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來想偷個懶,所以上午做了個調研,結果很多朋友支持,那就趕快趕工了。。。
大家在投資的過程中,會經常看一些券商研報,券商研報在對行業(yè)和公司的價值研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怎么樣正確的認識和使用券商研報,才能夠讓它對我們的投資價值最大化呢?
大師兄在做仙人掌和澄泓財經之前,曾經給券商研究所提供研究管理平臺,和國內多家券商研究所有合作關系。今天給大家聊聊針對券商研報你需要清楚的一些事情。
拿出小本本,開始劃重點啦:
券商研報不是寫給散戶看的,也就是說我們當中的絕大多數并不是券商研報真正的受眾群體
你所看到的券商研報,并不一定就是署名作者寫的,可能出自一個助理
寫研報的研究員并不一定就是行業(yè)專家,可能對行業(yè)的了解還不如你深
大多數的研報只能寫好的,而不能寫壞的
發(fā)出研報的時間點并不一定代表這個股票可以買了
我們在下面分別說說。
券商研報不是寫給散戶看的
國內券商的研究分為賣方研究和買方研究,賣方研究就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證券公司研究所,賣方研究的客戶是基金公司等機構,而不是散戶;買方研究則面對的是散戶,以提供投資建議為主,很可惜的是國內證券公司的買方研究一直沒做起來。這里面的原因很多,想聽的話以后再聊,不是我們今天的重點。
我們通常看的研報都是券商研究所的研究員寫的,也就是賣方研究,他們的客戶是基金公司,基金公司從證券公司研究所購買研報等一系列服務,給自己的基金管理提供決策依據。簡單的說,基金公司是券商研究所的金主,券商研究所的收入來源于基金公司在這家公司基金倉位交易的分傭。
所以,大家要記住,目前絕大多數的證券公司研究所的研報都是為基金公司服務的,而不是給散戶使用的,目的不同,直接決定了研報中所要體現的內容是完全不一樣的。
再進一步說,券商研究所的研報的目的不是為了給散戶提供投資建議,而是為了讓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和研究院在進行基金管理時有決策支撐依據,所以研報中更多的是體現邏輯,估值,等等很多元素,而非直接的股票買賣建議,研報中的內容相對來說也比較專業(yè)和詳細。有時候散戶看不懂。。。
當然也恰恰是這種商業(yè)結構關系,也催生了另外一種專門針對券商研報進行脫水和簡化的機會,把券商研報中的精華進行簡單化,給散戶使用。(大師兄的研報嚴選也是這樣。。。)
你所看到的券商研報,并不一定是署名作者寫的,可能出自一個助理
我們在閱讀研報的時候,經常也會有一種崇拜感,某個首席又寫了一篇研報啦。。清醒一點,這篇研報真正的作者可能只是團隊中的一個助理。
大家一定要清楚,首席都是很忙的,忙的不一定是研究,而是要不斷的和基金公司勾兌,能不能進新財富,能不能有更大的影響力,金主起的作用是很大的。要忙于不斷的和上市公司勾兌。。。基金公司,研究所,上市公司,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三角關系。所以,大多數的首席是沒時間寫研報的,而且寫研報很累的。。。剛畢業(yè)的研究員和助理就成了研報的主力。
大家一定也會問,這樣研報是不是質量無法保證,但大多數情況下,資深研究員和首席都會對研報的邏輯和結論進行把關,保證不出問題,出了問題也是砸了他們自己的牌子,而且證券公司的研報在發(fā)出面向公眾之前,要經過好幾道審核關,這方面還是做的比較好的。當然也不排除偶爾會有翻船的時候,例子我就不舉了。。。
寫研報的并不一定是行業(yè)專家,對行業(yè)的理解可能還不如你
剛才說了,很多研報都是剛畢業(yè)的研究員或者助理寫的,他們對行業(yè)的了解確實不深,有時候真不如一些草根的投資者。但是有兩個方面會保證他們寫出來的研報可能有比較強的基礎價值。
第一方面,研究所的行業(yè)首席會有很多的行業(yè)資源,他們可以從行業(yè)資源這邊得到很多信息,這些都是研報中內容的素材。
