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遵義羊肉粉
遵義羊肉粉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地方小吃,曾獲第二屆“中華名小吃”的稱號。在貴州,各地都有羊肉粉,但唯獨遵義羊肉粉的味道最地道。遵義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是羊肉粉館,來往的食客,更是絡繹不絕。在清代,遵義羊肉粉的名氣早就名揚遐邇,從古至今,在遵義吃過羊肉粉的人,都對其贊不絕口。遵義人更愛吃羊肉粉,尤其在冬季,吃一碗滾燙的羊肉粉,渾身暖和。當地有一種習慣:每逢冬至這天,全城老幼都要吃上一碗羊肉粉,都說這天吃羊肉粉,整個冬天都不會冷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2.豆花面
遵義豆花面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小吃。其辣香味濃,風味特殊,是遵義人的獨創。那什么是豆花面呢?所謂豆花面就是在面條上蓋著一團雪白的豆花,讓面條浸在豆漿之中。而豆花其實就是一種酸湯,這酸湯是將前一次點豆腐用的窖水存放幾天而成。用這種酸湯點豆腐,豆腐便沒有石膏或鹵水的苦澀味,比一般豆腐細嫩,比豆腐腦緊扎。 豆花面最初為佛教素面,起源于清代光緒年間,是一行善人家專為來湘山寺燒香拜佛的人做的,到了民國年間,這種佛教素面便發展成為正宗的遵義豆花面,味美色佳。在遵義,豆花面館遍及大街小巷,生意紅紅火火。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3.雞蛋糕
遵義雞蛋糕是一種美味可口的漢族傳統名小吃。其柔軟、香甜、爽口、色澤深黃、富有彈性、入口蛋香、回味悠長、且容易消化。雞蛋糕不僅味美而且營養價值高,含有鈣、磷等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100多年來,它已經成為遵義的一大名點。吃過遵義雞蛋糕的人都說:“遵義雞蛋糕有特色,比起其他雞蛋糕好吃”。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4.鴨溪涼粉
夏天,鴨溪涼粉成為貴州遵義最具特色風味小吃,味美,解暑,男女老少皆宜。因產自遵義縣鴨溪鎮而得其名,是黔北涼粉的代表。它采用優質豌豆為原料,經過水泡、細磨、濾渣、煮制和冷卻之后,切為薄薄的長條狀。看上去色澤嫩黃,質地細膩,吃的時候放上特制的油辣椒,風味獨特。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5.劉二媽米皮
劉二媽米皮是遵義老字號的名小吃,起源于90年代,如今已遍布遵義的大街小巷。劉二媽米皮由大米磨成米漿,舀入刷過熟油的蒸盤內攤勻蒸熟,待涼后改刀切成長條放入盤中,用沸水燙一下,加入半勺涼開水和氽熟的綠豆芽,再將大頭菜、鹽菜、酥黃豆、蔥花放于米皮上,用紅油辣椒、醬油、醋、味精、麻油、花椒油、姜蒜水兌成汁澆淋在米皮上即成。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6.南白黃糕粑
南白黃糕粑為遵義縣南白鎮特產,其原料普通,但制法獨特,兼具“糕”和“粑”的特點。南白黃糕粑的原料為大米、糯米及黃豆。將米磨成粉,糯米蒸熟,黃豆磨漿,摻合拌勻,待漿干后搓揉成團,打成長條形塊狀,外包斑竹筍殼,用繩扎緊,然后上甑猛火蒸2-3小時,讓粑熟透。再小火悶24小時左右即可出甑。黃糕粑呈金黃色,細膩而油潤,其中的糯米粒晶瑩閃亮,吃進口中糯而不沾,香甜可口,有冷食或蒸、炸、烤、煎等吃法。切片蒸食,吃起來綿、軟、香、糯,滋潤爽口。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7.烏江魚
烏江魚是烏江鎮一個歷史悠久且獨具特色的飲食品牌,聞名遐邇。烏江魚是用真正的野生魚,即江中的鰱魚精心配料,加以遵義“朝天辣椒”,以火鍋方式烹制而成,鮮辣味美。如今,烏江鎮大街上那一片片相連的火鍋店已經成為烏江鎮一道亮麗的風景。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8.赤水筒筒筍
赤水筒筒筍是由新鮮慶竹筍制成。其原料選用背陽、濕地生長箐竹筍“陰山筍”,采摘加工收集熏烤涼曬儲存,再經多道漂洗工序后切段入鍋。 筒筒筍含有一定量的植物蛋白,其纖維素含量極高。除此之外,它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氨基酸。中醫認為竹筍有“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的功效。又因其高蛋白低脂肪、多纖維、少淀粉的特點,有利于消脂減肥。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9.尚稽豆腐皮
尚稽豆腐皮是一種漢族傳統名吃,產于遵義縣尚稽鎮,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可直接食用;可冷食,嚼之綿韌,口舌生津;可拌食,切成絲后與燒熟的青紅椒絲涼拌,其味深長;可炸食,炸泡后色澤乳黃,酥脆爽口,適宜佐酒;可炒食,水發后與肉合烹,香臭相輔,甚為可口。尚稽豆腐皮特點油潤滑膩,柔綿有彈性,香氣濃郁,入口越嚼越香,咸鮮爽口,令人津唾自溢。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10.遵義折耳根炒臘肉
折耳根是屬于貴州人的標識。在外地,一個進了菜館二話不說就點幾盤折耳根的人往往被認為是地道的貴州人。而在遵義,“折耳根炒臘肉”便是一道百吃不厭的小吃。折耳根沖鼻的生魚腥氣與臘肉、辣椒的香氣形成了奇特的混合,一為冷香,一為暖香,繚繞不去,任人低徊。
圖片來源于網絡
11.洋芋粑粑
洋芋粑粑是遵義街頭一種常見的傳統小吃。吃起來外焦里嫩,香脆可口!其餡多為肉末,在品嘗新鮮肉質的同時,還不失洋芋的清香甜味。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