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美麗的翡翠成品擺在大家的眼前時,大家可否想到,它從暗無天日的地底下,從險山惡水中出來,蛻變成為人們心目中美麗的珠寶時,其中滲透了多少淚與血的故事。而這血與淚的故事最初的書寫者,便是翡翠礦工。今天,我們便來看看不為人知的翡翠礦工背后的生活。
緬甸礦區的開采時間,每年9月至次年4月。其余均是雨季,坑洞積水,氣候炎熱,生活和挖掘都十分困難。每到旱季,三五成群的玉工,自發地上山尋找老板,選中場口,用鐵鎬撬棍,像打井一樣向地下深掘,若挖到石頭,小件者送上地面分辨,大件者用水沖去泥土,細心判斷是否翡翠賭石,然后用盡大力抬上地面,若不好或不是翡翠,就避開其石,繼續深挖。
雖然緬甸翡翠進出口貿易額數十億上百億美元,但與驕人的貿易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玉石礦工低劣的生活境遇。大家肯定想不到,即使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撿翡翠的緬甸礦工,一個月的工資也只有幾百元、千元左右。
礦山現在有少數礦洞仍由人工開采,洞中漆黑,由于現在是雨季,一旦垮塌即被活埋。同時,曠工還不能胡亂上山,不小心踩到埋的地雷,白白送了性命。
江鎮城先生在《翡翠原石之旅》中寫過挖玉人的心聲,可以略窺一下過去挖玉人的艱辛。
八月:八月中秋月兒圓,過了中秋出家園;一心只想把場上,挖個玉石發財返。
九月:九月里來是重陽,臘肉稀飯家家鄉;荒山野林無日月,老天保佑病不長。
十一月:冬天天氣漸漸寒,衣褲破爛難遇寒;一心想著挖玉石,管他饑寒不饑寒。
十二月:臘月來了臘月臘,臘八稀飯鍋上煮;山中只有冷開水,有誰知道挖玉苦。
任何美麗的事物,在其背后都有殘酷甚至血腥的一面。所以,當我們擁有一件美麗的翡翠時,別忘了那群默默付出,拋灑血淚與青春的翡翠礦工。
他們也是偉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