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氣溫驟降!
-2°C+下雨+降雪,冷冷冷到報警!
可越冷就越饞!越饞越想念那股熱氣!
阿拉除了有一身正氣可以御寒,
幸好還有這么多不可辜負的美食,
考驗儂是不是正宗上海人的辰光到了!
寒冬里,一家門熱氣騰騰切夜飯,
總歸少不特這些個標配,足足32款!
每一樣都熱騰騰,欲罷不能百吃不膩!
饞吐水嗒嗒滴了,速速收藏挨個吃遍!
冬天,這樣吃最上海 ——
1.本幫肉皮湯人間至味
冬天里,一鍋肉皮三鮮湯就是上海人全家福的味道,做夢也想要切!不知你們家那鍋肉皮湯燒好了伐?第一筷子的肉皮,儂又會夾給誰呢?
說到肉皮湯,所有上海人都會想到浦東三林塘,酥松綿軟像海綿一樣吸飽湯汁里廂的精華,口口相傳的米道,一輩子不會忘記。
2.最愛寒風里燉蹄髈的香味
上海人冬日的餐桌,當然少不了燉蹄髈!小火慢燉,氤氳著熟食的暖氣里,還夾雜著冰糖的香味。
全家人圍坐,吃一只燉得爛而不化的蹄髈,幸福大抵如此。
3.姆媽味道腌篤鮮
想到冬天的湯,就想到腌篤鮮,光聽名字就能能腦補色香味俱全。鮮肉、咸肉、鮮筍、火腿,小火大火輪番煨制,滿滿的都是心意。
咸香撲鼻的腌篤鮮,也是上海囡囡冬天里的思念,吃過這份“姆媽味道”,人生也圓滿了。
4.八寶鴨豬油八寶飯是頭牌
濃油赤醬本幫菜,每到年底,飯桌上總會有一道填滿餡料甜膩甜膩的八寶鴨和八寶飯,也是年夜飯的當家花旦。
“滿腹經綸”隆重上桌,其他菜色便黯然失色。扒開鴨肚鮮香襲來,帶著新一年的企盼,甜甜蜜蜜。
5.羊肉羊湯最滋補
夏天白切羊肉,以熱治熱;冬天紅燒羊肉,最是滋補;冬天里,喝一碗羊肉湯,吃一頓紅燒羊肉,或一碗羊湯面,渾身都暖和了。
奶色的羊湯冒著熱氣,里面的羊骨翻滾著,羊肉片也是肥腴得入口即化,喝湯進補,余香回蕩!
6.泡飯咸菜,有滋有味
泡飯是上海寧個標準早飯,灶披間里個上海符號。噠噠滾個開水沖泡焐熱,又快又便當。
吃泡飯離不開“咸菜”,咸菜醬瓜榨菜蘿卜干腐乳霉麩糟毛豆糖醋蒜頭……真個叫實實惠惠有滋有味。
7.一碗爛糊面鮮掉眉毛
面煮到爛爛的糊糊的,爛而不黏,糊而不焦,熱騰騰超級暖胃,只愿煮給最親的人吃。
如果再考究一點,里面還有青菜、肉絲、蝦仁、鴨肫干碎粒、茭白碎粒等,鮮得眉毛掉下來。
8.小辰光額面疙瘩最落胃
在上海長大的孩子,大約永遠是忘不了面疙瘩的。草根面疙瘩,拒絕升級,拒絕美顏,勝過山珍海味!
一碗草根番茄面疙瘩,呼嚕呼嚕連湯帶面風卷殘云吃下去,全身都暖了!
9.吃了蛋餃,金元寶少不了
老底子上海寧會用肥豬肉、豬油渣潤鍋,將蛋液倒入鍋中,轉著鍋烘起皮,放上剁好的肉餡,來回一折,金黃飽滿的蛋餃就做成了。
蛋餃形似“元寶”,顏色金黃,有著“發財”的美意。可以單吃,也可以煮到白菜火鍋里,年夜飯上必定少不了。
10.什錦暖鍋熱騰騰暖烘烘
說到蛋餃,自然想到什錦暖鍋!老底子上海不吃火鍋吃暖鍋,想必上海囡囡都很有親切感,春節飯桌,什錦滋味,什錦祝福都在里面。
雞湯打底,油面筋、熏魚、蛋餃、春筍、粉絲、明蝦、丸子……東西越多味道越嗲,咕嘟咕嘟翻滾著團圓的喜悅。
弄堂里飄來動人的煙火味
11.冬季特供下沙燒麥
眼下正是吃下沙燒麥的最佳時機,手工剁碎的冬筍和肉做餡心,掀開蒸籠,熱氣騰騰的燒麥晶瑩剔透。湯多筍嫩肉鮮皮有嚼勁……是上海人冬天里最勾人的癮!
