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祁河水悠悠向西東,縱貫橫瀝交匯之處,巍然矗立的是嘉定城800多年不變的中心——法華塔。那藏在飛檐翹角里凝固的時光彎過磚木斗拱,隨著風,輕輕地搖晃著下懸的檐鈴,回響起嘉定八百年的眷戀低訴,清脆悅耳。如今這座古塔經過修繕后,將于8月28日煥新歸來。現在,就先跟著樂樂一起來了解一下它的故事吧!
建筑本身
法華塔又名金沙塔,位于嘉定州橋老街,塔下為古橋和市廛,河道穿流而過,形成了一塔、二河、三街、四橋融為一體的江南水鄉佳景。古塔始建于南宋開禧年間(1205—1207),此后,明代萬歷年間,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及民國時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修繕。1996年1月對法華塔地宮進行清理發掘,先后發現了宋、元、明三代的一批佛像、書籍、古錢、玉器等珍貴文物。
法華塔系7級方形樓閣式寶塔。內有木梯,拾級而上,全城景色,盡收眼底。塔底層匾額上書:“萬歷戊甲縣晉安陳一元重建法華塔,伊蒲戒弟子婁堅書”。匾額兩旁壁上嵌有康熙三十九年(1700)《重修法華塔記》石碑2方。
塔頂“寶瓶”,形似葫蘆,還有一些鐵制的露盤、鐵環等,統稱“塔剎”。在塔剎的尖端下還拖著四根鐵索,系在頂層屋面的四個角上,起著固定塔剎的作用,被稱為“浪風索”。
建筑修繕
2023年4月,嘉定區文化和旅游局正式啟動法華塔修繕工程。修繕工程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采用傳統工藝技術,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古建筑原貌。
本次修繕根據文物建筑現狀,采取了屋面揭頂優化出檐尺寸、木構局部加固、其余現狀整修為主的修繕模式。
整體塔剎修繕
法華塔塔剎由寶葫蘆、寶蓋、七重相輪、剎鏈、塔剎覆缽組成,是“觀表全塔”和塔上最為顯著的標記。
本次修繕對寶瓶重新飛金時,為了取得最好的修繕效果,前后刷了三四遍金漆,反復打磨,最后再貼金箔,還原其始建之初的樣貌。
而由于原先的剎鏈較細,部分區域極易出現斷裂,修繕時,相關技術人員按現存材質和形制進行補配,配制鐵鏈所用的鐵環由人工鍛打而成,并進行做舊處理,使其表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凹凸感后再作全面防銹處理。
屋面修繕
本次修繕中盡量利用原有構件,補配缺損的構件,待檐下斗栱、木構架、木椽等修繕結束后,開始重鋪屋面。
經過實地考察,針對法華塔現有屋面情況,修繕團隊對于現有一至六層屋面全部揭頂重做,七層屋面的瓦片有三成還能繼續使用,采取局部整修措施。為了使修補后的屋面看起來依舊富有年代感,再現瓦面原本的斑駁面貌。修繕團隊前往各地找到專門的手藝師傅,采用傳統手工藝選土、做泥胚、風干,最后使用傳統磚窯燒制瓦片,整套流程需要幾個月時間。
經過本次修繕,這座古塔重新煥發光彩,塔尖的“寶葫蘆”重現金色光暈。對有著800多年歷史的法華塔實施修繕,不僅是對古建筑的保護和傳承,也是對嘉定乃至上海文化遺產和城市記憶的重塑和弘揚。
周邊建筑
匯龍潭公園
匯龍潭公園位于塔城路299號,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由南部、北部兩個景區組成。南部景區以匯龍潭水和應奎山組成山水相依的自然風景。北部景區布局設計以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的造園藝術為宗旨,采用“巧而得體,精而合宜”的手法,布局緊湊,建筑集中,景色自然,是匯龍潭的園中之園。
嘉定孔廟
嘉定孔廟位于南大街183號,建筑坐西北朝東南,占地面積1萬多平方米,是嘉定規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建筑群循中軸線布置,依次有仰高坊、欞星門、泮池、大成門、名宦土地祠、鄉賢忠老祠、大成殿及東西兩廡等建筑。仰高坊兩側石欄望柱上端,雕刻著姿態各異的72只石獅子;石柱欞星門門楣上雕鯉魚跳龍門;泮池上跨3座石拱橋。中軸線左又有禮門、明倫堂軸線,再左為當湖書院。大成殿、明倫堂等保留明代建筑風格。自2023年5月22日起,嘉定孔廟閉館,開展為期7個月左右的整體性修繕。
建筑路線推薦
匯龍潭—嘉定孔廟(修繕中)—法華塔—顧維鈞紀念館—登龍橋
部分圖文來源:上海嘉定、嘉定文旅、嘉定博物館、上海住房城鄉建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