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螵蛸為烏賊科動物無針烏賊或金烏賊的干燥內殼。味咸、澀,性溫。歸脾、腎經。收斂止血,澀精止帶,制酸止痛,收濕斂瘡。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便血,腎氣不足,遺精滑精,赤白帶下,血枯經閉,風淚目翳,胃痛吞酸;腹痛癥瘕,虛瘧瀉痢。外治損傷出血,濕疹濕瘡,潰瘍不斂。有接骨、骨缺損修復、抗輻射、抗腫瘤、抗?jié)兊茸饔谩?/p>
性味
味咸、澀,性溫。
歸經
歸脾、腎經。
功能主治
收斂止血,澀精止帶,制酸止痛,收濕斂瘡。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便血,腎氣不足,遺精滑精,赤白帶下,血枯經閉,風淚目翳,胃痛吞酸;腹痛癥瘕,虛瘧瀉痢。外治損傷出血,濕疹濕瘡,潰瘍不斂。有接骨、骨缺損修復、抗輻射、抗腫瘤、抗?jié)兊茸饔谩?/p>
①《本經》:'主女子漏下赤白經汁,血閉,陰蝕腫痛,寒熱癥瘕,無子。'
②《別錄》:'驚氣入腹,腹痛環(huán)臍,陰中寒腫(一作'丈夫陰中腫痛》),又止瘡多膿汁不燥。'
③《藥性論》:'止婦人漏血,主耳聾。'
④《唐本草》:'療人目中翳。'
⑤《食療本草》:'主小兒大人下痢,炙今黃,去皮細研成粉,粥中調服之。'
⑥《本草拾遺》:'主婦人血瘕,殺小蟲。'
⑦《日華子本草》:'療血崩。'
⑧《綱目》:'主女子血枯病,傷肝,唾血下血,治瘧消癭。研末敷小兒疳瘡,痘瘡臭爛,丈夫陰瘡,湯火傷,跌傷出血。燒存性,同雞子黃涂小兒重舌、鵝口,同蒲黃末敷舌腫血出如泉,同銀朱吹鼻治喉痹,同麝香吹耳治聤耳有膿及耳聾。'
⑨《要藥分劑》:'通經絡,去寒濕。'
⑩《現代實用中藥》:'為制酸藥,對胃酸過多、胃潰瘍有效。'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炮制
海螵蛸:刷洗干凈,曬干,砸成小塊。
炒海螵蛸:將海螵蛸塊,用文火炒至黃色為度。
煅海螵蛸:海螵蛸放般罐內,煅至焦黑色,取出放涼。
附方:
①治胃痛,吐酸:㈠海螵蛸五錢,貝母、甘草各二錢,瓦楞子三錢。共研細末。每次服二錢。㈡海螵蛸一兩(研末),阿膠三錢。共炒,再研末。每次服一錢,每日三次。(《山東中草藥手冊》)
②治胃出血:海螵蛸五錢,白芨六錢。共研細末。每次服一錢五分,日服三次。(《山東中草藥手冊》)
③治吐血及鼻衄不止:烏賊骨,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清粥飲調下二錢。(《圣惠方》)
④治鼻血不止:烏賊魚骨、槐花等分。舉生半炒,為末吹鼻。(《世醫(yī)得效方》)
⑤治積年腸風下血,面色萎黃,下部腫疼,或如鼠妳,或如雞冠,常似蟲咬,痛癢不息:綠礬二兩(燒令赤),烏賊魚骨一兩(炙令微黃),釜底墨一兩。搗羅為末,用粟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煎赤糙米湯下三十丸。(《圣惠方》)
⑥治小便血淋:海螵蛸末一錢。生地黃汁調服。(《經驗方》)
⑦治婦人漏下不止:烏賊骨、當歸各二兩,鹿茸、阿膠各三兩,蒲黃一兩。上五味治下篩。空心酒服方寸匕。日三,夜再服。(《千金方》)
⑧治婦人久辦白帶下:烏賊骨一兩(燒灰),白礬三兩(燒汁盡),釜底墨二兩。搗羅為末,用軟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圣惠方》)
⑨治跌破出血:烏賊魚骨末敷之。(《仁齋直指方》)
⑩治各種外傷出血:骨粉、海螵蛸、蒲黃炭各等分。研細末,過150目篩,混合即得。撒于創(chuàng)面,稍加壓即可凝固止血。(遼寧《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⑾治外傷出血:海螵蛸、煅豬皮?人中白各一兩,石灰一兩半。共研細粉。消毒,撒于創(chuàng)面處,包扎即可。(內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⑿治血枯:四烏鲗骨、一蔖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后飯,飲以鮑魚汁。(《素問》)
