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青銅器名目繁多,稱謂怪癖。其定名許多來自宋代的《考古圖》、《博古圖》,而這兩部書的定名原則是“名從主人”,即看器物上的自名。王國維說:“皆古器自載其名而宋人因此名之者也。”因此,許多文字都是2000年以前的銘文。
目前,對古代青銅器一般按用途劃分為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兵器、車馬器、農具與工具、貨幣、璽印、度量衡器、銅鏡、雜器等12大類。下面介紹常見的前2類。
食器
西周 大克鼎
鼎:相當于現代的鍋,燒煮和盛放魚肉用。
西周 青銅獸面紋鬲式鼎
鬲(音歷):相當于現代的飯鍋。
西周晚期 青銅圓渦獸泥紋甗
甗(音演):相當于現代的蒸鍋。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稱為“甑”,放食物;下部稱為“鬲”,放水。兩者之間有一塊銅片稱為“算”,上有通蒸氣的十字孔或直線孔,把它放在三腳底架上,加溫,用水蒸氣蒸煮食物。
西周 仲柟父簋
簋(音軌):相當于現代的大碗,作盛飯用。
春秋 青銅龍紋簠
簠(音甫):大體相當于現代的盆,是盛熟菜的器具。長方形,一般有蓋,大概是為了保溫。
春秋 晉侯盨
盨(音須):大體相當于現代的罐,用來盛黍、稷、稻、梁等。
戰國 獸紋敦
敦(音對):也是用來盛黍、稷、稻、梁的器具,形狀較多。
戰國
豆:用作盛肉醬一類食物的器具。
酒器
商 亞其爵
爵(音決):相當于現代的酒杯。前部有“流”,具有茶壺嘴功能便于傾酒,后有“尾”,上有兩根“柱”,旁有把手,下有三只尖離足。
西周 獸面紋角
角:其用途和外形大體上和爵相同。所不同者,角上一般無兩“柱”,前部不是“流”而是前后都是“尾”,而且有一部分角有蓋。
商 獸面紋斝
斝(音甲):是溫酒的器具。
西周 銅觶
觶(音志):飲酒的器具,類似現代的蓋杯。
商 饕餮紋觚
觚(音姑):一種造型非常典雅的酒杯。
西周早期 鳳鳥紋兕觥
兕觥(音“四公”):盛酒器(一說是飲酒器)。
商 青銅尊
尊:盛酒的器具。
西周中期 鳳紋提梁卣
卣(音有):專門盛古代祭祀時用香酒的一種盛酒器。
西周 長思盉
盉(音和):一種溫酒器。
商 青銅方彝
方彝:一種盛酒器具,名稱為后人所定。
商代晚期 羊首勺
勺:取酒器。
商代晚期 火紋罍
罍:盛酒或盛水的器具。
戰國 青銅壺
壺:盛酒或盛水的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