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穿梭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您是否曾細細品味過TA的獨特韻味?衡山公寓、徐匯公學舊址、徐家匯藏書樓......您是否知道徐匯各色建筑、各處舊址背后的故事?
2019上海旅游節期間,市文旅局推出了建筑微旅行線路,其中徐匯區域內有18條。<收藏!徐匯18條深度游線路來了,處處皆是打卡圣地!>
這回就和小編來一趟“Art-Deco建筑之旅”吧!
—小鏈接—
“Art-Deco”(裝飾藝術派)起源于法國,名稱來自1925年巴黎舉辦的“巴黎國際現代化工業裝飾藝術展覽會”,它風行于上世紀30年代的紐約、上海等城市,誕生了眾多國際性的地標建筑。
Art-Deco(裝飾藝術派)是一種風格流派,與現代主義并存,反對古典主義的繁復,主張簡潔明朗,但是又要有藝術性,因此運用大量使用豎向線條,放射線、弧線和的抽象的幾何構圖來裝飾建筑立面和門窗、樓梯鐵藝等。不僅在建筑上流行,后來在室內裝飾和家具上也流行。Art-Deco旨在反映工業時代的文明生活與現代美學,并大量使用了當時的新材料,如鋼材、塑鋼和合成樹脂彩色玻璃等。
西湖公寓→凱文公寓
→衡山公寓→黃興故居
→密丹公寓→漢源匯
先一起跟隨鏡頭
欣賞這條旅游路線的特色建筑吧
▼▼▼
西湖公寓
?? 徐匯區衡山路高安路口西南角,衡山路303-307號、高安路48號
西湖公寓原名華盛頓公寓,位于衡山路高安路口,1928年建成。法租界工部局1922年開辟貝當路(今衡山路)后,這一帶陸續興建花園住宅和公寓,西湖公寓是較早建造的建筑?,F是上海市優秀近代保護建筑。
初建時,公寓為九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面積為8825平方米,是當時規模最大的公寓。1982年房屋大修時加建二層,面積為2100平方米。西湖公寓平面根據銳角形地形,沿街作V形布置。由于兩面臨街,底層作店鋪。標準層由三個單元拼接而成,每個單元,設主樓梯和輔樓梯,平時供主人和傭人交通線路分開用,突發事件時供疏散用。除了樓梯外還設電梯一部,是上海公寓建筑中較早使用電梯的公寓。
20世紀30年代出版的《上海大觀》中西湖公寓的影像
該公寓完全摒棄了當時在上海十分流行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風格,較早地接受西方現代建筑的理念,十分簡潔。外墻為黃色水泥拉毛,當時在出入口門框及上方的窗間墻上特意做精美的裝飾云紋圖案,表面刷白色涂料,該建筑顯示出Art-Deco(裝飾藝術派)的風格流派。
凱文公寓
?? 徐匯區衡山路525號與建國西路750號
凱文公寓(英語:CavendishCourt)是一幢位于上海市徐匯區衡山路525號與建國西路750號(原法租界西部)的公寓大樓,毗鄰徐家匯商圈和衡山賓館。凱文公寓始建于1933年,是一幢由公和洋行設計的、擁有近百年歷史的經典建筑,相傳這里曾經有沙皇俄國公主居住過,建國后成為上海運動員宿舍。
凱文公寓外觀設計簡潔,為裝飾藝術風格,建筑外觀采用中間隆起,兩側階梯式向下的設計手法。層間使用暗紅色的墻面磚作為裝飾,與公寓整體的淺黃色涂料形成了色差與材質的鮮明對比,具有顯著的現代風格特色。公寓陽臺欄桿與門框上的花紋圖案大氣簡約并富有裝飾性,藝術裝飾特征貫穿于公寓室內外各個細節部分。設計機構為當時遠東地區及上海灘赫赫有名的英資建筑與工程事務所公和洋行,是公和洋行從中國大陸撤出前的后期代表建筑之一,現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
衡山公寓
?? 徐匯區衡山路700號