⒀治哮喘:海螵蛸,焙干研成細末。每日三次。每次一錢五分,溫開水送服。(徐州《單方驗方新醫(yī)療法選編》)
⒁治諸疳瘡:海螵蛸三分,白及三分,輕粉一分。為末。先用漿水洗,拭干貼。(《小兒藥證直訣》白粉散)
⒂治疬瘍:三年醋磨烏賊骨,先布摩肉赤,敷之。(《千金方》)
⒃治小兒臍瘡出膿及血:海螵蛸、胭脂,為末,油調搽之。(《圣惠方》)
⒄治頭上生瘡:海螵蛸、白膠香各二錢,輕粉五分。為末。先以油潤凈乃搽末。(《衛(wèi)生易簡方》)
⒅治耳底出膿:海螵蛸半錢,麝香一字。為末。以綿杖繳凈,吹入耳中。(《澹寮方》)
⒆治陰囊濕癢:烏賊骨、蒲黃、撲之。(《醫(yī)宗三法》)
⒇治目中一切浮翳:烏賊魚骨,細研和蜜點之。(《食療本草》)
(21)治疳眼:烏賊魚骨、牡蠣等分。為末,糊丸如皂子大。每服用豬子肝一具,藥一丸,清米泔內煮,肝熟為度,和肝食,用煮肝泔水下三兩服。(《經驗方》)
(22)治下肢潰瘍:海螵蛸六兩,制甘石一兩,赤石脂二兩,熟石膏三兩。研細末,瓶貯備用,如瘡口局部肌肉烏紫者,取上藥百分之八十,加入肉桂粉百分之二十。將藥末撒于瘡口以不見肉為度,每早、晚各換藥一次,外貼適當軟膏。第二次換藥時,創(chuàng)口不宜用水洗滌,用消毒棉球揩去陳藥,或用油料將陳藥涂濕后擦去。(《浙江中醫(yī)》(11):5,1965)
臨床應用
①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
以烏賊骨為主,配合其他藥物內服,對潰瘍病及其引起的出血、穿孔,均有較好療效。㈠烏賊骨粉85%,浙貝母粉15%,混合。每服2~5克,每日3次飯前服。或于上述散劑中再加入大黃10%,以糾正烏賊骨易引起便秘的副作用。亦可用烏賊骨30克炒黃,配伍半夏3克研末混合。用法同上。用于潰瘍病有制酸、止血、止痛等作用。一般服藥后3~5日即開始生效,食欲轉佳,吞酸及上腹部疼痛減輕或消失,大便恢復為黃色。多數患者經1~3個月治療后癥狀、體征均消失或顯著改善,X線復查壁龕消失或有進步。㈡烏賊骨粉與白芨粉等量混合,每日3~4次,每次3~5克,溫開水調服。用于潰瘍病出血,據數十例觀察,一般在3~7日內,即收到止血效果:嘔血停止,便色恢復正常,大便潛血試驗陰轉。曾試用于門靜脈高壓合并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食道憩室合并出血、傷寒腸出血等個別病例,亦均取得一定效果。㈢烏賊骨、白芨粉各1錢5分、氫氧化鋁凝膠25毫升。混合攪拌后用冷開水1次送服,每日3~4次。同時配合胃腸減壓、抗菌消炎、禁食等措施,用以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31例,結果治愈29例,好轉1例(原有大量腹水合并穿孔),死亡1例(女性,年老,飽食后穿孔,入院遲,觀察期間發(fā)生休克,又作修補術,術后死亡)。經上述治療,除個別用針灸止痛外,一般不需用麻醉止痛劑。疼痛多在治療后3~5小時明顯減輕,24~48小時消失,平均住院日數6~7天。治愈病例未發(fā)生膈下及腹腔殘余膿腫以及其它并發(fā)癥1輕度腸粘連者僅1例;無復發(fā)穿孔者。上列三藥混合后有很高的粘稠性,在胃內形成膠狀膜,能幫助閉孔和保護胃粘膜,使胃內酸性液體得到中和,停止外溢,為大網膜等覆蓋穿孔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即使胃內容外溢,化學性刺激引起的劇痛也可減輕。但本療法有其一定適應癥,不能完全代替潰瘍穿孔的早期手術治療(參見'白及'條)。凡遇有下列情況之一均應及早考慮手術:潰瘍穿孔診斷不夠肯定者;用本療法后病情有惡化傾向者;術前鋇餐診斷為胃癌、潰瘍惡性變或疑有癌性穿孔者;穿孔前有暴飲暴食,穿孔后腹脹、腹膜炎嚴重,腹腔有大量積液,估計穿孔大而難以閉孔者;入院時有嚴重休克,經抗休克治療無效者。
②治療瘧疾
