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排解毒器官,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肝癌的死亡率被譽為“癌中之王”,是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
肝癌有4個早期信號
信號一、食欲下降,上腹飽脹
或者有曖氣、嘔吐、消化不良、惡心等是肝癌常見的消化道癥狀,其中以食欲減退和腹脹最為常見。腹瀉也是肝癌較為常見的消化道癥狀,因易誤認為是腸炎而被忽。
信號二、消瘦、乏力
由于肝功能受損、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導致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消瘦,也是肝癌患者的常見癥狀之一。醫生表明,可能是腫瘤代謝產物引起機體生化代謝改變,加之進食減少所致,嚴重時可出現惡病質。
信號三、肝區疼痛
肝區疼痛位置一般在右肋部,疼痛性質為持續或不定時發作的鈍痛、隱痛和刺痛。
產生疼痛的原因主要是腫瘤變大壓迫到肝包膜,產生牽拉痛,也可能由于腫瘤壞死物刺激到肝包膜。到晚期限則會有黃疸、腹水、嘔血、昏迷等表現。肝癌病人的上腹部常可摸到巨大的腫,但此時已到中晚期,甚至已向肺部等處轉移。
信號四、發熱
很多肝癌患者會有出汗和發熱的癥狀,發熱大多數是中低度發熱,少數可為高熱(超過39℃),一般沒有寒戰。
肝癌不傳染,肝炎傳染
肝癌是不會傳染的。其常見致病因素是病毒性肝炎(以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為主),其他因素還有酒精性肝硬化、黃曲霉素等。而病毒性肝炎是我國乙類傳染病,在我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感染是導致肝癌的最主要原因。
雖然肝癌不傳染,但肝癌致病因乙肝病毒可以通過輸血、性和母子嬰等方式傳播。
肝癌的易患人群
1.得過乙肝
在我國,約有90%的肝癌患者感染過乙肝病毒。對感染過肝炎病毒的人,都要多加小心。
2.40歲以上男性
40歲以上男性和50歲以上的女性是肝癌的高發年齡,其中男性的發病率高于女性。
3.嗜酒如命
長期喝酒的人容易得酒精肝,在它的基礎上完全有機會發展成肝硬化。
醫學上講究“未病先治”,除了遺傳因素外,其實肝癌也有預防方法:
1、扔掉家中霉變食品
很多老人節儉,不舍得扔東西,怕浪費糧食。但是這類發霉食物尤其是霉變的玉米、花生、大米,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黃曲霉毒素,黃曲霉素的代謝產物黃曲霉素B1會誘發肝癌,反而得不償失。
2、補充富含α-亞麻酸的食物
α-亞麻酸是細胞膜構成的主要組成部分,有益于肝細胞的再生,并提高了肝細胞膜的抗病毒性,防護肝細胞免除病毒的損害。α-亞麻酸在體內參與脂肪代謝,糖代謝等,減輕肝細胞負擔,排除有毒物質,促使肝細胞功能的復活。
富含α-亞麻酸的食物并不多,蘇子油是含α-亞麻酸最多的一種植物油,可以每天食用5ml左右,特別是肝不好的人應長期食用,尤其對脂肪肝有獨特的改善作用。同時還能降血脂,有助于預防心腦血管病的發生。
3、戒煙戒酒
吸煙、喝酒對肝不好,喝葡萄酒、啤酒、少量的酒可以活血化淤,其實并不是這樣的,酒精對人的身體有害。胃里的胃粘膜對人體有保護作用,酒精能夠把胃粘膜消化掉,胃的細胞受傷,食物中的有毒物質就容易被胃吸收。這樣就容易引起酒精性的肝炎,降低肝臟的免疫功能及全身的免疫功能,損害肝臟的解毒功能。這就是為什么喝酒的人解毒功能差,易引起酒精性的肝硬化,一部分肝硬化會轉變為肝癌。
4、少生食海鮮
研究表明:進食魚生史者的患肝癌風險,是未進食魚生史者的1.63倍。專家表示,因為魚生多為河塘魚,未經煮熟帶有很多肝病寄生蟲,從而導致肝吸蟲病,繼而引發肝膽系統的病理變化,如肝腫大、肝纖維化、膽囊炎、肝膽管癌等。由此造成的膽管細胞型肝癌。
5、勞逸結合
面對緊張的生活,要適當發泄情緒,有良好的心態應對壓力,勞逸結合,不要過度疲勞,適當運動,消除緊張、焦慮的狀態,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