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獨生子女的婚姻是令人羨慕的。他們被雙方父母搶著牽掛,爭著關心,但是,個中滋味卻只有他們知道。
他們有的會為了過節回誰家而困惑,會為親近哪一方的父母而煩惱,處理不好,兩個人還會為“護親”而產生激烈爭執。
如何做好兩家老人的“夾心餅”,是很多獨生子女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一個電話,引發夫妻矛盾
“ 小莉呀,媽媽今天已經把你們的臥室收拾好了,給你們換了新被褥,還買了加濕器,就等你們回來過年了!” 岳母的聲音通過話筒傳出來時,姜桐正坐在沙發上看報紙,他捅了小莉一下,示意她說出準備回婆家過年的打算。
小莉不高興地拔開姜桐的手,說道:“ 媽,今年過年火車票特別難買,我想干脆……”
“哎呀,車票買不到就坐飛機嘛,現在飛機票也不貴!”還沒等小莉說完,岳母就想出了辦法。
“ 哦……姜桐他媽那天也來電話了,想讓我們回去過年!”小莉吞吞吐吐地說。
“ 你們國慶不是剛回去過了嘛,南方的冬天陰冷陰冷的,你倆怎么受得了!你讓姜桐和他媽媽商量商量,就說太冷了,天暖和點再回去……” 岳母的語速明顯加快,語調明顯增高。
“ 好吧……我和他說說……最近咱們那天氣怎么樣?”小莉說著,岔開了話題,又閑聊了幾句,掛斷了電話。
小莉挨著姜桐坐下,姜桐卻沒好氣地往邊上撤了撤說道:“ 你干嘛不和你媽說清楚,今年要回我家過年。我家再冷,能冷過你們東北?你媽明擺著就是不想讓咱們回我家。”
雖然小莉心里也清楚,媽媽是希望他們能回娘家過年,但聽老公這么說自己的媽媽,火氣還是一下子竄了上來了,回應道:“ 你說什么呢?我媽是怕凍壞咱倆,不像你媽那么不懂事兒,什么也不考慮,就擺出一堆養活你不容易的架勢來,要挾你回家看她 。”
“ 你再說一遍!我告訴你,我媽就是養我不容易,沒想到娶了你這么個不明事理的老婆,我想孝敬我媽都孝敬不上,結婚三年了,每年過年要不是回你家,就是你爸媽過來,我爸媽呢,難道不是人嗎?” 姜桐怒吼道。
“ 姜桐,你說話拍良心啊!我爸媽過來是為了照顧你,你以為來享清福啊!再說了,十一的時候沒回去看你媽嗎?” 小莉不依不饒道。
“ 按理說,老婆都得隨老公回婆家過年,我娶了你算是倒霉了!”
“ 這說法怕又是你媽的老黃歷吧?我告訴你,現在可不是舊社會了。那要按理說,房子還應該是男家買呢,這你怎么不說了?”
…………
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地爭得面紅耳赤,那些陳芝麻爛谷子又被翻了出來,小莉氣得趴在床上嗚嗚哭,姜桐則坐在沙發上抽悶煙。本只是一個電話,卻引出一場夫妻大戰,真讓夫妻倆感到心力憔悴。
雙方父母過剩的愛,小兩口起糾紛
在很多人眼里,姜桐和小莉真是太有福氣了,兩人都是獨生子女,兩家老人一心鋪在他倆身上,如今,兩人都快30歲了,在父母眼還是心肝寶貝兒。
但是,只有姜桐和小莉明白,原本恩愛甜蜜的他們,現在常常發生爭執,而每一次爭執,幾乎都與雙方的父母有關系。
研究生畢業后,姜桐和小莉準備結婚。姜桐父母拿出多年的積蓄給兒子交了首付,買了一套房子。
姜桐父母想著,買大一點的房子,將來有了孫子,也可以過去幫著帶。他們和兒子商量好了,春節時,來兒子家看新房。
小莉的父母經濟情況挺寬裕的,一聽說兩個孩子每個月要背負著五千多的房貸,覺得心疼,便將貸款都補齊了。
就這樣,在很多人為了房子疲于奔命的時候,小莉和姜桐卻在雙方父母的支持下,住進了新房子。裝修房子的時候,小莉的父母還特意從老家趕來,忙里忙外地幫著張羅。
看著女兒女婿不會理家,到處都亂七八糟的,小莉父母又盤算著回家把房子租出去,等到春節的時候,就過來照顧兩個孩子一段時間。
姜桐聽了心里卻犯了難,爸媽說好要來的,現在岳父岳母又要來,這可咋辦?但兩家老人都是為了小兩口好,岳父岳母為他們裝修的事操了那么多心,理應在過春節的時候,多陪他們玩玩;可父母拿出一輩子的積蓄給自己做了首付款,這也很不容易了,說好了要來看看,做兒子的怎么能反悔呢?
于是,姜桐去找小莉商量,看能不能讓岳父岳母過完年再來。
沒想到,小莉聽了卻一肚子委屈,覺得自己父母出的錢比公婆多,付出的勞動也比公婆多,為什么輪到享福的事,就偏偏要自己的父母做出讓步呢?
