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乏力,易于疲勞,不愿意活動等;
③ 情緒變化
注意,如果貧血持續存在而不糾正,容易對寶寶智力造成損害,
這是不可逆的。
首選肝類:豬肝的食物吸收率達22%,鐵含量很高;雞肝要稍微少一點;100g雞血的鐵含量能達到20%,食物吸收率12%;
其次是瘦肉,瘦豬肉,牛肉、雞蛋、蝦皮等,在孩子飲食中,家長要注意適當多給孩子這方面的選擇。
給孩子補充肉食時,搭配綠葉青菜,增加VC的攝入,可以促進鐵吸收。
在食用鐵劑、吃富含鐵的食物時,要避免草酸、鞣酸含量多的食物,這些是抑制鐵吸收的的因素。
在生活中鋅的主要來源:
肉類、海產品、家禽,其次是各種豆類,硬果類,植物性食物含鋅量比較低,且容易受纖維素植酸的干擾而影響吸收率,所以我們在補鋅的時候要注意減少干擾。富含鋅的食物:雞肝、豬肝、瘦豬肉、海帶、黃魚等。
首先看鈣的來源,市場上有來源是海洋生物的,骨粉的,有礦物質,化學合成的鈣等等。
其次看含量以及吸收率。
再比較一下價格、溶解度、劑型還有孩子的體質等。現在有粉劑,也有膠囊制劑,還有片劑,家長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寶寶特點和喜好來給寶寶選擇。
關注兩組值,一組是某項微量元素的含量,一組是該微量元素的正常參考值范圍。家長需要看含量是否在正常參考值范圍以內,還要關注是不是在正常值中間的位置。
注意,鈣在血液中的分布只占1%。當人體鈣不足時候,骨骼中的鈣就會轉移到血液中,來保持血液中鈣濃度的穩定。因此當看到寶寶血中鈣的值正常,不一定代表孩子體內鈣充足。
需要觀察寶寶是否多汗、夜驚、煩躁,以及骨骼的一些表現來綜合判斷。同時還要配合檢查骨密度,骨源性堿性磷酸酶等指標。綜合判斷寶寶是否存在缺鈣或者是佝僂病等疾病情況。
寶寶處于快速生長期,需要大量鐵來造血、運送氧氣,所以當鐵的數值低于正常值中間值時,寶寶可能也會出現一些癥狀,尤其是在6個月~2歲時這種情況非常常見,包括寶寶臉色蒼白,經常出現疲乏無力頭暈食欲不振,口角發炎,注意力不集中等。
在發生貧血前,鐵減少就可能已經出現對機體的多項功能影響了,提醒家長不能單純通過是否缺乏鐵來判斷,要結合大夫的檢查,和寶寶的表現來綜合分析。
人體大量出汗時很容易丟失鋅,腹瀉也會妨礙鋅的吸收。我們通常看鋅是否在正常值范圍中間,甚至以上才能很好地滿足寶寶的需要。如果說已經到了底限或者正常值以下,那缺鋅比較嚴重了,家長要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