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三神排水法?八干四維廿四山中:
陰干(乙辛丁癸)為小神,
陽干[甲庚丙壬]為中神,
四維{乾坤艮巽}為大神。
排水由小入大,順序為小神排中神,中神排大神。
古人認為水為財,客家建筑有天井,四水歸堂,四水歸池,意味著財水不外流,但多天井的話,從此天井到彼天井流出則按三神排水法。建筑內部排放采用三節(jié)放水的形式,而不是直排,因為直排為無情水。
有一種說法稱,三神排水的“神”指的就是水。在我們的古代,自然災害非常之多,當時的科技又不發(fā)達,所以古人把解釋不了的一切自然災害歸結于是天神發(fā)怒啦。于是就有了對大自然的崇拜,什么“山神”、“海神”、“水神”、“樹神”等等。我們看“大神”指的是大江、大海;“中神”指的是大湖、大河;“小神”指的是小溪、河流、溪水。
在古建筑里面,小神是排水系統中的始端的小暗溝,中神是整個排水系統中段的排水暗溝,大神則是整個排水系統最終的出水暗溝口。
每個暗溝口為圓形,或放圓罐或放風水球。
梅州梅臺文創(chuàng)園就設置了精制的風水球,有的上面印有福字等吉祥圖案。
風水球一般放中排水圓池中,受流水沖擊轉動,寓意風水輪流轉,年年到吾家。
福建安溪考察李光地故里李氏家廟古建筑,其天井排水即是典型三神排水古法。
第一天井水出丁,第二天井水出丙口,三、四天井水出巽口。
時下,正值傳統文化回歸,盛世之下各地修宗祠或其他古建筑蔚然成風,遵照依舊如舊原則,老宗祠、九間十八廳之類古建筑內堂放水應恢復三神排水法,這才是從細節(jié)上體現傳統建筑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