12.弄堂飄香蔥油餅
每當提起這三個字,阿拉便懷念不已,鼻尖仿佛就有蔥香飄過。一只只乖乖躺在熱油里滋滋作響,香味早已飄滿整個弄堂。
13.放學路上的油墩子
油墩子恐怕是過去上海冬天街頭最常見的小吃了,誰沒在小攤頭跟前眼巴巴排過隊!外殼酥脆,內餡蘿卜絲微微鮮甜!捧兩個在手里,堪比暖手爐。
14.滋啦歡騰生煎饅頭
寒風呼嘯的街頭,饅頭還沒下肚,聽到滋啦歡騰的聲音,身子已經暖了一半!雪白松軟的面皮,飽滿緊實的肉餡,香濃滾燙的湯汁,人生都美妙起來。
15.小籠饅頭開蓋即巔峰
小籠就是阿拉上海寧的命,再冷的冬天也要沖出被窩,只為那一籠熱氣騰騰,開蓋即巔峰,還有輪番轟炸般溢出的滾熱湯汁……
16.鍋貼底脆皮薄湯汁多
臀部焦硬,咬一口脆爽;腰部綿軟,浸潤著肉汁;肉餡和皮子渾然一體,嗲嗲的鍋貼同樣是叫人欲罷不能!
17.豆漿煮得燙嘴才是好
清晨,從一碗熱騰騰的豆漿開始!深夜,熱騰騰下肚最適意!一定要煮得燙嘴,一定要高沖而下的姿勢,碗里還要濺起花,才叫過癮。
18.熱乎乎的粢飯包油條
印象中,攤頭師傅們包粢飯時動作極快,因為燙手啊!熱乎乎的粢飯包油條,正符合吃貨們的心意,暖暖的捧在手,邊走邊吃是馬路上的風景。
19.脆殼軟心粢飯糕
粢飯糕奔放地在油鍋里跳躍,脆殼軟心,咬開來還散著熱氣,里面是軟糯的米粒。懂經的老饕喜歡吃四條邊,硬邦邦卡茲脆,滿嘴油滋滋~
20.單檔雙檔冬日好搭檔
過去上海街頭,賣單檔雙檔的小吃攤隨處可見,弄堂口支一口開水翻滾的鍋,里面燙上粉絲,普普通通暖人心!
21.湯圓湯圓,團團圓圓
寒冷的冬天,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團正中下懷。圓乎乎的“白胖子”們在大鍋里翻滾,升騰的蒸汽早已將寒意驅散。
22.千萬澆頭一碗面
阿拉上海人愛吃面,冬天里尤為甚,澆頭更是五花八門,大腸面、大排面、黃魚面、牛蛙面、鱔絲面……每天一換,一個月不重樣!
23.肉鼓鼓牛肉煎包米道嗲
金燦燦肉鼓鼓,汁水多如泉涌!剛出爐還用牛皮紙袋包著,顧不得燙手燙嘴,拿到就在路邊開吃吧,在美味面前,形象已不再重要了。
24.“篤篤篤,賣糖粥……”
這首耳熟能詳的上海童謠,依稀還在耳邊,儂還記得多少?這碗香濃的甜粥,米道儂又記得多少?一碗下肚,暖流襲來,抗寒指數up!
25.三餐不膩小餛飩
餛飩氽熟,擱在碗里,撒上蔥花、紫菜、蝦米、蛋皮,骨頭湯一澆,餛飩齊齊浮起,熱氣騰騰泛著細細油花,別提多美味。
26.大餛飩靈魂鮮辣粉來作陪
砂鍋餛飩還在冒泡,一勺靈魂鮮辣粉來作伴,還等不及細嚼內餡里的乾坤,就已早早吞進肚里,追悔莫及,那就再來一個!
27.舉個栗子,暖一個冬天
寒冬夜燈下,手捧一紙袋糖炒栗子,且走且吃。任由霓虹閃爍,早已無暇顧及,還是手上的滋味最慰藉人心。
28.冬日里的梅花糕像太陽
一定要吃新鮮出爐的梅花糕!色澤好看,形似梅花,拿在手上還能感受得到溫熱的氣息,一口下肚全身暖呼呼。
29.海棠糕是最甜記憶
老上海點心中的“祖師爺”,因形狀像海棠花,故得名。冬天吃一個熱乎乎的剛出爐的海棠糕,又暖又甜到心間。
30.崇明糕,年年高
無論普通話還是滬語,“糕”皆同“高”,霧氣繚繞的蒸屜掀開,香糯甜軟的糕點里,藏著上海人熱騰騰的期盼。
31.梨膏糖甜蜜了舊時光
“賣梨膏糖咧”,還有多少上海人,能夠在兒時記憶中,翻找出這一句抑揚頓挫的吆喝?小小一塊梨膏糖,是藥,也是糖,苦中帶甜,甜中帶甘,就像人生。
32.冬天靈魂伴侶烘山芋
大冬天里,圍在烘烤山芋的爐子旁邊,等熱乎乎的山芋出爐,滿意且知足,那份暖意早已遍及全身!
這32款老底子上海寧最愛的美味,
挨個吃完之后,只想大聲呼喊——
這個冬天,再冷阿拉也不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