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俗,不同的時期也有不同的習俗,就連一個葬禮都有很多講究,有的地方的葬禮流行在抬死者棺材經過的路上安置一個過路棚,不過,也有的地方流行出殯時要捧個瓦盆,并且要由長子來摔,摔得越碎越好。
實際上,這個習俗還是有一定的來源的,這就要從古代說起,當時一名叫張生的書生娶了一名姓何的女子,而后不久便生下一子,名叫金生。不過,老天總是要作弄人,在金生剛滿月,母親便不幸去世了。不過,不久張生便又娶了一名女子,名叫慧娟,慧娟十分賢惠,對待金生也十分好,這就讓張生很是欣慰,一家人生活的和和美美。
但是沒過兩年,張生也去世了,但是慧娟沒有丟下那個沒了爹又沒了娘的兩歲孩子金生,而是把他撫養成人。慧娟為了把金生撫養長大,把什么好吃的都留給他,他有一個習慣就是在床頭的柜子上放一盆糖果,金生什么時候想吃拿一個就好。
等到金生長到17歲中了舉人的時候,慧娟生了重病金生請了郎中卻沒有治好,慧娟就因病去世了?;劬耆ナ篮蠼鹕浅K寄钏?,他每每看到床頭柜盆里的糖果,就會想起慧娟。在慧娟出殯前金生想到床頭柜盆里的糖果暈倒了,這個時候一個長輩就把那個盆摔碎在地上。后來就慢慢流傳出了這一風俗,在出殯的時候,長子都要在手中捧一個瓦盆。
“摔瓦盆”的人必須是長子或者長孫,如果長子過世或者沒有長孫,可以由次子代替,上門女婿是沒有資格“摔瓦盆”的,因為“摔瓦盆”這個習俗經過進一步的發展以后,不僅僅意味著是祭奠逝者,更多的是意味著家中權力的交替和財產的分割,按照古代習俗,長兄如父,父母去世,家中最有話語權的就是長兄,也就是“摔瓦盆”的那個人。
這“摔瓦盆”又被稱為“摔老盆”、“摔吉祥盆”、“摔陰陽盆”,主要用來燒祭奠用的紙。它不能是隨便一個瓦盆,必須專門從市場進行購買,直徑大約是4寸左右,深1寸多,底部有一小圓孔。瓦盆買來后,家中晚輩按照長幼順序依次在瓦盆底部鉆孔,鉆的孔越多,說明老人福氣越大。
在摔瓦盆時注意的是,父死用左手,母死用右手,且摔的越碎越好。如果第一次沒能摔的太碎,也不能再繼續撿起來摔,后面抬棺的師傅會用腳踩碎。這又是為何呢?主要是古人將這瓦盆當作了死者去另一個世界的“鍋”,摔的越碎,越方便死者攜帶,陽間的親人也會越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