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音頻,聽主播朗讀
近試上張水部
唐:朱慶馀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譯文
洞房里昨夜花燭徹夜通明,等待拂曉拜公婆討個好評。
打扮好了輕輕問丈夫一聲:我的眉畫得濃淡可合時興?
注釋
張水部:即張籍,曾任水部員外郎。
洞房:新婚臥室。停紅燭:讓紅燭通宵點著。停:留置。
舅姑:公婆。
深淺:濃淡。入時無:是否時髦。這里借喻文章是否合適。
賞析
以夫妻或男女愛情關系比擬君臣以及朋友、師生等其他社會關系,乃是中國古典詩歌中從《楚辭》就開始出現并在其后得到發展的一種傳統表現手法。此詩也是用這種手法寫的。“近試上張水部”這個標題可以幫助讀者明白詩的作意,唐代應進士科舉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風氣。臨到要考試了,朱慶馀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婦自比,以新郎比張籍,以公婆比主考,寫下了這首詩,征求張籍的意見。
僅僅作為“閨意”,這首詩已經是非常完整、優美動人的了,然而作者的本意,在于表達自己作為一名應試舉子,在面臨關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場考試時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應進士科舉,對于當時的知識分子來說,乃是和女孩兒出嫁一樣的終身大事。如果考取了,就有非常廣闊的前途,反之,就可能蹭蹬一輩子。這也正如一個女子嫁到人家,如果得到丈夫和公婆的喜愛,她的地位就穩定了,處境就順當了,否則,日子就很不好過。詩人的比擬來源于現實的社會生活,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之下,很有典型性。即使如今看來,讀者也不能不對他這種一箭雙雕的技巧感到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