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一座具有雙面魅力的城市
馬路就是其兼具顏值與實力的門面擔當
她既可以像南京路一樣人聲鼎沸
也可以像武康路一樣靜謐安寧
既可以像淮海中路花天錦地
也可以像復興西路一樣淡雅脫俗
上海的馬路,總是不斷的給人創造驚喜
眼下正值炎熱的夏季
花生更喜歡逛一逛
與世無爭的武康路、梧桐繁茂的復興西路
這兩條馬路聚集了上海眾多的名人故居
可能你不經意間經過的陳舊民房
都曾是震驚整個上海灘的大人物住過的地方
兩條馬路,文化氣息都十分濃厚
安靜的與世無爭,素雅的讓人心疼
武康路上:名人故居里爬山虎占領正面墻,在陽光的滋潤下成了最美的拍照圣地。反光鏡下的梧桐葉子迷離醉人,原來,換個角度看上海馬路也能有驚喜。
復興西路上:街道一角木質的櫥窗里別有一番天地,窗外不經意的爬山虎倒成了最美點綴。茂密的梧桐樹成了街道最浪漫的保護傘,即使炎熱的盛夏走在下面也有種清涼的感覺。
忙碌的劇組是這兩條馬路上的日常景象,她們是電視劇、電影情節里最佳的選場地。
兩條馬路完美十字交叉
無論是氣質還顏值都一般無二
復興西路
復興西路是上海前法租界西段的重要街道,道路兩邊多為花園洋房和公寓,很有情調,由于逛的人多了,兩邊的洋房里開了一些小資餐館,文藝咖啡店,特色小店等,適合來這里品味上海特色。
在以前,復興西路還真的有一個很像是貴公子的名字:白賽仲路~處處都流淌著法式的浪漫。
現在,最令人稱道的就是栽植在路邊的成群法國梧桐。春見綠,秋顯黃,每個階段都有著不同的靜美。
在復興西路與復興中路的交界處,就是此行復興西路的起點。聶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雕像中聶耳高舉雙手,做出指揮的手勢,仿佛有一首激昂的樂曲隨即出現在耳畔。
一個面積很小,一眼都能望到邊的小公園,竟也成了周圍爺叔阿姨休閑散步的好去處,難得的熱鬧與寂靜的復興西路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里的建筑很難讓你聯想到,他們也會是一家家營業的店鋪。因為無論從裝修還是招牌,都簡單到很難成為焦點。
這家王世讓茶園大綠色大門緊閉,有需求的客戶在外按門鈴就會有小姐姐給你開門!(閑人免進)不過,從一扇小窗外我們也能簡單的看到內里的裝修并不簡單,讓人很好奇里面究竟是一番怎樣的天地。
印象中的xx領事館都是那種高大上的現代建筑,然而在上海這么文藝的街道上,完全打破了花生陳舊的觀念,原來領事館也可以這樣有味道!
一棟乳白色墻面、黑色小窗的三層建筑,門口精氣神十足的兵哥哥堅守崗位,給這條安靜的馬路增加了更多的敬畏之感!
類似紅色的電話亭花生見得很多,但是在上海復興路上,這種景觀難得一見,因為他們不僅是電話亭,還是一座將復古的電話亭變身為漂流亭、名人亭和一本亭的讀書角。
董卿的《朗讀者》也曾對這些小電話亭賦予了新的意義,名人故事、上海歷史在這里成為了逛馬路的另一種選擇。
衛樂精舍又名會樂公寓,是一幢高層公寓住宅。建于1934年,由法商賚安洋行設計,顧夢良任總監工。1994年,公寓入選第二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
2003年,公寓列入徐匯區登記在冊不可移動文物名單。(掛銅牌+不可移動文物決定了該小區比同類型價值要高很多)與自由公寓,麥琪公寓,首長公寓并稱上海四大老公寓。
烏南幼兒園創建于一九五六年,是一所涉外的上海市示范性幼兒園。另外兩個校區位于淮海中路和烏魯木齊南路。
幼兒園的裝修風格與街道的整體風格完美契合,三個校區也有不同的風格。
圖片來源于校官網
修道院公寓建于上世紀30年代,由南北兩樓組成,即由一幢二層和一幢三層的建筑組成。建筑的外觀和室內裝修均為西班牙式風格,保存較好。
1989年9月25日它被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上海市第一批優秀歷史建筑。原名修道院公寓,很多人誤解為修道院,其實與修道院無關,僅取同名而已。該公寓原為英國人密絨線廠主的住宅,現為湖南街道辦事處。
柯靈故居是復興西路上難得的開放而且是免費的參觀點,這里不僅有關于柯靈的所有生平故事,還有他生活過的書房、臥室、廚房都被一一展示,是一處十分完整而真實的故居。
柯靈,中國電影理論家、劇作家、評論家。記載,柯靈先生與夫人陳國容在這棟樓203室居住了近半個世紀,在這里,柯靈構思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
既列優秀歷史保護建筑名錄,今屬上海市房地產科學研究院,名1號樓。 曾是宅乃英人威爾金遜(姓)兄妹第,是以世人多謂之“威爾金遜花園”。
建筑有較大的雙坡屋頂,紅磚砌筑煙囪,北立面有紅色半露木構架,南立面淺黃色拉毛墻面。與街道郁郁蔥蔥的梧桐樹形成美妙的映襯。
這座別致的小樓,就是拳擊貓精釀啤酒館,裝修風格十分復古,這家獲獎無數的摩登小型釀酒餐廳,自2008年成立的第一天,到如今作為一家純正本土的啤酒屋深受酒蟲的喜愛!
不出國門,就能享受到世界級的精釀啤酒,讓喝不慣白酒黃酒的的老外也能在中國喝到值得驕傲的本地精釀啤酒品牌。
整棟建筑是一處精致的洋房,外面有露天座位,廳堂里有復古的擺設,每一處擺設都經過反復設計,如此才呈現出一種優雅的情調。
如果可以的話,選擇坐在靠窗的位子,透過窗戶,幽靜的馬路令人覺得分外舒心。
華山路是復興西路通往武康路的必經街道,三條街道并成三角形。走在這短短幾百米的路上,也絲毫沒有讓花生感到失望。
丁香花園和丁香別墅都位于華山路上,聽說也是大有來頭,路過的一位爺叔熱情地給花生講述這棟花園和別墅里的傳奇故事。
其中1號樓的園子據說是李鴻章為他的七姨太所建的“藏嬌”之所。這位七姨太名丁香,所以這里就被喚做丁香花園,2號樓為19世紀后期美國式的別墅建筑,3號樓則為李鴻章的藏書樓。目前外人還是禁止入內的。
走完復興西路,穿過華山路
花生就來到了武康路
她是上海現今保存最好、最具歐陸風情的街區之一
也是一條具有眾多近代優秀建筑
歷史文化內涵豐富的百年老街!
武康路
和復興西路一樣,武康路傳統上是上海著名的高級住宅區,曾經居住過許多中國前政要、解放后的領導干部、商界財界精英富豪和文化藝術名人。
目前武康路沿線有優秀歷史建筑14處,保留歷史建筑37處,此外還有不少值得妥善保護的老房子。
顏福慶舊居
按照徐匯區房地產局提供的房產資料,顏福慶在1943年至1950年之間在現武康路40弄4號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