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浦區的地名路名是楊浦區歷史文化的見證。長期以來,由于受語言、習慣、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楊浦的地名路名形成了許多紛繁復雜、稱謂各異的叫法和名稱。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楊浦這些地名路名是怎么個來歷~ 以地形命名 在楊浦區的地名中,有些是以地形來命名的,例如大家熟知的“五角場”。“五角場”,顧名思義是因為筑路時中間是環島,四周有黃興路、四平路、邯鄲路、淞滬路、翔殷路五條馬路像觸角一樣向外輻射,故有此名。 以河流命名 楊浦區的地名中也有一些是以河流來命名的,例如“浣沙浜”原名“園沙浜”,因為過去殷行一帶的農民經常在園沙浜中洗紗,聯想到越國時期美女西施為浣紗女,詞曲牌名中又曾有“浣溪沙”一名,故改“園沙浜”為“浣沙浜”。 以建筑物命名 “八埭頭”、“十八間”、“牌樓路”等地名與路名則是以建筑物來命名的。如“八埭頭”是因為1908年在當地造了八排二層樓磚木結構的里弄房屋,每排14間,房屋建成后成為當地明顯的標志,而本地人又習慣稱“排”為“埭”,因此“八埭頭”成了一個獨特的地名而流傳至今。 以方位等因素命名 楊浦區的地名中還有一些是以方位名稱、宗教名稱、動植物名稱或者歷史人物名稱來命名的,例如“虬江路”、“楊樹浦路”是以方位名稱為地名;“東方子橋”、“西方子橋”是以宗教名詞為地名;“茭白園路”是以動植物名稱為地名;另外以祈愿祝福名稱來命名的有“三星路”、“福祿街”;以名人名稱來命名的有“黃興路”、“中山北二路”等等。 “地名是歷史的產物” 因“大上海計劃”得名 1931年上海特別市政府公布道路規劃圖時,將五角場地區這一帶辟為新市區,其中的路名一律以“中華民國上海市政府”九字為詞頭命名,如“中原路”、“華山路”、“民慶路”、“國權路”、“上達路”(已廢止)、“海通路”、“市京路”(今民京路)、“政立路”、“府南左路”(今黑山路)等,加上具有政治色彩體現孫中山主張的有“三民路”(今三門路)、“五權路”(今民星路)、“世界路”。 在楊樹浦路平定路,歷史上一直俗稱“山東街”,因為這里的世代居民大多是從山東逃荒到上海的,是山東人的集中地;又如杭州路上的一條里弄,俗稱“蘇北村”,看看這個村名,就可知道這里的大多數居民是蘇北籍。類似這樣的地名有很多。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更改了一批以人名為名稱的地名。如將“魏德邁路”改為“邯鄲路”、將“齊美路”改為“四平路”、將“馬玉山路”改為“雙陽路”、“營口路”等。新增加的馬路和新村,因為地處上海東北,故以吉林、黑龍江、遼寧和內蒙古自治區的縣市命名:如“阜新路”、“撫順路”、“松花江路”、“敦化路”、“圖們路”、“延吉路”等。 這些古老而悠久的楊浦道路名 見證著楊浦歷史的發展 而一代代的楊浦人 也會因為在這片土地上保留的美好回憶 銘記它們……
信息來源:最憶楊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