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彩畫花頭法: 紫花頭:先用花青打底色,正瓣色深,反瓣色淺,并在反瓣的梢上提染一點很薄的白粉,干后在紙的反面花頭處平涂青蓮加白粉的顏色。然后用洋紅(生洋紅即洋紅面加少許膠)或加少許桃紅調和色從暗面和瓣根部向花梢部暈染,根部色濃邊緣色淡方起絨。染反瓣顏色要淡些,反復染兩三次,留墨線,倘把墨線壓住了,再用胭脂在墨線上再勾一遍,勾時要有重點地勾,連勾帶醒,這種畫法也和重淡彩結合相同,倘全部用泥金線勾輪廓,花蕊用粉黃或泥金點,就是大青綠重彩的畫法了。 朱紅花頭:用重墨勾輪廓線,正面花瓣用極細的朱砂從墨線里口平涂兩遍(要薄而勻),紙或絹的背面托白粉,在正面朱砂上,上一次淡礬水,等干后用洋紅暈染花瓣根處和暗面,染時要求逐漸上色,染兩三遍,在朱砂上染不容易染勻,主要是朱砂的膠要調得合適,膠大了發亮而染不上顏色,膠輕了上色時朱砂就要動。染完正面瓣后就染反面瓣,為了使顏色富于變化,正瓣和反瓣可染兩種顏色,正瓣深反瓣淺,反瓣用薄粉染花瓣的梢和陽面,等干后用淡紅色(洋紅加少許朱磦用水沖淡)染瓣根和暗面,從瓣根染到梢把粉全蓋上,染兩三遍。染完花頭用胭脂勾輪廓線,如要裝飾性的可勾泥金線,重在胭脂上。最后用粉黃或泥金點花蕊,朱紅花頭即完成。 荷花的染法:荷花的染法與一般的花卉相同,只是粉紅荷花花瓣尖色深,染時從瓣尖往下暈染粉紅色,背面瓣稍深,正面瓣稍淺。用淡洋紅勾花筋。白荷花用芽綠色染瓣根,用淡綠色勾花筋。朱紅荷花(夸張其紅色),染時與染朱紅花一樣,只是花瓣里面用洋紅從瓣尖往下染,花瓣背面不染洋紅,用洋紅勾筋,正面花瓣的筋不明顯可以不勾,勾筋是從尖到根并行,兩根直線中間加一根曲線。荷花的蕊比較復雜,小蓮蓬要染成淡共同色,因為荷花開三天,蓮蓬第一天是淡黃色,第二天稍帶綠色,第三天就成淡綠色了。所以畫荷花最好畫第一天初放的,它最富有生命力。蓮子用粉黃點長圓形的點,尖上點一點赭黃。雄蕊有兩種點法:一是先勾白花芘,再用粉黃點長點,后在黃花粉的尖端點白粉珠,這是一種比較工細的寫實的點花蕊法;另一種是兼工帶寫的變形變色的點法,如畫粉紅花可以用紅赭石點,如無紅赭石可用胭脂加赭石。朱紅花可用泥金點,點蕊時用葉筋筆點長點,要有聚有散,參差錯落,順著蓮蓬周圍注意地點下去,點時要有筆姿,像寫意的點法,點出來比純工筆的活脫。 樹本畫法:重彩花卉一般用絹或薄礬紙,可以多利用背面托色,樹本在正面用墨勾勒皴擦之后,在紙背后上樹皮色(見淡彩畫樹木配色法),這樣樹干上的皴擦筆墨不致被顏色遮住。(附圖為俞致貞作的花卉圖例)
