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學習中往往會漏掉一些細節,他們腦海中的數字跳動著,卻總因為一些原因導致數學學習上存在問題,而數學卻又是一門環環緊扣的科目,一旦漏算、錯算都會導致后面結果的錯誤,而針對這種問題,在學習中比較常見的就是驗算這種方式,只是因為學生覺得這種行為多此一舉,而不去重視,最后造成一連串問題,所以教師必須讓學生在實踐中明白驗算的重要性,以及教會他們如何去驗算,從此可以看出驗算在數學中充當著關鍵性的角色,培養這個習慣也成了學習過程中必要性的因素。
一、數學常見的錯誤
數學是一門相對比較深奧的學科,幾個數字涵蓋了許多方面,也同時讓學生們忽視了它本身具有的魅力。驗算是算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馬虎驗算或者根本就沒有驗算,一些學生在算數上出現的錯誤往往叫人哭笑不得,卻也有心無力。
如下:
(1)200-96.3=113.7 運用加減逆算法,113.7+96.3=210,很容易就能察覺到其中的錯誤。
(2)23×12=230 個位數相乘等于6,絕對不會是230的結果。
(3)1000÷12.5=8 乘除逆算法,12.5×8=100,還有十位數與個位數相乘不會得出千位數,這也算是一種常識。
(4)2x-8+16=38 而不少學生得出的結果是x=7,在這個方程式中學生的思維直接變成了2x-24=38,但是將x=7帶入方程式中,左右兩邊卻不是相等的。
這些問題其實都能避免的,只需要認真的將估算法、重算法、逆算法執行一遍,那么這樣的錯誤就能降到最低,然而這些方法很多學生都知道,但是卻未養成這一系列的習慣。培養好的習慣要從學生的心理開始入手,再加上教師的引導,漸漸學生的驗算就會步入正軌。
二、驗算習慣的培養
1、提高學生對驗算的認知
提高小學生的驗算認知要從他們的生活實際與知識水平開始,讓其在具體事務中得到新的認知、理解與聯想,認知是行為動機,也是產生了解、付諸行動的前提。用互評式教學活動來研究錯誤的原因,據因歸類屬于驗算方面的,通過相關事例來闡述驗算的價值性與重要性,以此來增強學生完成答卷質量的意識。又如,教師可以通過解題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們感受到“驗算”與“不驗算”的不同效果,從而改變學生驗算的被動局面,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是激勵差的、肯定好的,這樣才能更有效的加強學生的認知。這種方法不斷實踐、調整,必然會讓學生以后將驗算意識調整到學習與工作中。
2、加強學生對驗算的學習
教師在小學生心中充當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他們的教學方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績還有學習質量,自然還有一大部分來自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只是很多能避免的問題,教師能幫助改善的還是要繼續想辦法進行。
學生的驗算習慣可以從他們做題過程中入手,讓他們每做一道題就自然而然的會自己去驗算。那么怎樣的手法能讓他們養成這個習慣?習慣這個問題還得從語文中對習慣的解釋開始,習慣是指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說不斷實踐直到適應的過程,所以讓學生們養成這種驗算模式就能成為一種好的習慣。
試題的驗算,是基礎也是關鍵。學生在做試題的過程中往往就會感覺到驗算的重要性,而教師也要在教學中啟發學生的驗算意識與方法。如:8372+1536=9908就有三種驗算方法。第一種:1536+8372=9908(加數位置交換,和不變),另外兩種:9908-1536=8372,9908-8372=1536(和-其中一個加數=另一個數)。根據加減乘除之間的關系,學生不難掌握這一系列驗算法。對題目的驗算,教師需要多鼓勵與提醒學生做一題驗算一題,漸漸的驗算的習慣就能在他們頭腦中扎根下來。
應用題的驗算能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能培養好的驗算習慣與發展驗算能力。應用題的驗算中一般包括換算、估算、假設、還原等方法。
估算是看所得答案是否切合實際問題,它的特點是省時快捷。如:有的學生求出房子的高度是10cm,解出**桶的高度是20米,汽車的平均時速是12米,還有算出平均值小于當中最小的一個數或者大于當中最大的一個數,這些估算一看就知道不符合實際。而換算、估算、假設、還原法也是同樣的原理,教師正確指導,細心鼓勵,將這些理論交予學生,讓他們在實踐中成長,相信孩子們已經在重視驗算的過程中,驗算習慣也漸漸得到了養成。
3、增加學生對驗算的興趣
學習數字的過程相對是很枯燥的,學生們雖然已經開始重視起驗算,但養成習慣與驗算的積極性還需要一些方法,除了教師的鼓勵與細心培養,還需要好的方式增加學生對驗算的興趣度。組織數學活動小組也是不錯的選擇,采取分組的方式給學生們發放題卡,同一組的同學分兩批,兩批寫完自己的題目交予對方審核,審核他人答案的同時必須附加上驗算的數據,這也是一種數學交流方式。
封閉的教堂,低著頭看著手中題目的學生們不斷的寫著手中的試題,卻沒人來得及交流,在無聲的教室中不時傳來沙沙的寫字聲,這樣的安靜,安靜到學生們的心已經沉寂,只是幼小的心靈卻不是如此甘心于安靜,他們是躁動的,想寫完試題然后下課,就能與同學交談玩耍,所以在這個分組驗算的情景中,教師就充當了那個讓他們交流的允許者。驗算完后的小組有一段時間的探討過程,題目中的問題,還有為何會是這樣答案,以及驗算中確定了這個答案的錯誤性,同時也讓這些孩子們知道了驗算對數學準確率度的重要性,自然還有各種方式讓學生感覺到驗算的重要、探討的精彩。
數學的準確率離不開細心,驗算在其中充當了重要的角色,如何培養驗算習慣必須一步步開始,讓學生在這個監督執行的過程中也能感覺到一絲絲的精彩。驗算的重要還需要學生自己去領會,所以制造這種領會機遇還需要教師來把握。
摘自海門茉莉清香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