結果,小兩口為此爭執了一場。最終姜桐做出了讓步,打電話給父母,讓他們過完年再過來。事情雖然解決了,但姜桐心里總覺得對不住自己父母。
兩親家隱性爭奪,小兩口產生“護親”矛盾
去年,小莉生病了。當時婆婆正住在家里,對小莉照顧得很盡心盡力。但小莉媽對女兒也不放心,便從哈爾濱趕了過來。
自從媽媽來了后,婆婆就很少做飯了。小莉看著媽媽照顧了自己一天,還要負責全家的飯,覺得特別心疼。
有一天,老公下班回家挺早的,回到家就拿起報紙看,小莉讓他去幫媽媽做做飯,沒想到,老公剛系上圍裙,婆婆就出來了干涉了。
“ 男人上班不容易,你累了一天了,趕快歇歇去,還是媽來吧!” 說著,就把姜桐推出了廚房。
小莉心里委屈,自己只是讓老公搭把手,婆婆就心疼得不得了,難道自己媽媽天天做一家人的飯就不辛苦嗎?
緊接著,小莉聽到婆婆對媽媽說:“ 你來這兩天,小莉吃胖了好多,看來還是吃你做的飯順口。我家姜桐好伺候,吃啥都行!” 這不明擺著說自己不好伺候嗎?小莉聽著,心里覺得不舒服。
而吃飯時的一幕,就讓小莉更氣憤了——婆婆把新炒的菜,有意擺到離老公近的地方,自己和媽媽面前,都是上頓吃剩的舊菜。
她一生氣,就把新菜都換到了媽媽跟前。小莉明顯感覺到婆婆的臉沉下來了,整頓飯,婆婆都沒夾新菜,筷子繞過魚和肉,直奔中午的舊菜根。
就為這事,小莉和姜桐當天晚上又吵了一架。小莉說婆婆刁蠻,愛挑事兒,姜桐則覺得,媽媽把好吃的都讓給了小莉和岳母,她自己吃剩菜,做到這個份上,小莉還不領情。
這事以后,夫妻倆好像跟著各自的媽,分成了勢不兩立的兩派。直到媽媽和婆婆先后回家后,小兩口的生活才算回復了平靜。
然而,過去的事情,就如同傷疤一般,總在不經意間隱隱作痛。
當別人都羨慕他們倆被四個老人寵著想著時,或許只有他們才明白,置身于雙方父母的拉鋸戰中,他們有多辛苦,多無奈。
心理點評
導致小莉和姜桐陷入矛盾的不是別的,正是雙方父母的 “ 愛 ”。
他們都希望能照顧孩子,都希望孩子能回到身邊過年,都希望為孩子多付出,但是,他們卻忽略了一個“邊界”的問題,所以,這些“愛”成了小兩口的負擔;同樣,小兩口也忽略了“邊界”,才讓兩家老人的事情過多地卷入了自己的生活。
在中國的獨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常常把孩子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上,對孩子的關注甚至超過了對配偶的關注。
這一方面導致對孩子的過分依戀,另一方面,對孩子獨立了的事實,不能從心理上接受。
在西方的很多國家,孩子獨立后,所有的一切都要靠他自己去打拼了,父母不可能出面干涉,也不可能以影響自己的生活為代價為孩子付出。
但在傳統中國式的家庭里,則不是這樣的。
比如小莉和梧桐的父母,他們都幾乎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積蓄為孩子買房、減輕孩子的負擔,這就是沒有真正將孩子視為一個獨立的人的表現。
另外,雙方老人的付出,也并非不講回報,他們期望這種付出能換來自己與兒女的不分離,還能夠像孩子結婚以前一樣,過 “一家人” 的生活。
實際上,這是一個荒謬的邏輯。孩子長大了,就要獨立,就要有自己的家庭,以前的原生家庭,就要退居二位,小兩口的夫妻之家才是第一位。
小兩口需要有獨立的空間、獨立的生活,需要有自己獨立的決定。
父母過多地卷入,只會讓小兩口的獨立空間變狹小。而小兩口對父母的依賴,也對父母卷入自己的生活,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當三個家庭糾纏在一起時,自然而然會出現很多矛盾糾纏,而小兩口的生活,也就成了所有矛盾的 “反應區”,長此以往,肯定會給婚姻帶來不利影響。
因此,要想平復這千頭萬緒的矛盾,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應該搞清楚,哪些是自己的生活,哪些是父母的或兒女的生活,彼此之間可以照顧,但不可以替代和干涉,做父母的要尊重孩子的獨立權,而孩子也不應該為了自己的生活讓父母犧牲太多。
只有弄清楚彼此之間的界限,才能夠做到和平共處。
當三個家庭糾纏在一起時,自然而然會出現很多矛盾糾纏,而小兩口的生活,也就成了所有矛盾的“反應區”,長此以往,肯定會給婚姻帶來不利影響。
因此,要想平復這千頭萬緒的矛盾,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應該搞清楚,哪些是自己的生活,哪些是父母的或兒女的生活,彼此之間可以照顧,但不可以替代和干涉,做父母的要尊重孩子的獨立權,而孩子也不應該為了自己的生活讓父母犧牲太多。只有弄清楚彼此之間的界限,才能夠做到和平共處。
—END—
作者 | 李玲
關注微信號:李玲心靈寫作
李玲心靈寫作:讓文字回歸最本質的功能—記錄生命,讓寫作回歸最淳樸的目的—感受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