泥金的用法:用干凈的小紅毛蘸上膠水,在金碗上掭下金來,筆上的金要飽滿,勾出的金線才光亮。用畢后,余下的金要出膠,即用開水把筆上的金和調和好的金沖開,稍等沉淀一會兒,倒去上邊的水,下面的金就沒有膠了。再用時再重新加膠,這樣能保持金的光澤。 石色中加膠后用畢可以不出膠,讓膠混在色內,下次再用時加些溫水研開即可使用,它的顏色不變,尤其石要宿膠更好,即古人講“綠欲碧膠必宿”。惟有石青用畢必須用開水出膠,否則顏色晦暗不鮮。 礬紙、生熟絹、泥金紙絹和扇面,雖然都屬于熟性材料(生宣不刷膠礬的叫生紙,刷過膠礬的叫熟紙),使用時又各有差別。 礬紙有薄有厚多種(畫工筆畫最好用較薄的,既過稿清楚,又可利用紙背托色),初學畫者用礬紙,既經濟又好用。染色時水分要適當。染重了不易洗淺,倘用筆擦洗則易起毛。 生絲絹又名圓絲絹(未經加膠礬也未壓磨過的絹,絲紋是圓的,故名圓絲絹,質地透明,雖不如礬絹好畫,但效果好)。因為絹未加工有不易蘸墨和往背后漏色的缺點,補救的方法是:勾線時用筆先掭點肥皂再蘸墨就可以勾上墨了。漏色的缺點可以在打完底色在背后上一道礬水再托色就不會漏色了。 礬絹(又名彩邊絹,是刷過膠礬加工壓磨過的熟絹)質地光滑不易漏色,勾線之前也要用滑石粉干擦一遍(去絹上的油污),染色時要比在紙上多用些水,如染色過重了可以用筆洗,絹經得起洗刷不會起毛。絹背后托色也不會漏,比圓絲絹好用,但效果較差。 泥金紙,太光滑不易染色。比在紙上畫要多染幾遍,染一兩遍就要上一道礬水再接著染,最后再進行分染。要用極軟的羊毫染色,才不會把先上的色掃動。 扇面,既光滑又有折疊的條格,上色時要順著格條逐漸染,存在折縫中的色要用筆吸干,方可染勻。倘勾的線和寫的字不稱心,可以用水筆蘸紙煙灰輕輕地洗,可以洗干凈。(附圖為俞致貞作的花卉圖例)
沒骨花卉及其他畫法 據宋朝董著《廣川畫跋》記載:“沈存中言徐熙之孫崇嗣創造新意不華不墨直壘色漬染當時號稱沒骨華。”就是說最早的沒骨花是宋朝徐崇嗣創造的,徐用此法畫芍藥花名為沒骨花,與雙勾不同之處就是不用墨勾骨干線,直接用顏色暈染,也就是沒有骨干線的工筆花卉,簡稱為沒骨花卉。所謂沒骨畫法即是用礬紙或熟絹,使用顏色點染而成。 一、工細沒骨花卉的畫法 此畫法與工筆雙勾法接近,將稿放在紙或絹的下邊,不用勾墨線,照底稿形象直接進行染色,可以先打底色,然后再罩染顏色,用兩三支筆暈染明暗,仍然是暗面深,亮面淺,罩染顏色時要注意到用筆,明暗交接處可以留一空隙,即留一道白線但要留得自然而整齊,也可以不留空隙,間隔地進行暈染,等它干后再染旁邊的,謹防串色。花頭和葉子可以罩染幾次,等顏色干后進行勾葉筋和點花蕊,雙勾花卉可以只勾主筋而省去復筋,在沒骨畫法上要利用主復筋脈幫助形象的完整,所以葉子的復筋不能省略。花蕊和雙勾花卉一樣,要工整細致,萼片用綠色暈染,紅花在萼片尖端染一點胭脂,枝干用淡色畫過,老干再用赭墨皴擦一遍,老干上可以點苔點。 二、偏寫意的沒骨花卉畫法 此法比工細沒骨法較概括,造型時抓住特征取其有代表性的主要部分,舍去次要瑣碎部分,用筆要求洗練,做到以少勝多、神形兼備。 畫時可用底稿(技法熟練的可不用),不用打底色,筆上先蘸淺顏色,筆尖上再蘸重色,在顏色碟上略揉一下,一筆點成,也可以用兩支筆(一支筆蘸深色,另一支筆蘸淺色)接染。畫時要“胸有成竹意在筆先”,計劃好先從哪里下筆點染,筆墨要緊密結合物象,對不同的對象使用不同的筆墨描繪,要露出筆法。