第二方面,剛畢業(yè)的研究院或者助理都是經過千挑萬選才能夠進來的,畢業(yè)的學校要好,能力出眾,甚至還需要家里有資源,所以他們的邏輯能力和學習能力特強,能夠很快的去了解并且深入到行業(yè)中。 說句題外話,大師兄一直很強調一定要具備很強的學習能力,具備了很強的學習能力實際上是在不斷形成我們自己的一個思維模型,可以快速的應對復雜的環(huán)境。不管是我們自己還是我們的孩子,都要培養(yǎng)這種意識。大師兄在工作中,最怕的就是和思路不清晰的人打交道,會感覺很累很累。
大多數研報只能寫好的,而不能寫不好的
大家所看到的研報,絕大多數報喜不報憂,偶爾的憂也是蜻蜓點水,這一點確實沒辦法,兩方面原因:
第一方面:國內股市沒有做空機制,機制上做空報告沒有發(fā)揮的空間;
第二方面:也是比較重要的,證券公司還有一個部門,是投行部門,投行部門的作用是幫助公司上市、定增、重組等等,也就是說投行部門的金主是上市公司,投行部門要靠上市公司賺錢的,如果研究所出了看空上市公司或者描述上市公司太多不好的地方,這是砸了投行部門的飯碗啊。。公司或者兄弟部門說不過去的。
有朋友可能會說,可以寫別的證券公司IPO的上市公司,不寫自己的。。也不行。。都是一個圈子的,破壞了規(guī)則,以后誰找我們玩啊
發(fā)出研報的時間并不代表這個股票可以買了
大師兄在腦海中浮現了經常聽到的兩句話:“券商出研報了,可以買了”; “上市公司出公告了,可以買了”。這是很多散戶都會犯的錯誤。大家一定要注意,券商出研報或者發(fā)上市公司發(fā)公告都絕對不代表這個股票就是適合的買點。 一個股票值不值得買,需要具備兩個條件:”好公司+好買點“。券商發(fā)出研報,假設這篇研報客觀理性,也充其量只能證明是好公司,但是絕對不是讓你現在就去買,什么時候買要找到他適合的買點。
大家要清楚的是股票投資是科學+藝術, 科學的部分就是這個股票所屬的公司的價值,是可以通過邏輯等等分析的出來的;藝術的部分是股票市場是人參與的市場,人的情緒化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好的買點則與市場情緒有很大關聯。
更何況,有時候研報發(fā)出,公告發(fā)出,并不是純客觀的從上述因素觸發(fā)。。。(水太深,不描述)
大師兄說這么多,就是讓大家客觀的對待券商研報:
很多研報里面確實有很多有價值的東東,不要去排斥它,想當然的認為券商研報都是沒用的,這只是因為券商研報真正的受眾群體不是我們,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家民間或者草根機構能夠有券商研究所所具備的資源和基礎價值。
但是也不要過分迷信券商研報,人家的金主是基金公司,不是拿來直接給我們炒股票的,客觀的把它當作你投資中需要研究的基礎素材之一就可以。
要真正的發(fā)揮券商研報的價值,大師兄的建議有幾條:
有時間,有精力的,多看看券商研報中對行業(yè)及公司的客觀描述,加深你對公司和行業(yè)的理解;
對券商研報,著重關注研報中的邏輯,如果邏輯正確,就有很大的價值。
對于券商研報中的數據,多看看數據的來源,如果數據來源比較有公信力,那么加上清晰的邏輯,該研報的結論可以值得參考。
如果沒時間和精力,一些脫水研報,研報嚴選之類的產品看一看就可以了。
切記切記,研報只是給你提供了參考,這個股票現在能不能買,還要看適合的買點,而適合的買點則和你的投資體系密切相關,不同的投資體系對于買點的要求不一樣。
利用周末時間,和大家聊聊對券商研報需要了解的一些事情,以后交易日的時候會和大家聊聊業(yè)務及產品相關的內容,周末的時候則會聊行業(yè)和生活相關的話題,下周末有兩個話題可以聊,大家選一下想聽哪個。
上一篇文章很多朋友留言,已經超出了微信公號的精選留言數量限制,所以有些朋友的留言沒辦法顯示出來。中獎的朋友我會下一篇文章中公布。
今天繼續(xù)歡迎大家留言,大家留言說說,你主要看哪幾家券商的研報,對這些研報,你感覺有用的或者想吐槽的是什么?大師兄會從留言中挑選6個伙伴,每個伙伴18.8元紅包。
BTW,大師兄前幾天和兒子一起搭了一個米兔模型車,今天主控到貨了,下午要和他一起玩,大家周末也多陪陪家人。
祝大家周末愉快,多留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