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關于辯證法——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的意義


    康德(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著名德意志哲學家,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其學說深深影響近代西方哲學,并開啟了德國唯心主義和康德主義等諸多流派。

辯證法強調的是能動性,人的能動性,以及能動的實踐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解決了什么問題?它對我們今天有什么樣的意義?

  《純粹理性批判》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現象和物自體的區分。我們的認識都只適用于現象,至于物自體,我們的認識達不到。

  這個結論在我們今天看來當然是荒謬的,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現象和物自體中間沒有絕對的、必然的一條鴻溝,它是可以克服的,是可以跨越的。怎么跨越?

  康德沒有提供跨越的手段,因為這個鴻溝是不可調和的,現象和物自體一個在此岸,一個在彼岸。但他暗示了跨越的方式,就是辯證法。

  “辯證法(Dialektik)”是個希臘詞,在康德哲學里,我們把它翻譯成“辯證論”。康德把“辯證論”作為一種消極的存在看待,是貶義詞,它在我們遇到矛盾無法解決的時候就會出現。辯證論對人類的理性來說是一個警告,就是說,不要再跨出一步了,再跨出一步你就會陷入不可解決的矛盾。但這恰好有一種暗示,當你從現象跨入物自體的領域,或者說從現象進入本質的時候,就會出現辯證法,出現矛盾。康德認為這種矛盾是無法忍受的,所以對它進行了一種消極的評價。

  但是反過來,如果你把這個矛盾看作是萬事萬物的本質,如果你認為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積極的,那么,它就提供了一種方法,可以從現象跨入本體的方法。就像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講的,自在之物通過人的能動的實踐,可以變成為我之物。

  所謂通過能動的實踐就是要通過辯證法。通過能動的實踐變成為我之物,說明自在之物并不是不可超越的。辯證法強調的是能動性,人的能動性,以及能動的實踐。康德已經提出人的能動性了,因為在人的認識領域,他提出了先驗自我意識的能動的統覺、綜合統一。人在認識世界的時候,不是被動接受的,在每一個層次上都有人的能動性,哪怕是在感性的層次上,人也不是完全被動的,不是洛克所講的“一塊白板”。人心并不是一塊白板,人心有它固有的結構,有它的主體,有它的主動性。

  康德提出了人的主體這樣一種能動性,但他把它限制在認識的范圍,不能超出,超出范圍就到了物自體的領域。物自體的領域有另外一種能動性,就是人的自由。康德認為人到了物自體的領域就到了自由的領域。自由不可認識,但是,自由當然是一種能動性,你可以去做,你可以不顧一切自然規律按照自己認為應當的去做,哪怕“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你都可以去做。所以除了認識有主體的能動性以外,人在實踐中也有一種能動性,這又是康德的一個暗示。

  為什么不把這兩個能動性合二為一呢?認識的能動性不就是實踐的能動性嗎?認識也是一種實踐活動嘛。但康德始終試圖把這兩方面區分開來,現象是現象,物自體是物自體,這只說明他的思想還局限在以往的形式邏輯的二分法的領域,雖然他已經在某些地方突破了形式邏輯的二分法———不是這個就是那個。康德在范疇表里已經提出了第三項———既是這個又是那個,已經開始突破二分法了。但在這個根本問題上,他還是采取二分法,只有現象和物自體,沒有第三者。所以,有人說康德在哲學史上的地位在于他提出了一大堆的問題,不在于他提出了一個怎么樣的定論。

  我們說康德處處存在矛盾,但實際上,康德的好處就在于他展示了這些矛盾。這些矛盾不是胡言亂語,都有它深刻的哲學含義,有它的啟發性。這種巨大的啟發作用一直到今天還在引發人們思考,在許多領域,特別是在道德、法律領域,人們在不斷地回到康德,看看他怎么說的,看看他怎么提出問題的,因為他提出的問題往往是最深刻的,雖然他自己解決不了。他解決的方式無非就是把現象和物自體區分開來,不讓它們接觸,他以為這樣就可以避免矛盾了。他恰好暗示了后來的人,推動了辯證法的產生。積極意義上的辯證法的產生就是從康德那里脫穎而出的。

