退。英國情報機構(gòu)策劃的*行動似乎是利瑪斯挽回顏面、擊敗他此生勁敵的最后機會。
然而,利瑪斯本以為可以從寒冷處歸來,卻一腳踏進了刺骨的嚴冬,而要想熬過來這場嚴冬,除了必須燃燒自己滾燙的鮮血,還有愛情與他最寶貴的信任……
編輯推薦:
☆ 英國國寶級文學(xué)大師約翰·勒卡雷扛鼎之作出版50周年精裝紀念版
☆ 特別收錄勒卡雷親筆撰寫的長篇序言
☆ 入選《時代》雜志推薦1923年以來百佳英文小說
☆ 獲獎無數(shù):美國推理作家協(xié)會(MWA)、英國推理作家協(xié)會(CWA)雙料百佳推理小說、MWA愛倫坡獎、CWA金匕首獎、50年來**金匕首獎、英國毛姆文學(xué)獎……
“這是我讀過的**的間諜小說。”——格雷厄姆·格林
作者簡介:
約翰·勒卡雷,原名大衛(wèi)·康威爾(David Cornwell),1931年生于英國。18歲便被英國軍方情報單位招募,擔任對東柏林的間諜工作;退役后在牛津大學(xué)攻讀現(xiàn)代語言,之后于伊頓公學(xué)教授法文與德文。1959年進入英國外交部,同時開始寫作。他以第三本著作《柏林諜影》一舉成名,知名小說家格林如此盛贊:“這是我讀過的最好的間諜小說!”從此奠定文壇大師地位。
內(nèi)容介紹:
《刀鋒》是英國著名作家、“故事圣手”毛姆最重要的長篇小說代表作之一。美國青年飛行員拉里·達雷爾在部隊里結(jié)識了一位愛爾蘭戰(zhàn)友,在一次戰(zhàn)斗中,這位戰(zhàn)友為營救拉里而犧牲。拉里因此對人生感到迷惘,弄不懂世界上為什么有惡和不幸。復(fù)員后,拉里既不肯進大學(xué),也不肯就業(yè),一心想探求人生的終極。為此,他丟下未婚妻來到巴黎,又從巴黎遍游世界,最后到了印度,終于對人生大徹大悟,返回美國,當上了出租車司機,大隱隱于市。《刀鋒》的主人公拉里以著名哲學(xué)家維特根斯坦為原型,生動而又深刻地探討和展現(xiàn)了西方整整一代知識分子上下求索人生意義的心路歷程。
編輯推薦:
★毛姆僅有一部以自己真名命名敘事者的長篇小說;
★美國出版首月狂銷50萬冊;
★兩度被改編電影,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多項提名,并勇奪最佳女配角獎;
★生活中的每個人都在刀鋒上行走!
作者簡介: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威廉·薩默塞特·毛姆,英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散文家。生于律師家庭。父母早死,由伯父接回英國撫養(yǎng)。原來學(xué)醫(yī),后轉(zhuǎn)而致力寫作。他的作品常以冷靜、客觀乃至挑剔的態(tài)度審視人生,基調(diào)超然,帶諷刺和憐憫意味,在國內(nèi)外擁有大量讀者。著名的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說集《葉的震顫》、《卡蘇里那樹》、《阿金》等。毛姆屬于現(xiàn)實主義作家,但是小說當中有部分自然主義特征。例如重視環(huán)境描寫,以及反映中下層人民。
內(nèi)容介紹:
一個外勤人員的告密攪動了英國情報機構(gòu)“圓場”得之不易的平靜,原來圓場十幾年來一直潛伏著蘇聯(lián)情報頭子卡拉安插的雙面間諜,且是圓場四位高層中的一位。亂局之下,已被迫退休的史邁利奉命出山。鍋匠,裁縫,士兵,水手,究竟誰是幕后主使?記憶力像計算機一樣好的史邁利鉆進塵封的故紙堆中尋找蛛絲馬跡,逐漸將真相抽絲剝繭,終于解開了卡拉設(shè)置的“最后一個聰明的結(jié)”……
編輯推薦:
1.英國國寶級文學(xué)大師約翰·勒卡雷的代表作,經(jīng)典之作。“史邁利”三部曲的首部。在英國與福爾摩斯相媲美的人物形象史邁利就來自本書。同名電影獲首屆奧斯卡三項提名。英倫型男加里·奧德曼(《這個殺手不太冷》)、柯林·菲爾斯(《國王的演講》)、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神探夏洛克》)等傾情出演,全球粉絲尖叫期待!
2.中文簡體版由著名翻譯家董樂山精心翻譯,中文世界的兩大代表作家張愛玲、王朔賞心推薦,贊譽有加。
作者簡介:
約翰·勒卡雷,原名大衛(wèi)·康威爾(David Cornwell)。1931年生于英國。18歲便被英國軍方情報單位招募,擔任對東柏林的間諜工作;退役后在牛津大學(xué)攻讀現(xiàn)代語言,之后于伊頓公學(xué)教授法文與德文。1959年進入英國外交部,同時開始寫作。1963年以第三本著作《柏林諜影》一舉成名,知名小說家格林如此盛贊:“這是我讀過的最好的間諜小說!”從此奠定文壇大師地位。迄今共著書22部,有3部入選美國推理作家協(xié)會“十佳間諜小說”,4部入選“百佳犯罪推理小說”,獲獎無數(shù),是這個領(lǐng)域當之無愧的王者。
勒卡雷是塑造人物的大師,筆下的特工主角喬治?史邁利已成為英國文學(xué)史上與福爾摩斯相媲美的經(jīng)典形象。此外,因其作品具備深沉的道德關(guān)懷、生動的人性刻畫和高超的藝術(shù)手法,而被評論界稱為“在世最好的英語小說家之一”。
勒卡雷既是“冷戰(zhàn)時代的小說家”,也是當代一流的國際觀察家,富有想像力的社會歷史學(xué)者。曾是阿拉法特的座上賓,小布什的批評者,至今仍以他清醒的洞見對當今世界發(fā)揮著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