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由上海市文廣影視局和上海申通地鐵集團共同主辦的“國際博物館日”專列發車儀式在上海地鐵人民廣場站音樂角舉行,這是上海市作為2018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全國主會場的系列活動之一。
5月16日,由上海市文廣影視局和上海申通地鐵集團共同主辦的“國際博物館日”專列發車儀式在上海地鐵人民廣場站音樂角舉行,這是上海市作為2018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全國主會場的系列活動之一。
在發車儀式上,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局長于秀芬致辭并透露了上海的博物館建設和發展舉措。
一是實現博物館多元化布局。目前,全市共有博物館、紀念館和陳列館126家。每19萬人擁有1家博物館,高于全國的每40萬人擁有1家博物館的水平,計劃通過幾年努力,達到每16萬人1座博物館。下階段的工作重點將落在優化博物館區域布局,加強文化地標建設。積極推進上海博物館東館、中共一大紀念館的新館籌建工作,打造上海文化新地標;同時在沿江(黃浦江)、沿河(蘇州河)、沿軸(城市南北軸線)、沿路(楊樹浦路)重點建設若干博物館集聚區。實現博物館科學化布局,構建博物館現代化體系。
二是用活博物館文化資源。推動紅色文化入腦入心,重點開展好“黨的誕生地”初心教育活動,加大“一大”紅色品牌的宣傳力度。助力海派文化唱響唱亮,提升博物館展覽質量,確保每年能形成一批展現“上海文化”標識度、具有極高影響力,吸引公眾關注、聚焦文化熱點的博物館展覽。實現江南文化互溶互通,通過5月18日舉辦的首屆長三角博物館教育博覽會,搭建好長三角博物館資源展示和共享的平臺,打造博物館教育的金名片。
三是提升博物館服務品質。加強規范制度建設,制定一批博物館管理和服務規范和標準,逐步形成博物館管理和服務規范標準體系。推進智慧博物館建設,充分運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今年起以國有博物館為重點,逐步擴展到全市博物館,做到每個館內重要展品都通過掃碼閱讀,真正做到把博物館帶回家。
2018年的“國際博物館日”宣傳主題“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地鐵10號線由于沿途經過新天地、豫園、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五角場等上海城市地標,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博物館與美好生活”主題不謀而合。
開通“國際博物館日”專列就是是希望借助地鐵這一市民生活中的重要載體開展宣傳,突出博物館在普通市民生活中的作用,使更廣大的市民朋友能夠感受到博物館能夠連接你我他,博物館能夠讓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