在點染之際沒有輪廓線的約束,又不似工細沒骨法的工整嚴謹,用筆要自由活潑。在明暗交接處可以留出空隙,但不要留得太整齊,要接近寫意畫法,可以意到筆不到,利用空隙代表暗面,虛處要有畫,做到筆簡意繁,大膽下筆細心收拾。畫葉子要等干后才用細筆勾葉的主復脈。花蕊可以夸張用重色點,要點出筆法來,也可以仍用粉黃點蕊,枝干可以一筆畫過,不用皴染之法,干上可點苔點少許。(附圖為俞致貞作的花卉圖例)
三、花點葉畫法 工細的:花用雙勾染色,葉子不勾線用顏色暈染,或用工筆沒骨法,先打底然后再罩染顏色。 偏寫意的:花仍用雙勾,但勾線時用筆要活潑些,可意到筆不到,然后染色,葉子用顏色直接點出來,枝干不勾線用筆直接勾畫。 四、兼工帶寫的方法 畫較大幅的畫層次比較多,近景可用雙勾畫法,遠景可用偏寫意的沒骨法,這樣用遠景襯托近景更顯得豐富多彩,如用此法畫荷花,前邊用工筆雙勾,后邊用偏寫意的沒骨法畫葉子,逐漸由深到淺,可以畫出荷池早晨“煙波出浴”的霧氣來。 在工細的花卉中可以陪襯一些偏寫意的草蟲或勾一些小草、長草、苔點,可以使畫面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如畫荷花,大花、大葉容易顯得太整,撇幾筆長草既符合荷塘客觀情景,又可破畫面的平板。(附圖為俞致貞作的花卉圖例)
創作 一、立意 作畫必先立意,你選擇什么內容,如何去表現它,必須先要有主導思想。“意”實際上就是作者在表現客觀的同時表現客觀給予“我”的想像或聯想。也就是說你要畫什么,先要對所畫對象有所理解、有所感受,然后再有取舍地反映出來,再去感染別人。 創作一幅畫要立意,還得畫出它的典型環境和意境來。是畫枝頭特寫(折枝),還是畫帶景的大構圖(如花圃或園林),作者思想里一定要明確,要讓人一看就能看出你要畫的環境氣氛。比如畫蔬果要畫得新鮮,就像才出土或才摘的一樣子。 二、朽稿 創作前先要構思,即要表現什么意境、采用什么內容、用什么方法能充分地表達出來,都計劃好了。總之思想要領先,技法要跟上。在設想意境時應找你最熟悉、感受最深、又曾深入過生活進行過觀察體驗的,并搜集豐富資料的題材,然后再根據構思進行構圖、制作,不要勉強堆砌。有助于構思的要充分表現,甚至可以夸張它,使其更突出。不必要的應剪裁,免得繁瑣累贅,要有意識地引人去看你要表現的部分,舍去多余的,以突出主題。但有些作為陪襯東西的不可省略,在處理上要概括,要虛,讓它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1.小折枝:是枝頭的一個特寫,如果寫生折枝不夠理想,可以加些花或把不理想的花換掉,但在加花時要注意它的朝向性,不可違背其生長規律,不要生搬硬套,要注意自然美。 2.大構圖:是主題配搭其他東西構成一幅作品。配其他東西要對主題有益,不可傷其主題,如畫春花配蜂蝶,形容花香吸引來了蜂蝶采蜜;如畫百花齊放,最好加上石頭,百花繁茂但容易畫碎,加塊石頭就整了,畫面容易出新效果。