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叔上高中時,差一點進入理科班,因為當時對物理很著迷。我的語文老師評價我說:哪都好,就是每次語文考試,提前半個小時做完卷子,就把物理書拿出來看了。如果你和我是同齡人,你大概也記得,我們那個年代,老師們和大人們經常教育我們的一句話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學好語文課有什么用呢?除了高考的分數以外,似乎沒什么功利的作用,成年人誰還不會說中國話呢?
有意思的是,因為我數理化中另外兩科的成績太爛,出于高考的優劣勢分析策略,我還是放棄了物理,去上了文科班,后來又在文科眾多專業選擇中,偏偏挑了中文。廣義地說,語文這門課,我從小一直學到現在:小學到高中叫語文課,大學本科叫漢語言文學,研究生叫中國古代文藝理論……直到現在我也還在自學語文,叫什么呢?叫繪本、童書閱讀賞析和新媒體寫作。
雖然不像很多學習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工科的同學們那樣,拿獎學金出國的機會更多,但我通過這幾十年的語文學習,倒也在閱讀的層面,走向了“全天下”。三十年過去了,我們的K12教育還是分科制,還是以標化考試為測評手段——語數外史地政理化生,要我說,就數語文不是一個單純的學科,知識的視野最廣,時空的縱深最長,培養的能力最多元,也最不適合以標化考試來進行衡量。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堅信,愛閱讀的孩子,長遠地看語文不會差,但短時間內閱讀積累的作用卻不一定能體現在成績上。這是因為,語文課涉及到的能力很多元,很難以有標準答案的筆試問卷來進行測量。也正是因為不太容易迅速提高成績,因此語文課在很多功利心態較強的家長心目中,地位也不是特別重要。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我們的語文老師是否能把課文中深刻的內涵,豐富的知識和動人的情感,給孩子們展現出來。
現在全國的小學和初中用的都是統一的部編本語文教材了,也就是說不論天南海北,同一個年級的孩子現在正在學習的語文課文都是一致的。這樣就產生了一個巨大的好處,那就是打通了發達地區和邊遠地區的學習區隔。只要我們有渠道,就可以讓邊遠地區的老師們通過網絡和一線城市名校名師們共同進行線上備課,也可以讓不發達地區的孩子們通過直播跟一線城市的小學生們一起聽頂尖的老師講語文課。
除了線上的交流,線下也可以開展高質量語文教育下鄉的活動。最近,猴叔所在的團隊就參與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在大企業和地方政府對口幫扶的政策支持下,通過公益基金會的力量,我們策劃舉辦了兩期教育扶貧培訓項目。一次是請國內中小學語文教研的頂尖專家,去邊遠少數民族地區,給那里的孩子們上示范課,并給老師們進行培訓講座。另一次我們邀請了部編本語文教材同步教輔的主編老師,帶著這套教輔走進邊遠少數民族地區,給孩子們展開一個更廣闊、有趣的語文大世界。因為這次活動,我也認真讀了讀這套同步教輔,一讀之下發現,這套書編的還真有趣,而且透過這套書我們可以發現,部編本語文教材也是那么的豐富多元、生動有趣,有很多啟發孩子自主學習的點,也給老師們留了很多拓展教學的空間。這套同步教輔的書名就叫《語文課真有趣》。
說來也挺有趣,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溫儒敏老師,恰恰就是我上大學時我們中文系的系主任,而他在部編教材中滲透的高效語文學習理念,也被專家們延伸到這套《語文課真有趣》中。溫儒敏老師親自為這套書撰寫了序言,其中有一段話讓我非常欽佩:
學語文不能只考慮應付考試,更重要的是提升語文素養。語文素養包括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及其所體現的學識、文風、情趣等人格涵養。語文課的重要意義,在于它能打好“三個基礎”:為提升綜合素養,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而要學好語文課,光靠做題是不行的,局限于課內也學不好,辦法只有一個,就是把課內學習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如果說部編本語文教材是語文學習的核心優質讀物的話,局限于教材的篇幅和屬性,它只是打開了一扇小窗戶,讓我們瞥了一眼世界的風景。而這套《語文課真有趣》,則是完全把我們帶到了繽紛多彩的世界中。每篇課文的作者生平故事,情感與價值內涵,相關的學科知識,人文精神與科學探索,全都呈現在孩子們面前。從這套書走出去,語文將不再只是語文,而是一座走向全世界、全學科的橋梁。閱讀教輔的收獲,不止是眼前成績的提高,而是借助對課文的解讀和延展,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一粒粒閃光的種子,啟發他們主動閱讀,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世界。
分數有高低,知識無邊界。如果我們只是想提高孩子當下的考試成績,那么讀這類的教輔,可能不如買卷子刷題來得更快,但如果我們想讓孩子愛上語文課,愛上閱讀,愛上探索世界、獲取新知的過程,那么這套書確實是個很理想的讀本。《語文課超有趣》,磨鐵圖書2019年7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