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開始宋詞的注解學習,是不是拔苗助長。確實不好回答,先說說我的個人看法:
首先說說詩詞教學需不需要,如果從現在的社會現實來說,詩詞似乎已經離我們很遠,要說有用大概也就是考試的時候答題,大學談戀愛的時候增添幾份浪漫色調,單從功利或者實用上講幾乎是無用的,找工作應聘的時候,你總不能吟誦幾首古詩詞來展示你的實力吧。
可古詩詞真的百無一用嗎?其實不然,古詩詞的學習,古詩詞的美感,古詩詞的靈動……會融化在你的血液中。背的那些詩詞,像是看不懂的畫面,存在心里。某年某月某日,會遇到了某個風景,或某份心情,那句詞,那幅畫,那種感覺,似乎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
且看:
春天,百花爭艷,柳綠花紅,心中自然吟詠“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夏天,去湖里泛舟,穿行于荷葉叢中,什么是“接天蓮葉無窮碧”,什么是“水光瀲滟晴方好”自然明了;
秋天,梧葉飄黃,滿山秋色,漂泊他鄉“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會是怎樣的符合心境呀!
所以我認為古詩詞是鶴立雞群于世界文學藝術殿堂的,學習背誦詩歌對每個人而言,是非常有意義的,就像北師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任翔所說,孩子從小就要打好古詩文的基礎,要從小學一年級起就感受音韻的美,古詩詞的韻律對培養記憶力和節奏感都非常有益。俞平伯先生也曾說:好詩是一定要背的。我當初念書沒念過《唐詩三百首》,不過好詩我總是背下來,反反復復地吟味。詩與文章不同,好文章也是要背的,講詩則是非背不可。僅僅念詩是不成的,念出的詩還是平面的;翻來覆去地背,詩就變得立體了,其中的味道也就體會出來了。
小學階段學習詩詞是不是只要背會寫會就萬事大吉。個人以為,詩詞學習的關鍵之處還要在“悟”。感悟詩詞的語言美、音樂美、格律美,體悟詩人創設的情境美、意境美,領悟詩詞蘊含的哲理美,領略詩(詞)人的人格美。悟了這些“美”才有可能讀懂詩詞、讀懂詩詞人、學會詩詞,學活詩詞,但這些感悟因人而異,因詩而異,不可強求,更不可照著注釋生硬的背。
從大的方面說詩詞的學習還有四個方面的作用:弘揚民族精神;傳承國學精華;提高全民文化積淀及素質修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文化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