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問題):
1、信息過載→“知道”太多,而“理解”太少?阻礙了我們的理解力。
2、“娛樂至死”的世界→背后是一群最具才智的團隊→目的就是將包裝的觀點裝進我們的大腦?我們不再需要自己做結論。
3、讀不下書,讀不懂書,讀完就忘。
A(回答):
增進理解能力?本書(寫給為獲得資訊而讀,以及為求得理解而讀的人)
1、閱讀者必備的四個基本問題是什么?
2、閱讀的四個層次是什么?
附(延伸):宋鴻兵海量閱讀方法論
1、這本書整體到底在說什么?
2、細節部分說了什么?怎么說的?
3、本書論述的有道理嗎?全部還是部分有道理?
4、這本書跟你有什么關系?
小結:(1→4)
建立信息(整體、細節說了什么)→傳遞信息(用什么架構表達的)→真實性(論述的因果是否有漏洞)→行動(哪些可以收為己用)
注:此為閱讀不同類型書的基礎框架。
第一層:基礎閱讀——識文斷句;
第二層:檢視閱讀——系統化略讀;
第三層:分析閱讀——咀嚼與消化一本書;
第四層:主題閱讀——同一主題相關書的比較閱讀。
1、第一層:基礎閱讀
1個要求:理解“這個句子在說什么?”
2、第二層:檢視閱讀
6個步驟:
(1)書名、副標題、序言(了解本書主題)
(2)目錄(了解本書的基本架構)
(3)索引(如果有的話)
(4)出版者介紹、腰封(官宣文案)
(5)挑幾個跟主題息息相關的篇章看
(6)最后的兩三頁。
小結(檢視閱讀):
書籍分類→主要說了什么→用什么架構說的
3、第三層:分析閱讀
4個步驟:
(1)分類:依照書本的種類與主題作分類。
(2)主旨:用最簡短的句子說出整本書在談些什么。
(3)大綱:按照順序與關系,列出全書的重要部分。
(4)評論:找出作者在問的問題,或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小結(分析閱讀):
本書框架輸入→盤整消化復述→客觀評論
4、第四層:主題閱讀
5個步驟:
(1)確定主題,制定相關書單。
(2)建立共識。用“你”的語言帶著一群作者走,即在不同語言作者間建立統一的語言,由你“翻譯”。
(3)設定問題(需要作者來回答的)
(4)界定議題。兩個作者對同一個問題有相反或矛盾時,界定出值得爭議的。
(5)分析討論(需要客觀)
?四個層次遞進關系:
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
基礎閱讀是包含在檢視閱讀中的,檢視閱讀又包含在分析閱讀中,分析閱讀則包含在主題閱讀中。
1、搞清楚你的主攻方向
【即選擇的主題。在短期內,用一個比較大的強度來閱讀,大概兩個月的時間集中讀40本書左右。通過這種相關性的閱讀,你會發現類似的內容,會從不同的角度反復闡述,然后會被很多次的提到。當你讀完這些書,你會覺得你想遺忘其實都很難】
2、找到總設計師那個級別的書
【需三個條件:它必須要有一個自己的框架,邏輯自洽+這個框架內部要有精致的結構,有效的分層+有足夠豐富的細節】
3、搭建你的框架,然后就是海量閱讀。
小結:選主題→找總框架的書→進行相關主題閱讀→通過海量閱讀補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