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生中國知名珠寶品牌,17年歷史,2300家連鎖店,覆蓋全國32個省市的300多個大中城市。在2015年國內珠寶首飾行業市場份額位居第三。
這樣一艘珠寶行業的巨輪在四年前卻差點翻了,好在今年的3·15它重新奮起,IPO申報成功。且看周大生從“黃金摻假”風波后如何危機公關又如何重新闖關成功的!
曾經在很多城市,“周大生”是購買黃金首飾的首選商家。但2013年3·15打假風波后,品牌瞬間陷入輿論漩渦,品牌口碑和公司業績急轉直下,甚至遭遇第一次IPO流產;緊接著第二年又再次破滅。
沒能走上借殼曲線上市之路,并且在珠寶行業原材料波動和“黃金摻假”的負面新聞影響下,周大生IPO之路可謂坎坷非常。
實際上早在2014年底,周大生“借殼”失敗轉戰IPO就再無下文。兩年后依舊選擇深交所上市,發行不超過7900萬股A股,募投項目和募集資金投入總額也沒有發生改變。不過2014年,周大生尚能交出21.06%的報告期內各年營收復合增長率戰績,到了2015年該數據僅有1.89%。
視線回到2013年的315晚會,根據CCTV報道,記者在河北廊坊金街的周大生黃金專柜以5838元購買了一條標稱“千足金”的黃金項鏈,將它送到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測中心進行了含金量檢測,檢測結果顯示這件黃金首飾的純度為994.4‰,雜質銥的含量大于1.4‰。從而認定周大生為了賺取利潤,在黃金中摻入廉價化學物質,降低千足金純度,節約成本、氣炸消費者。
值得關注的是周大生當年的危機公關做法:當晚,周大生就在其官方微博上聲明,公司已成立問題處理小組,對事件展開調查。
但是,讓人哭笑不得是,隨后周大生卻莫名刪除了這條聲明,并再次發送。發了刪、刪了發,如此反復無常讓本來引發爭議的輿論事件迅速發酵,加重了媒體和消費者的質疑和猜測。
而且這份聲明語氣輕描淡寫,更是助長了消費者激昂的情緒,很多網友當時一度表示要求退貨,更有網友指責其缺乏誠意。周大生董事長兼總經理周文宗雖然在事后采訪時向消費者道歉,但辛苦積累多年的名譽仍然受到了很大影響。
成功的商人都會居安思危,周大生的公關結果無疑說明當時整個公司對于“315”事件沒有充足的公關準備,或者說公關經驗。
產品質量固然是獲得消費者信任和品牌口碑的關鍵,但當輿論危機發生時,企業更要有專業的應對方式。
拿周大生舉例,事件已經發生,公司的相關部門應該立即行動:
預期目標
·公關政府部門,使行政處罰降到最小或取消,保護企業利益。
·阻止不良信息擴散,降低輿論影響。
·消除消費者對立情緒,重新樹立品牌形象。
建立危機公關小組
消費者 | 積極溝通互動,接受公眾來訪 | 客服部經理 |
購買者 | 協助已購買產品的客戶檢測、解答、退貨 | 市場部經理 |
媒體&政府 | 積極應對媒體,處理網絡信息 | 新媒體經理 |
員工 | 協調內部關系,統一公關話術 | 各部門 |
公關活動
·協助已購物消費者檢測產品、咨詢
·協調無效的客戶,可持有效購物憑證退換貨
·對已上架的產品進行公開檢測、號召公眾監督
·舉辦“真金不怕火煉”等主題活動,借輿論關注態勢對公司產品進行大力宣傳和讓利活動,提供現場檢測。
·在新媒體平臺發布致歉聲明及官方公告,配以圖片及視頻。
·成立專人公關小組,對后續輿論走向監控,并隨時添加應急預案。
·公司員工統一話術,公開對問題部門、問題人員進行問責及懲罰。
我國境內的珠寶首飾企業分布相對集中,其中深圳珠寶產業的產銷額占我國珠寶首飾產業產銷總額約達70%以上。
珠寶首飾行業主要受節假日和婚慶消費影響,呈現季節性波動,每年的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是行業主要銷售旺季。
目前,國內的高端市場,主要被 Tiffany、Cartier、Bvlgari、VanCleef&Arpels 等國際知名珠寶首飾品牌壟斷。
而占據市場主要份額的中高端市場則競爭激烈,主要競爭品牌有港資品牌的周大福、周生生等和內陸品牌老鳳祥、周大生、潮基、明牌珠寶等。
一波三折,終于周大生在2017年第二次IPO申報成功。高度集中的股權結構、生產外包的經營模式、高存貨、低存貨周轉率,祝賀周大生終于闖關成功!而中國珠寶品牌的資本競爭,則更加硝煙滾滾!
四年的蟄伏后,周大生在3月15日當天過會,令人感慨萬千。
“又一家珠寶商上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