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上海著名的商業街 相信大多數人第一反應都會是南京路 全上海乃至整個中國都無人不曉 但許多人卻未必知道 在上海還有這樣一條路 幾經興衰,有百年歷史 曾被稱為“第二條南京路” 它就是位于黃浦區浦西中南部的 金陵東路
19世紀60年代因戰亂影響
金陵東路境內人口激增
導致住房嚴重缺乏
外國商人趁機修建大批房屋并出租牟利
隨著人口增多、房屋林立
金陵東路及周邊道路日趨繁榮
(19世紀的金陵東路)
到了19世紀70年代后
金陵東路上興起多家洋行、銀樓
貨鋪、飯店和公司等
行業逐漸聚集成市
根據史料記載
在20世紀初期
金陵東路已有192戶商號
分屬62個行業
商業發展初見規模
(金陵東路舊照)
金陵東路和南京路
都曾是租界區的著名商業街
早在一百多年前就開始“別苗頭”
(南京路舊照)
金陵東路是原法租界的發源地
舊法國領事館就設于此地
因此也叫“公館馬路”
(舊法國領事館)
當時英租界內有條最寬最熱鬧的路
叫“英大馬路”
法租界當然不甘示弱
便將“公館馬路”改為“法大馬路”
(原“英大馬路”,現稱南京路)
(原“法大馬路”,現稱金陵路)
到了民國時期
兩條租界色彩濃厚的“大馬路”都要改名
因南京是當時國民政府的所在地
象征著最大、最有權勢
所以“英大馬路”改為南京路
而“法大馬路”也要沾一點光
就以南京的別稱“金陵”命名
便有了現在的金陵路
在舊社會時期
金陵東路境內幫會聚集
地痞盜匪活動猖獗
是舊上海灘知名的“藏污納垢場所”
抗戰勝利后經過一番改革整頓
交通、環境衛生等都得到很大的改善
商業更是發展迅速
在1947年商號達到了358戶
成為僅次于南京路的商業街
新中國成立后
金陵路兩側的洋行先后關閉
商業一度萎靡
到了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
各商業網點進行了大幅度調整
金陵東路的商業發展再次達到頂峰
南京路上的許多特色名店都在此開設分店
形成了新的商品一條街
被稱為“第二條南京路”
(1979年的金陵東路)
從20世紀后期至今
大規模的城市拆遷
讓金陵東路的消費人口急劇減少
加上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
各大商業街逐漸興起
這里似乎有些“風光不再”
(現在的金陵東路)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
金陵東路由行業配套完整的
綜合性商業街
逐漸向更專業化轉型
大量樂器銷售商在此開店
這里又成了上海著名的樂器一條街
(樂器一條街)
前幾年
因修建軌道交通14號線大世界站
需要拆除金陵東路的部分騎樓
在上海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金陵東路的騎樓建筑)
20世紀初法租界在此修建騎樓
一樓臨街部分打通為供人行走的長廊
上方的二樓樓層如同“騎”在一樓上
這種近代商業建筑在上海別具一格
經過百余年依舊佇立在此
被稱為中國保存最好的騎樓建筑
(舊上海的金陵路騎樓)
為了中和建筑保護與市政建設
經過多方考察
上海市政府做出了“保護性拆除留存”的決定
即先拆除后復建
那就讓我們期待地鐵完工后
重新恢復歷史原貌的騎樓吧
有人曾說過
如果南京路是上海的“面子”
而金陵路在某種程度上
代表了一部分上海的“里子”
雖說如今的金陵路遠不如南京路知名
但它歷經百年風云起伏
是上海發展的歷史見證
承載了太多老上海的回憶
值得我們去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