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快速查看超過400篇原創育兒科普文章
一位父親咨詢專家,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具有領導能力、運動能力、有競爭心、尊重權威又獨立思考等各種優秀品質和才能的人。那位專家說:我要點個大杯的焦糖瑪奇朵并且加脫脂牛奶......但我們不能像點咖啡一樣,要求點一個學習成績優秀、校籃球隊的隊長、管旋樂隊的小提琴手而且還是學生會主席的孩子。
讓孩子覺得自己有價值,值得被愛,本質上需要我們意識到我們并不是雕塑家,一刀一刀把孩子雕塑成為我們想要的樣子,其實我們只是園丁,必要時給孩子修剪,重要的是為有機會見證孩子的綻放而感恩。
每一個人都希望在“有價值的領域”擁有能力,也包括我們的孩子。當孩子看到父母以自己為豪時也會覺得驕傲,他們希望努力表現得能讓家長以自己為豪。
如果孩子在家長重視的領域展現出才華和能力,這很符合家長的期待,是皆大歡喜的事情。可是,世與愿違總是常態。如果孩子在家長重視的領域表現平庸,因為無法企及家長的期待,雙方常常都會感到痛苦;如果孩子在家長并不重視的領域展現出才華和能力,因為并不在家長的期待中,這樣的孩子往往容易被埋沒。
即便我們從心理上已經做好準備接納孩子與我們的不同,有時,父母子女之間還可能因為互相的性格差異產生裂隙。性情溫和的父母面對性格沖動的孩子會感到吃力,性格沖動的孩子會將父母平靜的反應誤認為是對自己不關心;而活力四射的父母面對安靜內向的孩子也會手足無措,活力四射的父母容易把孩子平靜的反應誤認為是孩子自閉......
有時,父母確實需要使用一些“比較的方法”讓孩子更加理解你的意思,但是不要拿“別人家的孩子”來比。如果父母對孩子說:“為什么你不能像某某某那樣”“為什么你不能學學某某某”……這樣的說法并不一定能夠啟發孩子變得進步,反而會讓孩子討厭去做這件事情,甚至怨恨上某某某,更加拒絕成為“像某某某那樣”的“乖寶寶”——尤其假如這個某某某還是虛構的……
都說“投胎是門技術”,確實沒有幾家是得償所愿的。養孩子這件事情沒有模板可以照搬,沒有機會可以重來,唯有和孩子一路修行,在他張開羽翼之前共擔風雨了。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所有文章皆為原創,任何媒體使用請與我取得聯系。未經授權而刊登的任何媒體,我們將追究其法律責任。郵箱:fishfarocea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