  康德的后繼者就是費希特了。費希特是康德的學生,學習了康德的哲學后,慕康德之名去聽康德講課,后來他去拜見了康德,康德還給他介紹了任職的地方。最后他當上了大學教授,寫了很多文章,人家都把他看成是康德學派。他有一篇文章沒有署名,人家都以為是康德發表的,很像。但康德發表了一個聲明,說這篇文章不是我寫的,這篇文章跟我的觀點完全相反。所有的人大吃一驚,費希特也大吃一驚,他以為他自己是在闡釋康德,在按照康德的觀點講道理,結果康德說不是,這時費希特才意識到他已經從康德走出來了。他怎么走出來的呢?最重要的就是他把康德的自由意志和康德的自我意識的統覺合而為一,使人的行為真正具有一種現實的能動性,不只是一種理想的能動性,不只是“殺身成仁”“舍生取義”而不顧現實原則來實踐自己的道德原則,而是在現實的實踐活動中具有了能動性。自然規律和道德規律不再是毫不相干的,道德律可以在自然界實現出來,你可以采用自然的手段去實現道德的目的,難道一定要“殺身成仁”“舍生取義”嗎?按照歷史的規律來實現道德的目的也是可以的嘛。

  后來歷史主義就產生出來了,特別是到了黑格爾以后,歷史主義著重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精神,不僅僅是人,而是絕對精神,人是絕對精神的代表。絕對精神在歷史過程中能夠創造整個世界。怎樣創造世界?不僅道德理念的那個彼岸世界,而且我們生活的這個現實世界,都是由人的自由的能動性創造出來的。所以黑格爾后來把辯證法發展成為一種能動的、創造的學說。但它的起源就是從康德那里發展出來的,只不過康德把它當作一種消極的意義來看待。這可能是《純粹理性批判》最重要的貢獻。

  當然,不同的哲學家對他有不同的看法。分析哲學、語言分析哲學以及邏輯實證主義的哲學家,他們發展康德的哲學,主要著眼于他的認識論的形式方面,著眼于他的形式主義。弗賴堡學派主要著眼于他的價值論方面,著眼于他的《判斷力批判》和他的《實踐理性批判》這一方面。馬堡學派著眼于他的《純粹理性批判》的認識論,并在形式主義的方面發展出后來的科學哲學、邏輯實證主義等科學的傾向。

  康德在后世的影響非常廣泛。整個西方哲學界,不管是大陸哲學還是英美哲學,都受他的影響:有的是因為反對他而受了他的影響,有的是因為發揮他而受了他的影響,這都是由他所帶來的一種風氣。所以有人說,康德就像一個蓄水池,所有以往的哲學都流向他這里,所有后來的哲學都從他這里流出來。直到今天,全世界的人們都公認,康德在哲學史上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

來源:鄧曉芒《康德哲學講演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鄧曉芒丨《純粹理性批判》的意義
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
一起來讀哲學—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哲學文本一起品 Ep.02
俞吾金:從康德的“理性恨”到黑格爾的 “理性的狡計”
西方哲學史丨羅素 :康德哲學大意
康德:感覺經驗很重要,但連接主體與客體的是直觀!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木林县| 同仁县| 甘孜| 平顺县| 来宾市| 体育| 同仁县| 乃东县| 阿拉善盟| 长岛县| 红原县| 高雄县| 集安市| 天峨县| 茌平县| 广宁县| 新沂市| 光泽县| 五大连池市| 万宁市| 炎陵县| 政和县| 江孜县| 化州市| 舒城县| 吕梁市| 行唐县| 曲松县| 张家港市| 满城县| 尉犁县| 喀什市| 易门县| 鹤峰县| 赣州市| 清苑县| 偃师市| 杨浦区| 天门市| 文安县| 那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