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人類在浩瀚的宇宙中賴以生存的家園,也是庇護著我們安全的棲息地,但對于太陽系真實的狀態,我們了解的還不夠多,比如在科學界有一種假設,那就是太陽系并非只有一顆恒星,在遙遠的奧爾特云之中其實還有一顆非常暗的天體:涅墨西斯。
因為我們目前在宇宙中所觀測到80%以上的恒星系都是雙星系統,支持這種假設的“證據”是我們發現在冥王星軌道外有一顆矮行星,其運行軌道偏心率極大,近日點和遠日點分別為76天文單位和975天文單位(一天文單位為日地平均距離,約為1.5億公里)。其軌道驚人的偏心率間接證明了太陽伴星的存在,這顆矮行星可能在太陽和“涅墨西斯”之間左右為難。
據推斷,該伴星的公轉周期為2600萬年,在經過奧爾特云帶時,干擾了彗星的軌道,使數以百萬計的彗星進入內太陽系,從而增加了與地球發生碰撞的機會。科學家用長周期彗星的拱點假設出一個涅墨西斯星的軌道,加上上次的大滅絕在約五百萬年前,按照這個時間和軌道推算,估計涅墨西斯星現時應距離太陽1到1.5光年,約在內奧爾特云之中。
2010年堪薩斯大學和華盛頓史密森學院的研究人員為了更準確計算太陽伴星的軌道,重新檢查了過去5億年的滅絕事件數據,發現每過2700萬年就會發生一次規模巨大的滅絕事件,置信度達99%。考慮到過去5億年中與太陽近距離相遇的恒星的影響,太陽伴星的軌道會發生變化,因此滅絕周期也應該隨之改變而不是如此精確。
也許有的朋友會問,如果真的存在這顆暗星,那我們觀察了幾十年為什么沒有發現它移動的證據呢?其實很簡單,它對于我們來說公轉的距離實在太過遙遠,人類就算從幾十萬年前開始對它觀測,如今它也不過是向前移動了一點而已,所以著幾十年的觀測對于它可以說是滄海一粟,也許它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某個長期“靜止”的恒星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