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華少在路上走
有一彪形大漢攔住我
嚇得我虎軀一震
難道是仇家?
哎,早知今日何必當(dāng)初
媳婦經(jīng)常叫我
不要明目張膽揭別人內(nèi)幕
小心被人打斷腿
今天怕是在劫難逃了
我想想是先打110
還是先打120吧
希望大哥別下死手
大哥走近了我
他開口了
兄弟,E館是不是往南邊走?
大哥,咱問路能不能不要那么飚
你可嚇?biāo)牢伊舜蟾?/p>
還有一點
大哥我不認識東西南北
我南方人只懂上下左右
大哥失望地走了
那背影仿佛在嘲諷我
這么大人了
東西南北都不懂
大哥,我無心跟你挑起南北爭端
我吃甜豆花
還有肉粽子
主食要吃3碗白米飯
說到這個南北方的文化差異
在咱們玉石圈最明顯的
華少概括為一句話
“南翡翠,北和玉”
新疆和田玉被成為“軟玉之王”
翡翠被稱為“硬玉之王”
他們各自在南北方的玉石圈
占據(jù)了一席之地
北方玩友以佩戴收藏和田玉為主
而在南方,翡翠則更受歡迎
至于“中間地帶”
翡翠、和田玉和其他玉種三分天下
為什么會形成這種南北差異?
地域
眾人皆知
翡翠產(chǎn)于緬甸,接近南方
和田玉產(chǎn)自新疆,屬于北方
這也就形成了“北和田、南翡翠”的局面
這就和北方人愛吃面食
南方人愛吃米飯一樣
北方產(chǎn)小麥南方產(chǎn)水稻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翡翠從緬甸到南方近
和田玉從新疆到北方近
遵從就近原則
就形成了這種玩玉格局
文化
從歷史背景上來看
和田玉在中國已經(jīng)有7000多年的歷史
中國的玉文化
是圍繞和田玉發(fā)展的,底蘊深厚
而翡翠自明清傳入中國
文化根底淺
到現(xiàn)在咱們提起國玉
都說的是和田玉
古代北方軍事、政治活動活躍
北方歷來是我國的政治中心
秦、漢、唐定都長安
元、明、清、共定都北京
而南方古代稱為南荒
咱們看電視劇
一言不合就貶到南荒之地
古代南方發(fā)展真不行
但后來南方經(jīng)濟發(fā)展得很好
西方的科學(xué)文化首先從東南沿海傳入
促進了南方經(jīng)濟的飛躍發(fā)展
使得南方在經(jīng)濟上的優(yōu)勢不斷加強
南方的經(jīng)濟崛起
和翡翠的傳入剛好時間差不多
加上地域的原因
翡翠在南方受眾更廣
性格
這個審美愛好啊
他和性格也有關(guān)系
北方人比較直率
南方人比較含蓄
北方人性格粗獷
喜歡原生態(tài)的和田玉
南方人精致細膩
喜歡設(shè)計精美的翡翠
從人群的喜好來說
和田玉的收藏者是以男性為主
從傳家玉的粉絲人群來看
有89成都是男士,完全印證
而翡翠的珠寶屬性比較強
基本上女性居多
所以翡翠與和田玉
發(fā)展路線就不太一樣
和田玉的收藏屬性更加明顯
大男人買塊石頭是因為愛好
閑暇時經(jīng)常把玩
也不用設(shè)計得多精美
而翡翠的買家是為了美麗
為了展示珠光寶氣
更多關(guān)注的是佩戴屬性
所以翡翠對工藝要求極高
二者在市場占有率上旗鼓相當(dāng)
和田玉美在溫潤內(nèi)斂,藏山隱水
翡翠美在驚艷張揚,讓人欲罷不能
我倒覺得沒什么好爭
你喜歡的,就是無價之寶!
以秦嶺和淮河為界
這是個自然的界限
也是一個人文的界限
還是一個審美的界線
因為南北雙方所處的地理位置
氣候特征、歷史文化
以及政治經(jīng)濟活動等方面的不同
造成了歷史人文的顯著差異
所以不要試圖去改變南北的差異性
也沒有必要同化對方
大家都保持各自的特點吧
這才是文化多樣性的魅力啊
“南翡翠,北和玉”
本來就沒高下之分
或者說是見仁見智的命題
到底是誰比較好,人各有志
最后,希望北方玩友以后問路
別問南方人方向了
我們是真的不懂啊
(認識方向的南方玩友可以反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