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在《見識》第五章中說到,缺乏見識、缺乏愛、缺乏規矩的時候,縱有天賦,后天再努力,格局和氣度都會太小,難成大事。而財經暢銷書作家西武,更是通過馬云創業的經歷寫出了一本《氣度決定格局》。看來,這是決定人生成敗的兩樣東西。那我們今天就來談談什么是格局和氣度。
格局實際上是世界觀的另一種描述,是眼光、見識、智慧、膽量,還有責任心和使命感。“心中有山水,胸中有丘壑”,就是在形容一個人的格局。
國學大師錢穆曾游覽一座古剎,看到一個小沙尼在一棵歷經五百年的古松旁種夾竹桃。他感慨道:“以前,僧人種松樹時,已經想到寺院百年以后的發展了;今天,小沙尼在這里種花,他的眼光僅僅是想到明年啊!”這就是格局不同境界不同。
氣度則是指一個人的氣魄風度,是人心理素質的表現形式,有人遇事會像魏晉名士般“泰山崩于前而不變色”,也有“杞人憂天”,總若驚弓之鳥進退失據,終日惶惶不安,憂愁焦慮者,這就是氣度之分。
還有,我們常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是形容一個人很有氣度的,這樣的人可容人所知,亦能容人所不知,他們遇事不會斤斤計較,身處逆境不怨天尤人,身處順境則處之泰然。
當一個人的眼睛只能看到周圍兩米的視距時,氣度格局也就只有那么小了。你想,天天的柴米油鹽都已經弄得眼前烏煙瘴氣,天天的得失算計亦弄得雞毛蒜皮漫天亂飛,眼里還如何看得見“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壯麗,心中如何還有“欲與天公試比高”的壯志呢?
不過不怕,雖然一個人的格局氣度會因為所處的環境和各種條件受限,但在這個信息空前發達的時代,只要你有心改變,不管是通過閱讀還是見人,只要“總能從不中聽的話中找到合理性”,只要始終抱著開放的心態面對世界,打開眼界,增長見識,你的氣度格局就一定會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