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說明文,最重要的是運用合理的說明順序。所謂合理的說明順序,是指能充分表現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順序,也是符合人們認知事物、事物規律的順序。只要我們按照一定順序加以說明,條理也就清楚了。常見的說明順序有:
1.時間順序
即按照事理發展過程的先后來介紹某一事物的說明順序。凡是事物的發展變化都離不開時間,如說明生產技術、產品制作、工作方法、歷史發展、文章演變、人物成長、動植物生長等等,都應以時間為序。比如我們中學課本有一篇《景泰藍的制作》,它就是按照景泰藍的制作個中“做胎——燒制——點藍——燒藍——大漠——鍍金”的時間順序來說明的。
2.空間順序
即按照事物空間存在的方式,或從外到內,或從上到下,或從整體到局部來加以介紹,這種說明順序有利于全面說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說明某一靜態實體(如建筑物等),常用這種順序。如《故宮博物院》,就是按照先總后分的順序,先概括說明故宮建筑物的總體特征,然后再具體介紹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御花園,而在介紹每一座建筑物的時候,則又按照先外后內、先上后下的順序。這樣安排合乎人們觀察事物的習慣,是最合理的順序。
3.邏輯順序
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內在邏輯關系,或由個別到一般,或由具體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現象到本質,或由原因到結果等等——介紹說明,不管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器物等,還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都適用于以邏輯順序來說明。如課本中的《死海不死》,就是運用邏輯順序來說明事物的。
4.程序順序
就是要把某種事物的制作步驟一一羅列出來的說明方法。
以上是說明文幾種常見的說明順序。針對不同的說明對象,我們應用不同的說明,但實際上這幾種說明順序也不是截然分開的,而常常是綜合運用,只是以哪種說明順序為主罷了。在考慮運用何種說明順序時,既要注意客觀事物本身的特點,又要遵循人們人生事物的規律。
本文來自《這樣寫作最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