畫蔬果也要注意它們的體形,如畫大紅圓蘿卜配個長白蘿卜為主,再配一些小圓形的西紅柿或土豆為輔,就顯得畫面豐富多彩了。 3.如何朽稿(朽稿即是用炭條起稿):先用炭條在透明的白紙上畫出主要東西的位置及次要東西的位置,把它掛在墻上看看,所布局的位置是否得當,如不合適,擦掉再畫,遠看近看都合適后方才定稿,然后把寫生經過整理的素材蒙在這透明紙下,把它詳細地勾出來,再掛起來看看,遠近看著都合適了初稿既成。之后,要認真分析研究進行修改,改后再掛起來看看,反復幾遍后再定稿,即所謂“九朽一罷”。 三、色彩的運用 一張畫在構圖上要花費不少工夫,在顏色的設計上也要事先想好,最好畫出小色彩稿。花鳥畫也不是紅紅綠綠,雜亂無章,也要講色調,考慮顏色調子時,要看這張畫的主題是什么,一定要突出主題,如折枝花卉,要突出花頭,葉子起陪襯作用,即所謂“花好還要綠葉相扶”。春天的花要畫出春天的氣氛,花朵嬌嫩,紅色的鮮紅,粉紅色的顏色滋潤,白色的潔白,花朵要染得漂亮,葉子一定要染成春天的嫩葉,打底色不可多用花青,千萬不要把葉子畫老,否則就沒春天的氣氛。紅花的嫩葉有的發紅,但不可用洋紅染,最好用胭脂,胭脂透明既像植物發紅的顏色,也不奪花頭的鮮艷。夏秋的花朵仍要深綠色。畫葉時可多用花青或加一點墨,如果是朱紅花或白花可以用墨綠色畫葉,或者就用墨畫葉,比紅花綠葉更突出花的鮮艷。因為紅與綠是對比色,用時不可相等,所以畫紅花墨葉比紅花綠葉好看。在畫紅花墨葉時,可以在花萼上用點綠,即成萬紅叢中一點綠。 帶配景的構圖,則要看你畫什么主題,比如畫“百花齊放”之類的多種花卉,要有個主調,顏色不可紅紅綠綠的,呼應也要有主從之分,比如主花有粉紅、有紫,陪襯的也要有點粉紅和紫色,但分量要少些,起到呼應作用就行了。其他顏色的花對主花起襯托的作用,不可用過于鮮艷的碎花,否則就要喧賓奪主。畫面中必要時畫些石頭或草坡,也能起連接作用。石頭不要再用顏色,可用墨染出深淺來,它可以把各種顏色的花統一起來。色相與色度都要注意,有的花和葉或花與配景的色相雖不一樣,若色度一樣效果也不好。(附圖為俞致貞所作色彩圖例)
四、制作 在把創作稿(包括色彩小稿)定了之后,落墨和染色之前,要意在筆先,有通盤的設計。要多動腦子,考慮用哪種表現方法能表達出你設想的意境,比如勾線的粗細濃淡(勾線要從物象出發,不能為線描而線描),色彩應濃郁還是要清淡,都要恰如其分。即便是畫同一種花,在不同的意境下要采用不同的表現方法,可以夸張,使它更突出,有的不一定照實物染色,應用浪漫的手法表現,從畫荷花來說,如畫“映日荷花別樣紅”,要畫出荷花在驕陽下怒放的韻味。我畫時是利用寫生的稿子(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但設色時則夸張葉子的無窮碧和花的別樣紅。用金箋大青綠重彩,將金箋比作太陽光輝。