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講|陸纓
記得在滬閔路的北側有一個叫牌樓大隊的地方,徐閔線在這里有一個站點叫西牌樓站。之所以到現在還有印象,是因為那里對著路建有一座高大的牌樓,一抬眼就能看到。后來這里被劃歸為徐匯區,隨著城市化建設的推進,原本的郊野農田被蠶食殆盡,建起了一幢幢的商務樓。記得有一幢商務樓竟掛著《正大綜藝》的招牌。《正大綜藝》是中央電視臺創作的綜藝益智節目,于1990年4月開播。因為節目的形式新穎、內容豐富,深受全國觀眾的喜愛。姜昆、楊瀾、趙忠祥等先后擔任這檔節目的主持人。那時覺得奇怪,為什么央視的節目跟這里扯上了關系。
20世紀80年代的梅隴鎮老街(資料圖片)
牌樓大隊屬于梅隴鎮,當然那個時候還叫梅隴公社,后來改鄉,區縣撤二建一后改為建制鎮。
不管是梅隴公社還是梅隴鄉,當初它的政府機關辦公地址也是在滬閔路邊上,現在是蓮花國際廣場這一塊,公社的門口,緊靠滬閔路,坐在車上一眼就能望見。自梅隴和曹行合并以后,鎮機關便遷到了銀都路上。
梅隴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六百多年前,舊名梅家弄。相傳因明成化年間徽州梅姓人家在此經商,后裔建造的家宅似街弄而得名。清嘉慶年間,這里稱為梅家弄市。又因與上海南市梅家弄同名,1933年經政府批準改名梅隴。在清代同治年間,此處商市日盛;到了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米業興起;抗日戰爭勝利以后,這里的肉樁生意興隆,逐漸形成了豬肉市場。
另有一說,這梅家弄的來歷與北宋著名文學家梅堯臣有關,梅堯臣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他在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中與歐陽修、蘇舜卿齊名,并稱“梅歐”、“蘇梅”。相傳梅堯臣早年即隨其叔父定居青龍鎮(今上海市青浦區),其身后有一房子孫遷居至梅家弄,并長期定居于此。梅家弄如今依然有不少姓梅的人家在此居住,但由于人口更迭頻繁,此處的梅姓人家是否為梅堯臣的后裔,已經很難確切地考證了。
那么梅家弄作為一個舊集鎮,它的原址到底在哪里呢?因為梅隴鎮這些年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早已讓人不識舊容顏。很多本地人尤其是年輕人都講不清楚了,只知道有梅家弄這個說法。但地方猶如憑空消失了似的。
在梅家弄對面,滬閔路北側就是“大轉盤”錦江樂園,往西則是蓮花國際廣場、南方商城等商業綜合體。
梅家弄再經南首一點,就是朱行老街。這個南宋時已有人煙的集鎮,在過去比不上梅家弄名氣大,但因為改造的晚,這兩年才動遷,所以倒是被很多人所了解。
在沒有滬閔路之前,其實梅家弄同莘莊一樣,沒有官路,老滬閔路不打這兒過,還在東南首幾公里外的華涇、曹行方向。1959年后,滬閔路筑通。梅家弄,或者說梅隴地區就感覺離市區近在咫尺了。
如今梅隴鎮是閔行區重要的工業基地、現代化居住區和區域性商貿中心,地理位置優越,發展潛力巨大,是滬閔路邊一顆閃閃發亮的明珠。
根據:《閔行區政協文史叢書——百年滬閔路》改編
作者:吳玉林
制作:陸纓 劉帆
編輯:何婷婷
出品:閔行區政協 閔行區融媒體中心
//本次推送還有↓↓
///
NOTICE
第3條:物業不滿意咋辦?……小區這些事,現在知道還不晚
第4條: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發布,上海首次躋身全球前三甲!
第5條:晨起出現這6個現象,暗示身體機能可能發生病變,對照自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