衡山公寓在1934年建成,原名貝當公寓,因處在衡山路(原名貝當路)而得名。1943年隨貝當路改名衡山路而更名為衡山公寓。公寓占地258平方米,高六層,為磚混結構,平頂,平面呈長方形。公寓為現代派風格,細部裝飾具裝飾藝術特征。2005年入選第四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F為住宅樓。
黃興故居
?? 徐匯區武康路393號
?? 周一-周日9: 00-17: 00
?? 免費參觀
黃興故居位于武康路393號甲,初建于1912年。1914—1916年,近代民主革命家、同盟會創始人之一黃興寓居此地,期間孫中山曾兩次來黃興寓所。1916年10月31日黃興逝世于此。黃興逝世后,故居曾為世界社、世界學院、中國學典館、上海國際圖書館使用,后改為世界中小學,現部分為武康路旅游咨詢中心、徐匯老房子藝術中心,部分為居民住宅。
靠近淮海中路的一側,曾是近代革命家黃興的寓所,整幢建筑屬英國鄉村式風格的花園別墅,建筑的有左右對稱的大理石露天臺階,花崗石作墻角基礎。外墻立面的清水水泥大砌塊襯托出淺色的橫直線條。沿著武康路的一側,是上世紀30年代加建的建筑,顯示出Art-Deco(裝飾藝術派)的風格流派。曾為世界社、世界學院、中國學典館、上海國際圖書館使用,后改為世界中小學,現部分為武康路旅游咨詢中心、徐匯老房子藝術中心,部分為居民住宅。該建筑采用褐色面磚和淺黃色豎向線條進行裝飾,左右兩側有“科學”與“民主”的浮雕裝飾,非常精美。
密丹公寓
?? 徐匯區武康路115號
密丹公寓建于1931年,是一幢鋼筋混凝土結構五層公寓樓,建筑平面為三角形狀。建筑外立面為灰色水泥拉毛外墻,局部窗臺層層挑出,縱向窗框間有幾何圖案裝飾,為裝飾藝術派風格。
外墻頂部北端有卷渦裝飾,有巴洛克裝飾圖案風格。由于曲線山墻及卷渦,使得公寓樓建筑外形與大象的形體相似。造型優美、小巧別致的密丹公寓,從建成至今已經走過近80年的滄桑歷程,但整幢建筑保存完好,風姿猶存,現為上海市近代優秀建筑。
漢源匯
?? 徐匯區陜西南路374號
?? 周一-周日10: 00-22: 00
?? 免費參觀
在陜西南路上的漢源匯是原紹興路上漢源書店的升級版,在2017年12月26日起停止營業后搬至陜西南路上,傳承著“咖啡茶座+書店”的特色。漢源匯店面分上下兩層,總面積約300平方米。走進大門,迎面是一扇形書架,擺滿了各類書籍。在新店隨處可見,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流傳至今彌漫Art-Deco氣質的家具、生活舊物和古董,弧形書架、巴洛克風格花雕木柜、精美沿口雕花小圓桌、古董玻璃柜,這些收藏都是書店老板爾冬強私人博物館藏品的一部分。
過去紹興路上的漢源書店
書店里圍繞著以老上海為主題的文學、攝影、城市歷史的書籍,也會精選國內外經典藝術書籍。圓桌上吊著各式各樣的老式吊燈,你可以挑個喜歡的角落坐下,和畫冊里的人一樣一起回到充滿誘惑的1930年代。
攝影作品集錦
2000年9月,張國榮在上海開演唱會,其間抽空來了漢源書店,坐在窗角看了會書,留下了一張大眾熟知的照片,他獨自喝著咖啡,看著書店的藏書,消磨了幾個小時。在張國榮走后的每一年,每到9月12號或者是4月1號前后,大家都不約而同的來到漢源書店,以鮮花、文字、攝影作品等各種形式來紀念他。
Art-Deco是一種流派、是一種風格,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在世界各地的建筑美學上都留有印記。紐約的雷迪艾特大廈、倫敦的每日快報大廈、芝加哥的碳化合物公司、上海的國際飯店、百樂門等公共建筑與衡山賓館、西湖公寓、密丹公寓等老公寓樓雖都是Art-Deco(裝飾藝術派)風格,但是在這些優秀歷史建筑背后的文化構成所表達的藝術豐富性與歷史內涵各不相同。
徐匯歷史文化的薈萃融合,使得老公寓散發出獨特的建筑美學,多元化的發展也賦予這些建筑更多的意義,將特色徐匯文化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