大青綠畫荷葉表現荷池中碧葉千張,用朱砂染花,用洋紅分染上邊再用金線勾花筋,描寫荷花在日光下紅得更鮮艷,在這紅綠的對比下,于荷花下邊配上一兩棵慈姑,開出潔白的一串串小花,再撇上幾筆長草,從形象到色彩起以碎破整、以淡破艷的作用,有這點白色,可以起調和作用,畫面雖濃郁而不火氣,使人確實感到是“映日荷花別樣紅”,畫面富麗堂皇,并富有裝飾情趣,達到其詩中的意境。如畫荷池清晨,要表現出荷花在晨光初照朝露未退,煙霧霾迷中乍開,帶露凝香的情態。于非■先生畫這情景時題“煙波出浴”。我曾在清晨到荷花邊去寫生,確實感到在曉波中初放的荷花分外嬌嫩可愛,在太陽未升起時,曉霧迷漫中近處的花和葉沒有在日光下顏色那么濃,遠處的荷葉更看不太清楚了,所以我畫這個意境時則采取勾勒與沒骨相結合的方法。勾線不能太重,染色也不可太濃(過深了表現不出早晨煙云的霧氣),采取淡雅的調子。宋人冊頁中的“出水芙蓉”,經歷這么多年花仍很嬌嫩,我們應該很好地學習。另外,還應多到荷池中去觀察寫生,并要記錄顏色。荷花第一天開的花花瓣、花蕊、蓮心都很豐滿而嬌艷,但在曉霧中則不可強調它的艷,因為空氣中有霧氣,所以在染色時要適當減弱一些;粉紅色要染得干凈,不可灰暗,要表現出水氣和新花的美。靠近的葉子用勾勒法(因為有霧氣不可用濃墨勾線),要表現帶露的滋潤,用沒骨法畫遠處的葉子,表現遠處的葉比較模糊;不用勾染葉邊和葉筋,由近及遠表現出池塘內一片荷花在清晨帶露凝香的情景。技法不能僅用一套固定的方法,要根據創作的需要活用。如映日荷花是表現中午荷池,帶露凝香是表現清晨的荷池,兩個不同時間,兩種不同的景色,所以要采取兩種技法來表現。(附圖為俞致貞所作色彩圖例)
五、完成后的檢查 六法中“氣韻生動”是第一條,是從欣賞畫的人出發,看一張畫是否是“氣韻生動”,我們畫畫的是把一張畫畫好之后掛起來檢查,看看是否是氣韻生動,那就得從全面檢查一番,看看構圖、用筆、設色等整體效果好不好。如:構圖上是否達到預期所想,如果未達到則還得增添一些枝葉或花朵,往往在沒完成時不顯空,等完成后檢查,則層次不夠了,需要再增加一些。空白留得好不好,除題款、蓋章外,還覺得空時,則應再加些東西。其次,在色彩方面,還要看看全畫顏色分布的輕重、聚散關系好不好,如重點花的顏色不突出應再提染加強,紅的要鮮艷,白的要潔白,如紅色花太聚集,那么在散開部分要增添一點花苞以呼應,不致于紅花太孤立了。倘若整體畫面太整、太光,則應加些苔點或長草點綴。如木本花大樹本和石頭太光、太整,則加些苔點以碎破整,如畫面花草太碎,則應用淡色地坡或遠處樹木、石頭等把它連接起來,以整破碎。 最后再看看整體氣勢好不好,要近看有效果,遠看也顯眼才行。工筆畫遠看如粗筆很有氣勢,近看結構嚴謹、線條剛健婀娜;著色均勻,濃淡適宜,不矯揉造作。要做到粗放處不亂,工細處不軟,所表現的花、草、蟲形神兼備,生動活潑很有情趣。在構圖上有節奏而富于韻律,達到引人入勝、耐人尋味的境地,使人百看不厭,才算是一張好畫。(附圖為俞致貞所作色彩圖例)
讓生命化蛹為碟
