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木舒(辣筆小尖椒主筆)
第55屆金馬獎落幕了。這也是既四年之前,鞏俐被金馬獎“耍”了一波,生氣的表示再也不來金馬獎后的再一次出現。
因為李安,她出任了評委團主席。
只是這次,鞏俐和李安都被擺了一道,依舊不開心。
因為一些幺蛾子,鞏俐在頒獎禮上大多是這個狀態,甚至特別霸氣的拒絕了頒獎:
但在張藝謀拍了40年戲終于拿下了金馬獎最佳導演臺上致辭時,鏡頭很懂的三次切到了鞏俐。
那一刻,她眼中含淚的笑著為張藝謀鼓掌。
這其實早已不是鞏俐第一次在鏡頭前因張藝謀紅了眼眶了。
1996年的戛納,他們相戀8年分手后,在被問及未來還會不會合作時,張藝謀沉默,鞏俐哭了。
十一年后的《滿城盡帶黃金甲》發布會上,張藝謀說曾經自己在長城上發誓:“一定要讓鞏俐演一次女皇”時,鞏俐哭了。
再一個十年后,張藝謀的《歸來》在戛納展映,觀影結束后的鞏俐又哭了。
四次落淚,跨越二十多年,而兩人的糾葛,也超過了30年。
三十多年過去了,兩人也都過了“知天命”的年紀,各自也有了各自的生活,只是這一生,張藝謀和鞏俐這兩個名字,恐怕是永遠也分不開了。
有的時候,最長久最高級的感情,并不是愛情。而愛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從不是占為己有。
鞏俐和張藝謀之間的感情,或許早已超越了愛情的范疇。
這次金馬獎后,我在網上看到了一句話:
“三十年前你成就了我,三十年后我成就了你。”
確實,張藝謀拍戲40年,拿遍大獎無數,這次卻是人生第一次拿金馬獎,而評委團主席又是鞏俐,自然會有人多想是否是評委“帶著濾鏡”。
但在我看來,他們的彼此成就不是一個金馬獎,沒了評委鞏俐,張藝謀依舊會是最佳導演。
但是在之前的三十年里,張藝謀和鞏俐,在電影這條路上,確實就是互相扶持,互相成全。
當鞏俐還是中戲的學生時,和那時還是攝影師,剛剛開始導演生涯的張藝謀因為一部《紅高粱》相遇了。
也因為這部戲,鞏俐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演員一戰成名。而在此后,兩人又相繼合作了多部經典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活著》...
自此,張藝謀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攝影師,變成了享譽世界的大導演。而鞏俐也被他送上了世界三大電影節的紅毯,成為了第一個登上時代周刊的華人明星,被外媒贊譽的“東方最美女明星”。
鞏俐其實并不算是傳統意義上的“大美人”,但是在張藝謀的鏡頭里,總能把她拍的那么的讓人忘不掉。
一顰一笑:
端莊典雅:
霸氣側漏:
即使是老年妝,也獨具韻味。
縱使鞏俐也拍過許多別的導演的片子,但大家都總覺得,只有張藝謀鏡頭下的她,才最美。
年輕的女孩遇上充滿才氣的男人,總是會一見傾心。在那最初的8年里,兩個在電影中靈魂完美契合的人,生活中也走到了一起,他們愛的很瘋狂!
事業如日中天的鞏俐一門心思的想要嫁給張藝謀,要為了他退出演藝圈,為他生很多的孩子,做一個家庭主婦。
而張藝謀為了鞏俐寧愿身敗名裂,背上拋妻棄女的罪名,也要和妻子離婚和她在一起。
這場轟轟烈烈的愛情持續了八年,看起來兩人好像都做好了為了對方對抗全世界的準備,可最后誰也沒想到,結果卻是無疾而終。
想要在30歲之前結婚的鞏俐,卻遇上了“不想結婚”的張藝謀。
張藝謀想不明白,結婚不就是一張紙,為什么她非要那么看重那張紙。
而鞏俐卻在被幾番拒絕后,像個孩子一樣賭氣的嫁給了一個新加坡富商黃和祥。
終于,鞏俐終于如她之前所想的一樣,在30歲的關頭,把自己嫁了出去。
婚姻有了、錢有了、家庭有了、安全感也有了。只是這場婚姻,只持續了13年。
離婚時,黃和祥曾解釋離婚的原因,歸根到底就是四個字:“聚少離多”
一個是演員,一個是商人,兩人幾乎都在全世界的跑,聚少離多。而兩人到最后都覺得,在兩個人的關系中,友情已經多過了愛情。
后來,鞏俐的緋聞男友很多,從國內演藝圈的男演員,再到國外的ABCD。
而張藝謀在鞏俐之后只和章子怡傳過緋聞,之后就是娶了現在的妻子陳婷,生了一堆的孩子。
現在,在鞏俐身邊的新人是法國的音樂才子Jean-Michel Jarre,他今年70歲,是法國鼎鼎大名的作曲家、音樂家
只是,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鞏俐離開張藝謀后的所有電影,如果比起《活著》、比起《秋菊打官司》,都不值得一提,雖然她的名氣越來越大,雖然那些電影一樣優秀。
而她離開張藝謀后的所有愛情、所有男人,大家也都記不太住。縱使給了她婚姻,或者給了她愛情。
大家好像都在有意的“放低”鞏俐身邊的男人,大家都還在覺得只要張藝謀叫她回來,她一定就會歸來。
這段曾經被全民唾罵過的“婚外情”,經過世事的滄桑,經過時間的濾鏡,已經漸漸成了一曲愛的挽歌。
只要他們合作過的電影在重播,只要看到他們曾經的合影,很多人都會唏噓:那時候的電影多好看!那時候的張藝謀多么有才華!那時候的鞏俐多美!那時候他們兩個一定很相愛吧!
