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衛麗老師)
從2020年1月23日起,藍天盧林心理工作室迅速提出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緊急預案,1月25日發表《冠狀病毒小藍書》,并組建危機干預熱線及心理志愿者服務小組。原計劃僅成立7天的干預熱線組因疫情的嚴重延后一周。從目前的狀況來看,一定會延續得更久,在此我們分享這7天的短期“戰線”的經驗。
一、專家培訓接線員-調度員-接訪志愿者-督導模式
一城有難,全國支援!當藍天心理在大年初一發出征集心理咨詢師志愿者的邀請時,兩天內便有來自于全國各地的約600名心理咨詢師的積極相應。因人數眾多,且大部分志愿者并無災難心理援助的實戰經驗,藍天心理在全國心理專家們的幫助下,迅速建立專家講課群:如參加過汶川地震、玉樹地震、鋁粉爆炸、非典等災難心理援助的徐均、顧怡、劉紅、方新、祝卓宏、王浩威老師,劉天君老師以及旅居美國的高天老師等為大家進行心理援助方面的高強度的專業培訓。同時把志愿者分成三個個團隊:熱線接線員團隊、調度員團隊、值班咨詢師團隊。為了保證體力與專注力,每個團隊都采用三班倒制,保證每個時間段的調度能夠迅速反應,每個時間段的咨詢師能夠是在最佳的狀態時接訪。建立二線與三線經驗豐富咨詢師值班制度,咨詢師感到困難的個案可以在尋求當天值班的二線、三線咨詢師的幫助,如指導或轉介,以最大化保護求助者與咨詢師志愿者的安全。
同時迅速組織了經驗豐富的督導師團隊,如徐鈞、顧怡、方新、祝卓宏、高天、劉天君、王浩威、沈家宏、劉紅、包敏娟、吳理、楊秋苑、王琳、楊妍、盧林老師等每天兩次為接熱線的心理咨詢師進行督導。
二、危機干預培訓內容
在初一到初七,培訓主題與要點如下:
1.心理援助的一般原則:咨詢師在接熱線前應先關注與檢查自身,若自己本身很痛苦,不宜接待來求助的來訪者;咨詢師自己先調息、調身、調心,忌急、慌、亂,自己能感覺到自體的穩定與涵容的能力才能同意調度的安排,若不能,一定要拒絕調度同時尋求團隊的幫助;無論咨詢師以前的流派是什么,心理援助時都要脫離自己原來的流派,避免探索潛意識,關注來訪者的現實;危機事件的心理援助因為有明確的應激因素,所以目標是穩定情緒,恢復來訪的安全感、穩定感與現實感:主要是通過傾聽、澄清等來評估求助者的危險程度,必要時提供足夠的安全處理,同時幫助澄清現實情況,增強求助者與自己內在和外在的好的資源的聯結,用溫和穩定的聲音傳遞力量;給予支持與關懷,例如帶來救援人員帶來的好消息,減少來訪因為自覺“資源不夠”而感到的恐慌情緒。
2.基本傾聽的四個要點與使用指導,穩定化技術。
3.放松技術:呼吸放松技術、肌肉漸進式放松技術、自我在場的聚焦技術與冥想。
4. 心理急救的三個原則:look-檢查安全性,listen-傾聽,link-連接各種資源。
5.心理急救的8項基本內容:
1)主動回應
2)讓對方產生舒適感
3)傾聽、安撫、引導、穩定對方的情緒
4)搜集信息
5)提供實際的幫助(有用的信息)
6)聯系社會支持系統
7)情緒穩定化技術 (包括催眠)
8)幫助找到可利用的現實服務機構
6.心理危機的評估
7.移空技術
8. 耳蟲技術等
三、熱線建立期熱線求助的主要信息分類:
求助者中武漢市占24%;男性45%,女性55%;年齡最小16歲,最大62歲;一線醫務人員10%,新冠狀病毒感染病人和疑似病人10%,因隔離相關的現實問題和因此導致的情緒心理問題20%;與疫情有關的情緒困擾和實際困難70%,原有心理問題借心理援助熱線表達25%;騷擾5%。
最嚴重的求助是因為疫情感到恐慌絕望要自殺的求助者,也有一些情緒崩潰的求助者,少部分有身心癥狀,大多數是程度中度的恐慌、焦慮、無助、憤怒,以及被拋棄、被隔離、孤獨的感覺。
四、初七后干預熱線
初七之后,疫情仍然危急,武漢藍天心理聯合全國十幾家經驗豐富的心理單位形成統一戰線,輪流值守,與一線的醫務人員共同進退!疫情不止,我們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