個人空間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當前離線 2# 大 中 小 發表于 2007-12-13 08:55 只看該作者 二、用白色暈染花瓣,邊緣較厚,內部較薄。干后,藤黃中少加赭石暈染花瓣根部。用墨暈染葉子正面葉子染得濃重,反面葉子染得淡一些。草綠色罩染反葉、莖、萼片。
三、胭脂色染花心,要濃重。染萼片時,可先打濕,趁半干勾胭脂色的筋,會產生自然洇開的效果。反葉尖部及莖的轉折處也用淡胭脂進行暈染。淡墨罩染正面葉子。 四、整理。白色點雄蕊,并勾花瓣上的筋,注意花瓣的動作變化,筋也隨之有不同的曲線。胭脂色復勾葉筋,以及莖上生長葉片的關節。萼片尖部可再提畫重一些。
蘭花的畫法 一、白描。勾花和莖要用淡墨,線條細而柔。重墨勾葉,蘭葉較長,勾線時要流暢,有弧度和轉折的地方也應保持中鋒用筆(見圖一)。 二、上底色。花:用調稀的折色罩染花和莖,須染得薄而勻。用較重墨暈染正葉,淡墨染反葉。
三、細部刻畫。芽綠色染花頭,由花瓣尖向根部暈染。花苞和莖都用芽綠色罩染。綠色罩染葉子正面,淡綠染反葉。 四、調整。用白色提染花瓣根部,染得薄一些。白色和黃色分別染花蕊。
山茶花的畫法 一、白描。中淡墨勾枝干,重墨勾花和葉子,行筆有較明顯的提按動作,線條有力。 二、染底色。朱砂罩染正面花瓣兩至三遍,朱磦色少加曙紅和白調的淡粉色罩染反瓣。用墨暈染正面葉子,草綠色罩當板葉及萼片、小葉芽。赭綠染木本枝子。
三、曙紅暈染花瓣,正面染,反面較淡。綠色罩染葉子正面及花萼深綠色部分。胭脂色提染反面葉子。點苔點加強枝干的粗糙效果,與花葉形成質感上的對比。 四、藤黃加白色點花蕊,顏色要濃厚,再用線白色勾點中間突出的雌蕊。正面葉筋用深綠色復勾,花瓣和反葉葉筋用胭脂色復勾。
扶桑的畫法 一、白描。中淡墨勾花,淡墨勾花瓣上的筋。雙勾花柱,線條一定流暢,不可猶豫、停頓。重墨勾葉,線條更見力度。稍淡墨勾水花苞和花萼時,注意結構清晰。 二、染底色。朱砂罩染正面花瓣,反瓣、花苞染淡朱磦,染得薄一些。墨色暈染葉子,正面葉子染得深重,反面葉子染得淡。花萼用石綠色罩染。 三、進一步刻畫。用曙紅暈染花瓣,染的面積較大,逐漸加深,反瓣稍加暈染。罩染雌蕊,花柱須暈染,前深后淡。深綠色罩染葉片,淡草綠色罩染反葉及莖。 四、整理。依花頭深淺關系進一步加深花瓣。用胭脂復勾花瓣上的筋和外輪廓。花柱、蕊絲、反葉葉筋及花苞尖端都用胭脂復勾淡黃色點雄蕊。 粉紅牡丹的畫法 一、白描。勾粉紅牡丹花頭,可用淡墨,也可用中淡墨,依然要求線條細柔,外柔內剛,保持均勻的力度和速度。重墨勾葉子。勾葉柄的線則要挺拔,有彈性。 二、染底色。花頭先罩染一層極薄的白粉,干后用曙紅暈染花瓣,正面花瓣染得濃重,反面花瓣染色略淡。花青墨暈染葉子正面。草綠色罩染反葉、莖。 三、進一步暈染花瓣,最深的地方可強調多染幾遍。每片花瓣的皺褶也應染到。部分花瓣的邊緣可用白色提畫。綠色罩染正面葉子,胭脂染反葉及莖的一側。石綠色提染色反葉葉尖及邊緣。 四、調整。按照花頭的前后關系,調整色彩的輕重,點花蕊的地方可染得深重些。淡綠色染花心,曙紅勾形。調濃濃的淡黃色點花蕊 ,要見筆,點得自然生動。反葉葉筋及部分莖可用曙紅或胭脂復勾。