大家好像都有一種邏輯:
如果一個男人突然變好了,那他一定被女人傷透了心;如果一個女人突然變壞了,那她一定被男人傷透了心。
所以,鞏俐這么多年不在愿意結婚,身邊人換了一個又一個,只要張藝謀有需要就立刻回來合作拍戲,還不是因為她心里還有他,還愛著他!
確實,這樣看起來似乎真的有股悲劇美,但其實也僅僅是觀眾們的一種YY。
40歲的鞏俐曾這樣描述過和張藝謀的那個輝煌時代:
“我不是經常想那個時候,但我確實懷念那個時候:那是真正的合作,真正的創造性過程,那時我們不必擔心票房。現在不可能回去了,你不可能只為電影做電影,現在我們再也不可能拍《秋菊打官司》了。”
“張藝謀最愛的是電影,這就是我們能夠合作的原因。”
而當張藝謀被問及和鞏俐的關系時,他也回答:我和鞏俐現在就是哥們,默契到沒話說。”
大家都還在YY他們是愛而不得的靈魂伴侶,可其實或許人家的境界早已超越了兒女情仇了。
鞏俐曾說:
“他是我的青春期教育。很多東西都是他給我的,那是后來才領悟的。他的平和低調,他的刻苦,包括他從不張揚的野心。人總是要付出代價才能明白一些道理……但是我還是很感激遇見了他。”
你看,有的時候,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很多時候總以為自己難忘的是以前那個人、那段情。
但其實你最留戀的,可能是那段戀情里的自己,那個因為愛情而變得更美好的自己。
而在后來我想,或許那個時候張藝謀不和鞏俐結婚其實才是對鞏俐最好的選擇吧?
回首看看張藝謀的兩任妻子。
第一任妻子肖華是他的初中同學,是在他在農村插隊的時候認識的。他們結婚后,張藝謀才考上的北電。而肖華專心在家相夫教子,還為他生了一個女兒。
而他的現任妻子陳婷比張藝謀小31歲,她也畢業于北電,是一名舞蹈演員,可在嫁給了張藝謀之后,退居二線,專心做著家庭主婦,默默的為了張藝謀生了三個孩子。
你看,其實張藝謀一直沒變過,他想要的就是一種中國傳統式的婚姻,希望對方能夠任勞任怨的退居二線為他固守后方陣地,順便生很多孩子。
鞏俐知道嗎?我想是知道的。
所以她才會因為張藝謀喜歡這樣的妻子,說上那句:“想要為張藝謀退出娛樂圈,為他生很多孩子,做家庭主婦。”
張藝謀比鞏俐大15歲,還經歷過一次婚姻。或許他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婚姻是什么樣的,而他或許比鞏俐自己還更了解她。
從后來她的第一段婚姻中看來,鞏俐其實并不是那個可以為了一個男人,為了所謂的安全感,放棄自己工作、人生,甘心做別人背后影子的那個人。
他們能在電影中,互相成就,可在婚姻中,他知道鞏俐不會是最適合的那一個,而他更不愿鞏俐成為那個為了一個男人放棄自己現在所擁有的所有的女人。
在他心中,鞏俐就該成為“女皇”,而不是“女仆”。
試想,如果當初兩人結婚。
她選擇退居二線,或許后來鞏俐這個名字,就會慢慢的消失在大眾視野中,變成了“張藝謀的妻子”。
她選擇繼續拍戲,或許和她的第一段婚姻一樣,最終因為聚少離多,雙方不再有溝通而分開。
人的一生,不該只有愛情,尤其是要求一個成功的女性放棄所有的時候。這樣想來,好像不娶才是對鞏俐最好的選擇。
都在說最好的愛情,可在我看來,對一個人最深的愛不一定是將她一生禁錮在身邊,而是了解她,放她去活出她最喜歡也最適合的模樣。
而在愛情里,最怕的就是為愛壓制著自尊,無限迎合。
日常生活中我們總能看到這樣的例子:
因為愛,為了另一個人失掉了自己,變成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人。將自己禁錮在小小的家庭中,整個世界只有對方。在柴米油鹽生活瑣事之后,最終變得嘮叨、敏感。
后來的某一天,你突然發現,當互相的崇拜、欣賞,摻雜了柴米油鹽,生活瑣事后,你為了一個人付出了那么多,可對方在外面卻有著廣闊而又五彩的世界,他看不到你的犧牲,只覺得現在的你變得無趣嘮叨,早已失了光彩。
最終結局就是慘敗。
丟了愛人,或丟了自己。
當初的鞏俐想要為張藝謀改變,可被扼殺在搖籃里。
后來她開始新的婚姻,在產生問題矛盾時,她完全可以再為了對方放棄自己的工作,來維持這段婚姻,可她也沒有。
在接下來的感情中也是一樣,她也從沒有為了某個人丟掉自己生活,更沒有因為失去了一個人,頹廢的放棄對愛的追求。
降低自尊,拋棄自我,只為了一個人、一段情。
這更像是一種賭博,賭對方是一個有義氣的有情人。但這場賭博無論怎么樣或許都是輸的。因為你已不再是你,而成了另外一個人的附屬品。
最好的愛情,不應該是改變自己去無限迎合,變成對方喜歡的樣子。而是能夠自信的說:“我喜歡你,就是喜歡你本身的樣子”
因為張藝謀,鞏俐這個名字才能名揚世界。
因為后來的種種不順和打擊,鞏俐才一步步認識自己,將自己變成了鞏皇。
沒了愛情,卻收獲了一份此生最重要的友情,這或許比愛情更寶貴吧?
這一生,沒有留戀,只有感恩。
感恩所有的舊情人,因為他們的存在,讓你一步步更加了解自己,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讓你再去遇見更適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