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文為建設施工安全根據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應急管理局事故調查報告等進行編輯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2019年7月19日,呼倫貝爾市某建設項目施工現場,發生一起管道溝槽坍塌事故,事故造成2人死亡,3人受傷。
事故經過
事故現場情況
經現場勘察,倒塌的管道溝槽為磚砌墻體,外形尺寸為寬*高(1.5m*2.45m),地溝底標高為-2.6m,總長度為22.3m。先為地溝南側墻體倒塌,后在恢復砌筑地溝南側墻體的過程中地溝北側墻體突然發生倒塌,倒塌長度為11.6m。
事故發生直接原因
1.放線員李某,沒有正確識讀設計圖紙,向施工單位交底錯誤,施工前僅砌筑墻體進行了放線,并錯誤參照8號樓(多層住宅建筑)已完成管道溝槽的做法,口頭告知施工人員砌筑管道溝槽墻體,導致地溝未按設計圖紙施工。違反了《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93號)第二十七條“建設工程施工前,施工單位負責項目管理的技術人員應當對有關安全施工的技術要求向施工作業班組、作業人員作出詳細說明,并由雙方簽字確認。”的規定。設計圖紙地溝結構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其外形尺寸為(1.5m*1.6m),溝槽底標高為-1.7m,(設計參考圖集為02J331中的R1515-1);現場實際勘查倒塌的溝槽為水泥磚砌筑,外形尺寸為(1.5m*2.45m),溝槽底標高達到-2.6m,超出設計高-0.9m,且未采用混凝土澆筑,形成事故隱患。
2.力工、瓦工工長田某在事故溝槽墻體砌筑施工過程中,明知7月17日已發生地溝墻體南墻坍塌,未及時分析墻體坍塌原因并對安全隱患進行整改,僅等待了兩天,就再次組織人員冒險進行溝槽清理和溝槽南墻砌筑作業,違反了《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16號)第十六條“生產經營單位在事故隱患治理過程中,應當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發生。事故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當從危險區域內撤出作業人員,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員,設置警戒標志,暫時停產停業或者停止使用;對暫時難以停產或者停止使用的相關生產儲存裝置、設施、設備,應當加強維護和保養,防止事故發生。”的規定。
3.瓦工張某,在明知道7月17日已發生地溝墻體南墻坍塌,存在安全隱患,仍與力工工長田某商量,并組織施工人員違章施工,違反了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16號)第十六條“生產經營單位在事故隱患治理過程中,應當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發生。事故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當從危險區域內撤出作業人員,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員,設置警戒標志,暫時停產停業或者停止使用;對暫時難以停產或者停止使用的相關生產儲存裝置、設施、設備,應當加強維護和保養,防止事故發生?!钡囊幎?。
4.經現場勘查磚砌地溝兩側回填土方,施工方分包單位、非法承包單位未按GB50202-2018《建筑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第9.5條的規定進行分層回填,實際磚砌地溝兩側回填土方使用鉤機回填,且一次性填筑高度為2.0m,對地溝墻體產生振動,影響墻體的整體強度。
5.通過氣象局提供的《天氣實況信息表》中記載2019年7月12日至2019年7月19日間,施工現場降雨量較大,導致回填土含水率增高,對地溝墻體增加了側壓力。
(三)間接原因
1.建設單位將工程中9#樓,非法發包給施工總承包自然人秦某,該自然人不具有建筑施工資質。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第二十二條 “建設工程實行直接發包的,發包單位應當將建筑工程發包給具有相應資質條件的承包單位”的規定。
刑事追究情況
1.田某,依據《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規定,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建議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2.李某,依據《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規定,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建議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3.韓某,依據《刑法》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安全條件或者安全設施不符合國家規定,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建議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4.楊某,依據《刑法》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安全條件或者安全設施不符合國家規定,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建議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1、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按規定佩戴安全防護用品。
2、作業時必須避讓機械。機械運轉時,不得在機械運轉范圍內作業。如需在施工機械附近作業,則機械應暫停運行。
3、施工測量作業應選擇安全路線和地點,盡量避開坑、槽、井等區域。如需進入井、深基坑(槽)及構筑物內作業時,應在地面進出口處設專人監護。
4、在槽、基坑底作業前必須檢查槽幫的穩定性,確認安全后再下槽、基坑作業。施工人員上下溝槽、基坑時,應走安全梯或馬道。
5、高處作業必須走安全梯或馬道;臨邊作業時必須采取防墜落的措施。
6、在社會道路上作業時必須遵守交通規則,并據現場情況采取防護、警示措施,避讓車輛,必要時設專人監護。
7、進入混凝土蒸汽養護區域測溫作業時,應走馬道或安全梯,并備有足夠的照明。
8、在瀝青混合料施工中,需在瀝青混合料運輸車上測溫時,事先必須與汽車司機協商,征得同意后方可上車測溫。
9、測量作業釘樁前,應確認地下管線在釘樁過程中處于安全狀態。
10、測量打樁時,應檢查錘頭的牢固性,并疏導周圍人員。扶樁人員應位于錘擊方向的側面。不得正對其他工作人員拉錘。
11、需要在河流、湖泊等水域中進行測量作業時,必須事先征得主管單位的同意,并據現場情況采取防溺水措施。在山區作業時,應遵守護林防火的規定,嚴禁煙火。
12、冬期施工不應在冰上進行作業。嚴冬期間需在冰上作業時,必須在作業前進行現場探測,充分掌握冰層厚度,確認安全后,方可在冰上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