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杯銀杯不如觀眾的口碑”,這是謝晉導演流傳最廣的藝術名言,也是他最堅定的藝術追求。這位用一部又一部深得人心的電影作品贏得老百姓好口碑的大導演,雖已離開我們整整十年,但人們依舊無法淡忘他。
攝影:厲新
如今,這個令上海人、令電影界感到驕傲的名字,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再度閃亮,黨中央、國務院授予了全國100名杰出人物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以表彰他們在改革開放40周年中的貢獻——謝晉是唯一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導演。他質樸無華而又堅定不移的藝術信仰及其畢生的實踐,讓他不僅贏得了觀眾的口碑,而且也贏得這座讓人羨慕的金杯。
謝晉導演
上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上海電影家協會主席任仲倫作為謝晉單位代表,赴京參加大會。他說,謝晉關注現實、關切社會,改革開放以來拍攝了《天云山傳奇》《牧馬人》《芙蓉鎮》《高山下的花環》《鴉片戰爭》等一批思想性藝術性相統一的優秀電影,為撥亂反正、解放思想發揮了積極作用。他的作品集中展現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人民思想解放、時代風云激蕩的歷程,為中國電影事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這次我作為謝晉單位代表赴京參會,與全國各地受表彰的代表在一起,學到了很多東西,很受教育。”任仲倫說,100名改革先鋒受表彰時,他看到大屏幕上出現謝晉正扶著攝像機的影像照片,深受感動。“我覺得,謝導就是中國電影界的驕傲,作為100名‘改革先鋒’中的一員,他當之無愧。”
于漪、包起帆等“改革先鋒”及其單位代表從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載譽而歸。左起:任仲倫、于漪、包起帆。
1978年,任仲倫正在大學讀書,能真切感受到謝晉的電影對普通民眾的影響。“他的電影,真正呼應了當時的改革開放,呼應了撥亂反正,呼應了人民的心聲。”他說,比如《牧馬人》,反映了改革開放初期時,很多人要離開國門,出去求學或者謀生,但女主人公講“祁連山背不走”。“不簡單地去否定出國,但卻告訴每一個人,你們的情感和心靈的根基在祖國。藝術家表現出了對國家對人民的大情大愛,所以能夠贏得最多觀眾的心。”
今年6月,上影集團專門設立了“向大師致敬——謝晉逝世十周年紀念電影回顧展”,任仲倫和導演、演員姜文一起為展覽揭幕。姜文因主演謝晉執導的影片《芙蓉鎮》而在影壇嶄露頭角。后來,姜文的演而優則導,也得益于謝晉的“言傳身教”。姜文說,沒有謝晉就沒有他做導演的勇氣,“謝晉導演拍戲時,允許任何人提意見。但他說:提意見誰不會?你有本事改得比原來的更好。這句話給了我很深刻的印象。后來,我拍片時也如此,誰都可以說不好,但你得告訴我怎樣更好。這是謝晉導演教我的”。
上海電影界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電影音樂晚會上紀念謝晉
11月28日,上海市文聯和上影集團主辦的上海電影界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電影音樂晚會上,謝晉導演的音容笑貌再度在大銀幕上呈現,他懷念父親母親,回憶作為導演的第一次“單飛”,他的成名作、合作過的演員、難忘的劇組軼事……他的談話之間,還穿插著他導演的著名影片的精彩畫面……整個致敬謝晉的篇章催人淚下,激人奮進。
謝晉導演是上海電影界一座偉岸的豐碑,人們在以各種方式為他獻上花環的同時,也在被他銳意進取的敬業精神和以人民為中心的藝術觀不斷教育和激勵。
文編 | 陳雷
美編 | 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