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對相愛已深的皇家夫妻生下的第一個女兒,她有兩個至尊顯貴的哥哥,她是期盼已久的小棉襖。
她天生麗質、蕙質蘭心,縱使萬千榮寵于一身,卻從不驕矜。
然而這位出生即貴的女孩兒,卻應了洪希文《書美人圖》中的那句詩:“可憐前代汗青史,薄命佳人類如此。”
23年很短,倏如煙火;23年也不短,每一秒都浸染幸福、順遂、圓滿。
她叫李麗質,史稱“長樂公主”。
1
出身即貴,教養才是最貴的東西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在書房辦公,明顯心不在焉,最心愛的女人長孫氏在內室生子。
在這之前,他和愛妻已經有了兩個豐神俊逸的兒子,這一次,他莫名希望上天賜他一個小棉襖。
忽聽太醫來報,“恭喜秦王,喜得公主!”
李世民喜不自勝,大步流星趕到王妃的房間,這個女嬰,是他和王妃的第一個女兒,意義非凡。
秦王半生戎馬,錚錚鐵漢,看到這個軟糯奶香的小東西,內心一下子柔軟起來。
他在房間踱來踱去,給女嬰賜名 “麗質”。
大抵天下的爹爹都是這樣,不管不顧的,自己的女兒就是最美好。
唐王朝剛剛建立四年,正是群雄逐鹿,中原戰亂。
秦王懷抱著小女,發誓將世上最好的東西捧給她。
風云變幻,秦王英明神武,天下一統歸心,“玄武門事變”即登上九五之位,李麗質那年6歲。
他終于做到了,有能力把最好的都呈給她。
看著那個粉妝玉琢、搖頭晃腦背詩的小丫頭,嬌嗔可愛,老父親一顆心要化了。
驕而不縱,麗質來自母親的教誨。
母親長孫皇后,出自名門,一代賢后。
陸九淵說,家之興替,在于禮義,不在于富貴貧賤。
她希望女兒不僅僅沉溺錦衣玉食,她要女兒擔得起大唐第一嫡女的盛名。
她給麗質安排了最好的宮廷教育,她的女兒,該是世上最優雅、最高貴的。
因為長孫氏知史好讀,又寫得一手好字,文學功底很好,能作詩吟對。
麗質在母親的教育熏陶下,多與筆墨紙硯為朋,'圓池類璧水,輕翰染煙華。'
一方辟雍硯是她少女時期的最愛,一直帶在身邊。聰慧善思的她,頗有藝術天分,日后描摹得一手妙筆丹青。
大哥承乾,讀書一流,被父親視為未來接班人培養;
二哥李泰才華出眾,很早就能編纂書籍,在兩個哥哥的榜樣帶動下,麗質也視讀書為樂,不以華服高奢為喜。
女兒知書達理,父親李世民愈加疼愛,在其8歲時,太宗就迫不及待的封她為“長樂郡公主”。
在古代, “長”字的封號是非常尊崇的,而麗質被父親封為“長樂郡公主”,面對質疑的聲音,李世民很任性,“我就是要她快快樂樂、長長久久。”
三年后,太宗在寶貝女兒出嫁的嫁妝上又任性一回,他命令詔有司給長樂準備比永嘉長公主豐厚兩倍的妝奩,在魏征大力規勸和皇后好言相勸下,才肯作罷。
雖然長樂公主之后,長孫皇后又相繼給皇帝添了三個小公主,但無疑,嫡女長樂公主盛寵無人可及。
長樂公主幸運的地方還在,有一對伉儷情深的父母。
他的父親是史上明君,母親是大名鼎鼎的皇后,兩人少年夫妻,惺惺相惜,同甘共苦。
父母相愛,就是最好的教育,長樂無數次見證了父親對母親的用情至深,母親對父親的擔憂,兩人眼里眉梢深情的對視寫滿愛意。
愛默生說,家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
身在帝王家,幼年的長樂得到最好的滋養就是父母的愛情。
風華絕代的大唐嫡公主在愛里成長,無憂無慮,風范、教養和氣質由內而外一點點顯露。
2
豆蔻年華出閣,夫妻十載琴瑟和鳴
皇家的兒子,是用來征服天下的;皇家的女兒,只用做好自己就夠了。
到了合適的年齡風光大嫁。
她們一般早婚。
唐代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豆蔻年華的長樂公主,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真是如花的年紀,哪怕再燦爛的錦緞在她面前也顯得黯然無色。
女兒等于春天的水:你等著它,瞧著它高興,可是它一來就走掉了。
太宗感慨歲月易老,他的“掌上明珠”一轉眼就長大姑娘。
這個女兒,沒有讓他失望,容顏氣質都是一等的。
和長樂公主的美貌、財力、權勢聞名于天下一樣,大唐重臣長孫無忌之子長孫沖俊逸儒雅,亦是才氣滿滿的世家公子。
這兩個出色的小輩,父母都看在眼里。
長孫沖的父親是皇后的長兄,和皇帝是布衣之交,又是開國重臣,權貴之家,顯赫之極,是大唐所有未出閣的女子選良婿的模板。
兩個年輕人,都是人中龍鳳,世人眼里的天造地設。
林語堂在《紅牡丹》中寫到:
一個人出生后,他的靈魂就到處尋找那與他相配的另一半。他也許一輩子也找不著他。也許要十年、二十年。但是他們碰面的時候,馬上認得出對方,全憑直覺,無須討論,無須理由,雙方都如此。
難能可貴的是,他倆情投意合。
因為是表親關系,結親讓兩人親上加親。
兩小無猜,年齡相仿,從懵懂到青蔥,他們有屬于彼此的獨家記憶,小兒女,紅線悄系,嬌羞欲語還休,那些情愫就像藤蘿不經意爬滿心底。
在愛里長大的女孩,才能看清愛的樣子;在幸福里長大的女孩,才能抓得住幸福的雙翼。
她確定,表哥長孫沖就是她要找的人,就算不是父母之命,她也甘愿!
