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名著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中國文學史上閃爍著燦爛光輝,在世界文學寶庫中也是令人矚目的瑰寶。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郵政不斷將古典文學名著作為郵票選題繪入方寸。然而真正讓古典文學名著郵票成為一個系列,分多組發行全面展示其藝術魅力,還要從1987年起發行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郵票說起。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郵票全套分為5組,每組4枚,共計20枚郵票。第一、第三、第五組郵票中,還發行有小型張。這樣宏大的制作,當然要覓請高手來操刀(顯然這個高手不會是“操刀鬼”曹正),“競稿”成為必然。究竟何人能夠在眾多高手中脫穎而出,擔當此任呢?
事情的發展并不十分順利,在郵電部郵票評審會上,全國畫《水滸》的高手紛紛落馬。當然這并非是畫家們的造詣欠佳,而是郵票設計有著與繪畫創作并不完全相同的特點,很多優秀的繪畫作品,并不適合表現在郵票之上。
就在評委們瀕臨絕望之際,一幅《智取生辰綱》的重彩國畫躍入他們的眼簾。評委們眼前一亮,紛紛認同:“好!好!”“終于突破了!”“終于找到了!”“這是誰畫的?”??自此,一位來自水滸故地的青年后俊,擔負起了為水滸英雄造像的重任。此人叫周峰,當時名不經傳,任職于山東美術出版社。
1987年12月20日,《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第一組正式發行,編號T.123,由4枚郵票和一枚小型張組成。其中小型張的圖案正是競稿中評審們所見到的《智取生辰綱》。30年后的今天,當我們再次欣賞它時,仍然被其精美的畫面所折服。
小型張的視覺較為獨特,采用俯瞰的角度,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畫面中的人物分成兩撥,一撥被迷倒,另一撥奪得生辰綱,正要揚長而去,中間的楊志起到了連貫作用。只見他將倒未倒,然心知中計,本想出手阻止,無奈此時中毒已深。從楊志無力回天的動作,我們似乎能看見他絕望而自責的眼神。整幅畫的傳神之處就在這里,充滿了動感意趣。
再來看外框設計,以土黃色襯底,配以滔滔浪花,不僅具有蒼茫的歷史感,更點出了《水滸傳》中的“水”字,此時您的心中是否又響起了那熟悉的《好漢歌》:大河向東流呀??
中國集郵 | 不僅有集郵的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