用烏賊骨粉1錢,白酒或黃酒10毫升,混合后1次服完。一般只須1次,至多3次即能奏效。初步觀察45例,治療后癥狀消失者39例;血檢23人,鏡檢陰性者20人。經7~10個月復查,復發(fā)率為9.09%。
③治療哮喘
用烏賊骨1斤焙干研粉,砂糖2斤,混合。成人每次5~8錢,兒童酌減,日服三次。一般用藥2周見效。治療8例慢性哮喘患者,病史3~27年不等,均曾經中西藥多次治療而無效。服此藥后7例得到控制,經多次氣候變化均未復發(fā);1例好轉,癥狀減輕。
④治療下肢潰瘍
潰瘍面經用高錳酸鉀溶液洗凈后,撒上烏賊骨粉,紗布覆蓋固定。每隔2~3日換藥一次。12例用藥后創(chuàng)面滲出液減少,肉芽生長,最后結痂而愈。
⑤用于拔牙及鼻部手術止血
以烏賊骨粉與淀粉制成膠性海綿,用于拔牙后止血,分別經50例和233例的觀察,一般在1~3分鐘即可止血。較之淀粉海綿及明膠海綿止血的效果快、可靠,再次出血機會少,且對組織無異體刺激,易被組織溶解吸收。對創(chuàng)口愈合亦無影響,在24~48小時后,創(chuàng)口內的海綿全被吸收,未見其它不良反應。對創(chuàng)口較大和急性期拔牙的止血效果亦佳,且再次出血機會少,有促進炎癥迅速吸收和加快傷口愈合的作用。烏賊骨止血海綿用于鼻部手術止血,效果亦佳。據100例(包括鼻下甲部分切除術、息肉刮除術、上頜竇根治術、篩竇開放術、鼻衄)觀察,除5例術后滲血、1例擤鼻后繼發(fā)出血外,均稱滿意。海綿填塞后聽其自溶,不宜取出或沖洗。術后傷口粘膜光滑,多無夾膜生成,炎癥反應亦輕微。
宜忌
①《本草經集注》:'惡白斂、白及。'
②《蜀本草》:'惡附子。'
③《本草經巰》:'血病鄉(xiāng)熱者勿用。'
藥理作用
1、制酸止痛作用:烏賊骨中所含碳酸鈣,可中和胃酸,緩解嘔酸及燒心癥狀,又可促進潰瘍面炎癥吸收,阻止出血,減輕局部疼痛.故可作制酸劑。實驗表明: 其復方制劑烏貝散有明顯吸附胃蛋白酶及中和胃酸的作用,可減少胃酸對胃潰瘍面的刺激,亦減少蛋白酶對潰瘍面的消化作用,能加速小鼠胃潰瘍愈合。烏貝散除有對抗胃酸的局部作用外,似還有抑制胃酸分泌的類似抗膽堿能神經藥物的全身作用,與其他幾種常用抗酸劑比較,其體內作用大于其他各藥,且作用持久;體外試驗,其抗酸作用低于氧化鎂、鎂乳、鈣鎂片,而大于氫氧化鋁凝膠。
2、止血作用:其所含膠質、有機質和胃液作用后,可在潰瘍面上形成一層保護膜,使出血趨于凝結,故有止血作用。烏賊骨粉海綿可用作局部止血劑。
3、接骨作用:將陳年海螵蛸、新鮮海螵蛸、自體骨植入人為家兔骨缺損處,結果表明:海螵蛸有明顯促進骨缺損修復作用,尤以陳年海螵蛸作用最為明顯,具有接骨作用。
4、其他作用:海螵蛸水煎液給大鼠、小鼠灌胃,再給予Co60照射,動物存活率可明顯提高;海螵蛸對血中5-羥色胺的含量亦顯示有益作用,但對血小板數量和骨髓DNA含量則無明顯改善。
骨缺損修復作用。
5、抗輻射作用。
6、抗腫瘤作用。
7、抗?jié)冏饔茫汉s僖蚱渌拟}鹽,能中和胃酸,因此可緩解泛酸及胃燒灼感等。
8、海螵蛸粉治療淺度潰爛期褥瘡有效。
9、海螵蛸具有良好的磨擦和吸附作用,不僅可破壞病變的結膜上皮組織,又可能吸附有毒素和細菌的血液與滲出粘液,但本身無抗菌作用。
食療藥膳
1、烏賊骨燉豬皮
材料:豬肉皮60克、海螵蛸15克。
制法:
將烏賊骨、豬皮洗凈,豬皮切成小塊,與烏賊骨同放碗內,加水,隔水用文火燉至豬皮熟透即可。
功效:烏賊骨燉豬皮健脾,固澀,止血,適用于身體虛弱及血熱型崩漏。
2、烏賊骨燉雞
材料:雞肉90克、海螵蛸2克、鹽1克味精1克。
制法:
1.將雞肉洗凈,切塊,烏賊骨打碎備用。
2.將雞肉、烏賊骨同放瓷罐內,加水500毫升及精鹽適量,上籠蒸熟,食時加味精。
功效:烏賊骨燉雞益氣溫中,收澀止血。適用于脾虛型崩漏、下血色淡、面色萎黃等癥。
化學成分:
1、烏賊骨含碳酸鈣85%以上,此外,內殼中含蛋氨酸、天門冬氨酸、谷氨酸等17種氨基酸。
2、含碳酸鈣80%~85%,殼角質6%~7%,黏液質10%~15%,并含少量氯化鈉、磷酸鈣、鎂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