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少見且典型的按照條文生病的病案。
患者:女,40。
電話:重感冒,身酸痛,背僵硬,一天多。
起因:陽臺曬暖,進屋覺冷,遂發上證。
發熱汗出?
無發熱,汗出不止,不敢開窗!
不敢開窗,惡風也!
《傷寒論》14條: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傷寒論》20條: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合二方為一方可治。
短信處方:葛根20桂枝10芍藥10炙甘草10生姜15附子5 大棗4個。生姜不必精確,五六片即可,大棗掰開,以水4茶缸,煎煮一茶缸多,分三次服。
結果:晚9點服一次睡覺。二日早8點問,已無汗,身痛輕,背舒展。告之,余藥,分二次服盡。
此案,不是一劑知,而是一次已。
嘆古人之智慧,中醫之偉大,中藥之神奇!
思考:
1、有是證用是方。這個病案,聽到的第一個反應,是麻黃湯或者葛根湯。再仔細詢問,有汗,當然是桂枝湯,后背僵硬,桂枝加葛根湯無疑。考慮其人素來體弱,風濕性關節炎多年,體質陰性,故加附子。此方實際是桂枝加葛根湯與桂枝加附子之合方。
2、《傷寒論》之嚴謹。原文:“太陽病,項背強兒兒,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這里僅強調了項背和汗出以及惡風,三個條件,而沒有說發熱,可見發熱不是桂枝湯,乃至麻黃湯的必要條件(麻黃湯===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即便前面的太陽病(所謂太陽病提綱====傷寒論第一條“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也沒有把發熱列為必要條件。所以,太陽病不一定都發熱。
3、與少陰病之區別。少陰病有兩個主要的方子,一是麻黃附子細辛湯,一是麻黃附子甘草湯,這兩個倒是也有發熱的可能,但是少陰病會有陰性表現,比如但欲寐,沒有精神,比較安靜,當然也沒有汗出。所以判斷太陽病還是少陰病不能以發熱與否作為依據。
所謂:
太陽病強幾幾,反汗出且惡風
桂枝湯加葛根,漏不止增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