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似乎是個與田間地頭的農民們相去甚遠的詞,但是隨著社會的老齡化越來越嚴重,我們必須思考,在有一天我們失去了勞動的力氣,如何給自己一個安穩幸福的晚年。所謂有備無患,理財,就是老有所依的方法。合理利用手里的資金,養成理財思維,我們也可以“不勞而獲”!
◆ ◆ ◆ ◆ ◆
那么如何理財呢?且看理財三步走!
第一步:財從哪來?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 姚景源:”農民的收入主要是分成四塊。
一塊叫做生產經營性收入,主要是咱們農民從事生產經營,種糧種菜、養豬養牛的收入,這些來自第一產業的部分。
第二部分叫做工資性收入,主要是他們到城里打工獲得的工資。
第三塊叫做轉移性收入,主要是指國家給予農民的一些補貼,比如種糧補貼啊,農機補貼等等。
第四塊就是財產性收入,現在財產性收入在農民的全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較低,我認為將來這一塊還將會提高。”
而我們理財還是得主要從第四部分下手。
那么財產性收入的主要來源是什么呢?
第一個來自農民的土地,比如耕地可以流轉、入股,宅基地上所建房屋可以租賃,包括國家正在嘗試探索宅基地的有償推出和宅基地換房等等,這些都可以成為大家的財產性收入。
第二個渠道就是理財與投資。換言之,我們既要對眼下的收益和開支精打細算,同時也要通過必要的理財方法讓我們的資產能夠保值增值。簡單地說,就是讓錢能夠生錢。
我們應該做什么樣的準備,才能有效規避風險,取得最大收益呢?
第二步,要理財,先聽聽前人有什么樣的經驗
錦囊1:要想終生投資成功,不需要超高的智商、罕見的商業眼光或者內線消息,需要的是做決定的健全的心態、以及避免情緒侵蝕這種健全心態的能力。
錦囊2:投資就像滾雪球,最重要的是要發現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
——投資大師 巴菲特
小編給大家分析這兩句話,
先來說第一句話,是說投資不是投機,更不意味著賭博,我們一定要堅持理性的原則,不能感情用事、盲目決策。要理性理財,而不是做白日夢,劍走偏鋒。
第二句話里面“很濕的雪”是說要找到合適的投資目標,并且手中要有一定的資金,能夠越滾越大;而“很長的坡”是告誡各位投資者,投資理財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咱們不必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而要目光長遠,注重遠期收益。
對于原本收入就不高的農民,怎么積攢第一桶金,怎么處理好“開源”和“節流”的關系呢?讓我們來聽聽中國農業大學商學院石海燕教授的看法:“節流固然重要,然而,所有的節流都是建立在開源的基礎上的。當然,開源也必須建立在節流的基礎之上,沒有平日的節流,即使項目再好,恐怕到時也拿不出必要的啟動資金。我們應該看到,從一定意義上來說,節流是為開源服務的,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開源,節流將只是一味地節約財富、積累財富,因此,開源與節流對于農民朋友的理財事業來說缺一不可,而要想實現理財效益的最大化,農民朋友應該以開源為重。”
我們如何有效地通過節流獲得理財的資本呢?在這里我們給大家推薦“十二存單法”
所謂“十二存單法”,是指將自己每月收入的20%~30%強制存入銀行,選擇一年期限開一張存單。假定您的月薪是5000元,每月存入1000元,這樣一年下來,你將會擁有12筆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在第一張存單到期時,取出到期的本金與利息,再和當月的1000元相加,再存成一年期定期存單,以此類推反復滾動。這樣一來,你的手中會時時擁有12張存單,一旦急需,也可支取到期或近期的存單,減少利息損失,充分發揮儲蓄的靈活性。
如果說您在農村務農,建議您即便今年年景比較好,也不要盲目把所有資金都用于擴大生產,而是結合咱們的生產周期,每三個月到半年一次,把收益的20%存入銀行定期賬戶,一年擁有2~4張存單,三年下來,也會獲得自己用于理財投資的第一桶金。
第三步:合理選擇理財產品
在攢到了理財的成本之后,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理財產品,應該怎么做出最有利的選擇呢?
首先,我們應該放棄把錢全部存起來的想法,因為從去年開始,我國央行一共經歷了5次降息,如果按照我們介紹的“十二存單法”,每個月都存進固定的一筆錢,每張存單都是一年定期儲蓄的話,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只有1.5%。如果定期存款金額是1萬元的話,等了一年下來,利息收益只有150元。這個回報收益太低了。更重要的是,如果對照一下目前我國的通貨膨脹率,也就是CPI,會發現大約接近2%,如果再加上央行每年印發的貨幣,其實我們的錢存進銀行反而是貶值的。
國債、銀行債券都是固定收益,非常穩健,風險小,但收益率也相對比較低
一些銀行類的理財產品,收益靈活,風險較低,總體來說也比較穩妥。
而很多年輕人在手機上就能理財的p2p互聯網金融產品,就需要花很多精力去詳細了解收益原理。
基金和股票則是一些高回報、高風險的理財產品。
除了前面列出的這些理財產品,事實上,保險也是理財產品的大熱門。其實,很多保險產品不僅能夠定期返息,而且還有一定的分紅,不僅可以防患于未然,也是一種穩妥性的理財工具。
如何選擇合適的保險進行理財,石海燕教授又給我們支了一招:“對于保險,很多農民朋友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即保險只能在出現意外時有用,因此有很多農民朋友往往不舍得投保。其實,這種認識是大錯特錯的。拋開品種豐富的各種保險能夠為我們的家庭財產提供有力保障不說,現在很多險種還能為我們帶來固定收益,穩健型的農民朋友不妨一試。但是,應該提醒的是,那些能夠帶來收益的險種往往并不是人們最需要的,更何況隨著保險險種的日益廣泛,對于廣大農民朋友來說,掌握其中的技巧無疑也越來越難。因此,農民朋友應該在購買保險時擦亮眼睛,反復權衡一個產品的利弊得失,權衡不同組合的風險收益,從而在保障自己財產安全的前提下,贏得保險為我們帶來的預期收益。”
◆ ◆ ◆ ◆ ◆
學會了以上三招之后,我們的理財教程已經完成了99%,最后的1%就在這里!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小編在這里再送給大家兩個建議:
①不要追求過高的回報,因為賺錢不易,在自己沒有能力承擔損失的前提下,我們不要把大量好不容易攢下的錢都投向風險過高的標的物;
②一定記得分散投資的道理,當我們對于資金安全和收益存在不確定性的時候,切忌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
本次理財課程就暫時告一段落。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能理財成功,積累越來越多的財富。如果你有理財致富經驗的分享和理財困惑想咨詢,都統統向小編砸過來吧~
實習編輯:龍雨
責任編輯:王居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