13歲出閣,大唐公主長樂流光溢彩的嫁衣,仿若天人;鑲嵌了無數碩大明珠的鳳冠,華麗雍容,襯著一張讓星河失色的容顏。
夢回兩小無猜時,一笑紅顏耳畔輕。找到幸福的人,日子都是蘸了蜜的。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長樂公主和夫君,小日子和和美美。對談吟詩,月下小酌,舉案齊眉,蜜里調油。
臨古帖,撫古琴,倦即止。此間美好,正應了那句“只羨鴛鴦不羨仙”。
長樂進了長孫家門,雖是尊貴無比的公主,卻從不恃寵而驕。
她與丈夫恩愛有加,溫良有禮,對上謙恭孝順,對下親切有禮,處事落落大方,深得夫家上下的喜愛。
世人只看到,長孫家有一個好兒媳,駙馬有一位良妻。
殊不知,她從父母庇佑下的皇宮,來到一個視她如己出的婆家,依然是萬千寵愛集一身的好命女人。
大唐盛世,花好月圓。
3
薄命紅顏,二十三載說不幸也幸
長樂公主,美滿姻緣一過就是十年。
唯一一次堪當“大任”是因為公公長孫無忌遇上棘手問題。
貞觀十三年,太宗打算搞分封制,讓諸王和功臣們永久的世襲一地,史稱“徒封建”事件。
不料朝野反對聲不絕于耳,此時長孫皇后已去世,大臣的勸諫無效,長孫無忌想到自己的兒媳、太宗的愛女長樂公主。
公主受托進宮勸諫父親,唐太宗最終打消分封的念頭,可見她在皇帝心中的分量之重。
一個純良可愛的公主,和一個沒有什么野心的丈夫長孫沖,閑看花枝堆錦繡,坐聽鳥語弄笙簧。
與世無爭,雙宿雙棲日子好不愜意。
只可惜紅顏薄命,長樂公主遺傳了母親的“氣疾”,于貞觀十七年病逝。
父親李世民聽到消息悲慟大哭,“皇帝悼深夭蕙,懷三號而猶感”。
清人沈復說過,情深不壽,壽則多辱。
喪妻的長孫沖失去如花美眷,一蹶不振。
長樂公主雖23歲就香消玉殞,但人生碌碌,競短論長,卻不道榮枯有數,得失難量。
中國古代的那些公主,權傾一時風光無兩,轉頭跌落深淵。
或犧牲,或破碎,或可能比不上普通人家。
隋朝義成公主,悲情的和親使者,作為一枚討好外族的棋子,哪有感情與尊嚴可言?
她先后嫁了四位突厥可汗,從父親到兒子,從哥哥到弟弟……
異邦男子,像一根又一根芒刺,硬生生扎進她的生命,臨死都在為隋朝效忠。
長樂公主的妹妹新城公主,和首任丈夫杜荷感情很好,杜荷站隊太子一黨,與李承乾意圖謀反,被父親太宗問斬,成了寡婦。
二婚嫁給韋正矩,卻放不下前夫,抑郁而終。
太平公主,她一生成也政治,敗也政治。曾擁有天下,最后在宮廷斗爭中失敗,被新皇賜死。
朝堂無常,翻云覆雨,公主并不是那么好當的。
榮華花上露,富貴菜頭霜。
生卒于大唐貞觀繁盛時代的長樂公主,如一顆純凈無暇的水晶,“質本潔來還潔去, 強于污淖陷渠溝。”
屬于她的命格,說不好,但總體已經強過很多公主。
大唐金枝玉葉長樂,來人世一趟,做了一個清淺的夢。
有最強大的父母庇佑,有無憂無慮的童年,有冠絕天下的寵愛,有青梅竹馬的愛人。
簡單,歡喜。
紅樓夢賞析
一入紅樓,終生難醒
與君相逢,平生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