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備考】第一年新高考數學試卷有哪些變化?新高三學生如何應對備考?
(1)在題型設置上,新增了多選題與雙空題,刪除了選做題。在命題上也符合新教材編排邏輯,更加側重對主干模塊知識的考查,突出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等“四翼”考查要求。(2)在主干考查上,2021新高考全國I卷依然側重考查“函數與導數、數列、立體幾何、解析幾何、概率統計”等六大板塊主干內容。但是這六大板塊考查的比重較去年增加。函數與解析幾何板塊都加強了對性質的考查,注重概念內容的理解提升;2021年新高考I卷解三角形板塊對比2020年全國I卷(理科),回歸到了解答題中;概率統計題雖然題目順序比2020年全國I卷有所變化但在去年的基礎上再次強化,2021新高考全國I卷依然重視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與數學應用能力的考查。對'3+1+2'側重全文科或理科的選科組合有何影響?1.與2020全國I卷文科數學相比,對2021年新高考第一屆考生而言,得分難度更大。在知識內容考查上,增加了相互獨立事件、分布列與期望、空間向量與空間角等模塊。但大題的第1問均相對簡單,增加了得分空間,如壓軸題第22題的第1問求函數單調性,不需要分類討論即可得出答案。
2.與2020全國I卷理科數學相比,難度持平。在知識考查上增加了對統計概率基礎知識的考查,且加強了知識模塊之間的聯系,比如向量與三角恒等變換綜合、立體幾何綜合,又能體現區分度。今年選擇填空的考點設置與2020年全國I卷大體一致,考點常規,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充分體現了新高考回歸教材的導向。第7題考查了零點與切線問題,關鍵在將切線問題轉化為零點問題,對學生轉化化歸的能力要求較高;
第8題考查事件的相互獨立性,體現新高考回歸教材的趨勢;第14、15題涉及向量垂直、利用導數求最值問題,均是去年出現的熱門考點,考生應注重常規題型的熟練求解;第16題以折紙的傳統文化為載體,對數列知識進行了考查,體現了數學文化的學科素養,貫徹了立德樹人的要求。今年解答題考點穩定,題型考法都相對常規,充分體現了新高考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以及創新性的要求。
第17題考查等差數列的綜合問題。重在考查考生對于等差數列定義與求和問題的掌握程度,考生需要利用等差數列的基本定義,解決數列綜合問題中常考的隔項成等差數列問題,對考生的難度不大.第19題的知識模塊為立體幾何,題目是以常見的面面垂直模型三棱錐作為背景,涉及二面角與平面角的轉化,考法新穎。要求學生有完善的知識體系以及綜合運用能力。第21題圓錐曲線作為壓軸題之一,與八省聯考的適應性考試接近,均以雙曲線作為考查背景。第2問考查直線的定值的問題,計算量偏大。體現了對考生數學運算的核心素養的考查。第22題考查利用導數討論函數的單調性以及函數的極值點偏移問題,第2問構造得到題目中相關的函數形式,并利用極值點偏移中常用的對稱法解題即可。1.重理解,講習慣。要養成良好的學習和做題習慣,鞏固基礎,掌握好重點主干知識,注重定義、定理、公式理解以及之間的聯系和本質。
2.重基礎,講方法。在高考題中,基礎題型占比70%左右,壓軸大題的考法也較為常規。在已經開展的第一輪復習中,要注重基礎、回歸教材,重視通法通解的熟練掌握。3.重計算,提能力。高考數學有著題量大,時間緊的特點。近年來,試題越發結合生活實際,知識更加綜合,對學生的計算能力要求更高。4.重錯題,建框架。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更加注重考生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在平時的學習中,注重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和綜合應用,搭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