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桂味產量 從2018年的豐產到2019年的大量減產,兩年的時間桂味荔枝經歷了天上與地下的差別。雖然桂味成花對天氣狀況依賴比較強,但提高種植技術對桂味產量有較大的改觀。在大年如何保證樹勢?小年如何提高產量?就跟隨這篇文章來看一下吧。 桂味 桂味荔枝幼樹管理
桂味荔枝的幼樹管理可以確保植株長勢良好,桂味荔枝幼樹管理主要包括及時給水、追肥、修剪整形、改良土壤等環(huán)節(jié)。
及時給水:在桂味荔枝幼樹階段,及時對幼樹施加水分,可以有效提高幼樹成活率,并且在這一時期,種植人員為避免水分蒸發(fā),也要采取遮陰操作。
追肥:在幼樹時期,要對桂味荔枝的植株進行適時追肥,在追肥時,避免對植株進行重施,只需適時增加施肥次數(shù)即可,在適時追肥階段,可以將糞水、復合肥混合,并且要保證每株復合肥的肥量在0.15~0.25kg,從而使植株保持良好的長勢。
修剪整形:當樹木成長到30cm時,就需要對樹木進行修剪整形,修剪時,要著重對一些密枝、交叉枝、病蟲枝、拖地枝進行修剪,修剪過后,需要確保果樹上留有4個左右的主枝,并且樹冠要能接受到光照,保證其具有良好的通透性。
改良土壤:在定植后的第二年,需要對土壤進行改良,在改良土壤的過程中,滴水線處可以結合具體的施肥狀況,對其進行深翻挖穴壓青改土處理,并且為提高土壤肥力,應注意使用農家肥,從而使桂味荔枝可以順利過渡到結果期。
桂味荔枝結果樹管理
在桂味荔枝結果期間,首先要對結果母枝進行培養(yǎng),結果母枝直接影響桂味荔枝的質量與產量,因此,種植人員需要將其作為重點內容。結果母枝最主要的部分就是秋梢,為保證桂味荔枝的品質,種植人員就需要對秋梢的抽發(fā)進行適時控制。
調查顯示,最后一次秋梢抽發(fā)時間與植株的成活率以及坐果率息息相關,末次秋梢抽發(fā)時間過早,會使結果母枝早熟,過度消耗樹體養(yǎng)分,第二年再對桂味荔枝進行種植時,落花、落果的現(xiàn)象時常發(fā)生,影響荔枝產量。
末次秋梢抽發(fā)時間過晚,結果母枝成熟的時間較晚,會導致結果母枝枝條過于纖細,極易受到寒氣傷害,影響第二年桂味荔枝開花結果。所以,在對結果母枝進行培養(yǎng)時,要對末次秋梢的抽發(fā)時間進行控制,一般情況下,要將末次秋梢控制在10月中下旬抽出,12月上旬老熟,便于次年開花結果。
控捎促花工作:在管理結果枝時,需要注意以下工作要點。
一是要促,即促枝梢快老熟,針對一些顏色開始轉白綠的晚秋梢,應將工作重心放在肥水管理上,促進其快速老熟,針對一些長勢較弱的樹木,應以復合肥料為主,葉面施肥則要選擇氨基酸鉀或磷酸二氫鉀等,到11月底還未充分老熟和枝梢未飽滿圓狀的要短截,一般末次梢短截保留2~3片葉。
二是壯,即促進枝梢粗壯,對抽梢后未施肥的增施鉀肥,5~10年的樹木,施加鉀肥約為0.5kg,樹齡樹冠粗大的樹可適當增施。
三是控,即控制冬梢萌發(fā),對已經老熟的秋梢,采用藥物控梢、環(huán)剝、環(huán)割控梢等綜合措施來控制冬梢萌發(fā)。
四是殺,即殺除冬梢。對于立冬后萌發(fā)的冬梢,工作人員需要及時殺掉,在殺掉冬梢時,提倡采用藥物去除法,具體可以選用一桶水用乙烯利20mL加多效唑40g或者殺梢素或短花素1桶水20mL。
其次,在結果期需要進行適時施肥,桂味荔枝在結果階段,會大量吸收養(yǎng)分,樹葉容易由綠色轉換為淡黃色,這種情況就會對桂味荔枝結果樹的光合作用造成影響,使秋梢首次的抽發(fā)不整齊,面對這一現(xiàn)狀,種植人員就需要及時補充養(yǎng)分,對其進行適時施肥,具體包括以下施肥階段。
一是在采摘成熟的桂味荔枝的前后,需要進行以速效肥為主的根外施肥,施肥次數(shù)為一次以三元復合肥為主,一般每100kg果施復合肥2~3kg為宜。二是在秋梢首次抽發(fā)轉綠時,為保證根系的健康生長,需要對其進行開溝施肥。三是要采用復合肥、雞糞、過磷酸鈣等為新梢提供養(yǎng)分支持。
最后,種植人員需要對桂味荔枝的結果樹進行修剪整形,桂味荔枝結果時期的樹形較為松散,所以在采果完成后,就需要對其進行適當?shù)幕乜s修剪,在修剪過程中,需要將結果樹最上端的枝條回縮。除此之外,在秋梢抽出一定程度上,也要對其進行修剪工作,保證第一次秋梢的枝條數(shù)量在2根左右即可,其他階段只需確保其留有一根枝條。
病蟲害的防治
桂味荔枝常見的病蟲害有荔枝霜疫霉病、荔枝椿象、蒂蛀蟲等,病蟲害是影響植株正常生長的重要因素,并且病蟲害的防治較為困難,所以種植人員需要采取正確的病蟲害防治方法。首先,在防治荔枝霜疫霉病時,可以采用25%瑞毒霉8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等農藥試劑進行防治。
其次,荔枝椿象的防治,可以采用噴射敵百蟲800~1000倍液效果,或用20%殺滅菊酯2000~8000倍液等藥劑進行防治,除此之外,也可以引進螳螂、鳥類等進行生物防治。
最后,蒂蛀蟲的防治,由于蒂蛀蟲在卵期有硬殼,并且在蛹的表面覆蓋蠶狀絲膜,所以蒂蛀蟲的防治較為困難。在防治時,選擇的藥劑需要具有較強的深入果皮以及觸殺特性,具體可以選用毒死蜱(40%乳油)1000~1500倍液,或氯氰·毒死蜱(55%乳油)1500倍液,或高效氯氰菊酯(4.5%乳油)1000~1500倍液等,或10%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500倍液,或2.5%敵殺死乳油4000倍液。由于農藥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所以,在進行農藥防治時,需要對藥劑量加強控制,從而有效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特別是采果前15~20d是防治蒂蛀蟲的關鍵時期。
桂味荔枝的高產栽培技術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相關種植人員應該引起重視,首先要了解桂味荔枝的生長環(huán)境,然后從合理創(chuàng)建桂味荔枝園、桂味荔枝幼樹管理、桂味荔枝結果樹的管理、病蟲害的防治等方面對桂味荔枝的高產栽培技術進行分析,從而有效提高桂味荔枝的品質,滿足我國的市場需求。
來源:《南方農業(yè)》,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