一、白描。荷花花瓣、葉子、莖的線條都較長,要求勾線時,形象準確而飽滿,線條流暢。中淡墨勾花瓣及小蓮蓬。較重墨色勾葉子。后面的荷葉以沒骨法完成,不用勾線(見圖一)。
二、染底色。用白色調稀罩染花頭、花苞。黃綠色罩染小蓮蓬,顏色薄一些。花青墨暈染正面葉片。草綠色罩染反葉及花葉的莖。 三、進一步刻畫。芽綠色暈染花瓣,花苞染得深些。深綠色罩染正面葉,石綠色暈染反葉及莖。藤黃加少許朱磦暈染蓮蓬壁。黃色勾蕊絲,白色立粉點蕊、小蓮子。反瓣勾筋,正面不用。 四、沒骨法完成后面的荷葉及長草。偏寫意畫法,不受輪廓線的約束。筆中的色有深淺變化,畫得見筆、生動(見圖二)。
菊花的畫法 一、這幅畫用勾花點葉法完成。淡墨勾花,花蕊部分不須勾線(見圖一)。
三、赭石加朱磦暈染花瓣的根部和暗部。淡綠色暈染花心部分,為點蕊作準備。草綠色罩染葉子,等色干后勾葉筋。草本的莖用淡綠染,半干時深色提畫結構。 四、調整。正面花瓣用稍重的顏色提,加強花瓣的體積感。用濃重的白色點蕊,要見筆,點得自然生動(見圖二)。
谷子的畫法 一、白描。淡墨勾谷穗的形,重墨勾葉和莖。淡墨勾的部分可虛實結合,重墨勾的地方要有力,注意線條的對比關系(見圖一)。
二、染色。淡藤黃色罩染谷穗,可根據前后虛實,染出深淺區別。用墨暈染葉子,正面葉染得濃重,淡墨染反葉和莖上節與節的銜接處。
三、進一步刻畫。用朱磦和赭石色按谷穗的細部結構暈染,除了染出每一組體積感,還應兼顧整棵穗的整體關系、幾棵穗的前后變化。墨綠色罩染正面葉片。反葉及莖薄薄地染灰綠。 四、白色和淡黃色谷穗每一組的亮部。觀察畫面的整體關系,作進一步調整(見圖二)。
海棠的畫法 一、白描。淡墨勾海棠花,要求線條精細,表現出花瓣嬌嫩的質感,保持中鋒用筆,有內在的力。重墨勾葉子、花莖、萼片,錢條粗壯一些,力量較外在。木本莖雙勾完成,少加皴擦(見圖一)。
二、染底色。先用白色罩染花瓣,染得薄而勻。花青墨暈染正面葉片,草綠色罩染反葉、莖、花萼。
四、整理。白色勾蕊絲,淡黃色點花蕊。胭脂色復勾花頭、花苞和萼片,以及反葉的主葉筋。花青色復勾正面葉筋。不同深淺的綠色,點枝干上的苔點(見圖二)。
白牡丹的畫法 一、白描。淺色牡丹花用淡墨勾花,中鋒運筆,保持均勻力度。葉子和草本的莖都用重墨勾,宜挺拔。木本莖用中淡墨,勾出蒼勁感,并有皴擦,體現其質感(見圖一)。
二、染底色。用白色暈染花瓣,邊緣厚逐漸向根部變薄,不壓墨線。葉子正面用淡墨暈染,注意前后層次。花青和藤黃調成草綠色罩染葉子反面和草本的莖。淡赭石染木本莖。
三、曙紅暈染花瓣根部及暗部。用綠色罩染葉子,石綠色提染反葉葉尖,以及草本莖的一側。木本上的小芽用胭脂提畫并復勾。 四、調整。石青色點蕊,按生長規律,點出聚散變化。花心部分用淡黃色染,曙紅勾線(見圖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