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人口資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預測② 一、人口資料的搜集 搜集人口資料主要有以下三種方法。 1、經常性的人口登記 經常性的人口登記是把每個人生命過程中的重大事件,如出生、死亡、遷 移、結婚、離婚,通過有關機關進行登記、匯總從而取得人口的動態資料。我 國經常 性的人口登記工作由政府的公安部門通過戶口管理來進行。 進行戶口 登記的基層部門,每年年末將統計的人口資料逐級上報有關統計機構,綜合起 來,就得到人口統計的原始資料。 2、特別調查 要獲得更具體、更充分的人口資料,或者是特殊要求的人口資料,需要對 人口進行特別調查,最常用的方法是人口抽樣調查,即從所研究的人口總體中, 抽選一部分進行調查,并根據這部分資料,推算該人口總體相應指標的數據, 為了保證從樣本所得的資料具有推算總體指標的可靠性,必須做到:第一, 抽 取的樣本必須是隨機的,其二,被抽取的樣本必須有足夠的數目,如我國經常 進行的1%人口抽樣調查。 有時為了一些特殊目的,還需要對一些典型單位或地區進行典型調查。 3、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是對一個國家或一定地區的全部人口在特定時點上的狀況,進行 調查以及資料整理和公布的全過程,它是在一國政府主持下,在國家規定的統 一時間內,按照統一的項目,用統一的方法,對標準時點上的全體人口狀況進 行的專門的全面調查,人口普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具有高度的嚴密 性、統一性和普遍性,所得資料既比較詳細,又比較真實可靠。人口普查已成 為世界各國廣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資料的方法。 二、人口資料的整理 通過各種途徑搜集的有關人口的大量原始資料,需要經過初步的匯總整理, 才可以提供一些有用的數字,以進行人口分析,整理人口資料需要確定一些統 計指標,現簡單介紹一些常用的統計指標。 1、人口結構指標 ⑴人口的自然結構 通常用的是性別結構和年齡結構。性別結構是指男性和女性在總人口中所 占的比例。為研究總人口的性別是否平衡,還用到 性別比,即每100個女性相應有多少個男性。 年齡結構是指各年齡組的人口數 占總人口的比例。此外,還要用到老少比、撫養比( 非勞動年齡人口對勞動年 齡人口的百分比)、平均年齡等。其中人口金字塔是表示人口的年齡、 性別結 構的一種統計圖表,它形象地表示各年齡組的人數以及男女性人口數。人口金 字塔中各年齡組男女人數的總和等于總人口數。 ⑵人口的社會結構 是指按一定社會經濟標志,將人口劃分為各個組成部分而形成的人口結構。 例如,社會集團結構、在業人口的行業結構和職業結構、教育結構等。 ⑶人口地區結構 是指按地區把人口劃分成各個組成部分而形成的人口結構。如按行政區劃 標志可劃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等;按城鄉標志可劃分為城市、鄉村等。 2、人口再生產指標 ⑴出生人數和出生率 表明一定地域在一定時期內出生人數多少的指標是出生人數,它是指一定 時期內出生后有生命現象的活產嬰兒數。說明人口出生的頻率,則用人口出生 率,即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出生的活產嬰兒數與當年平均人口的比率,一 般用百分率表示。 ⑵死亡人數與死亡率 死亡人數不包括死產數。人口死亡率是指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一定地 區死亡人數與平均人數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數表示。 ⑶人口自然增長率 表明人口自然增長速度的指標是人口自然增長率,它是指一定時期( 通常 為一年)內人口自然增長數和同期平均人口數的比率,一般用百分數表示。 計 算公式為: 一定時期人口自然增長數 100 人口自然增長率(%)=─────────────×── 同期平均人口數 100 出生人數-死亡人數 100 = ─────────× ── 平均人口數 100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經常用到的人口再生產指標還有生育率、結婚率、嬰兒死亡率,以及計劃 生育工作的有關指標。 三、人口資料的分析 1、對比分析 對比分析,就是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或者是不同的歷史時期,將有關的 人口資料進行比較,找出差異,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從中得出有規律性的結 論。如,新興城市青壯年人口比重大,人口出生率、生育率高,死亡率低;老 城市老年人口比重大,青少年人口比重相對較小,人口死亡率高,出生率與生 育率低。 2、分組分析和結構分析 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資料進行具體分析,可以把人口劃分成多種類型, 然后深入分析某種類型的人口資料,觀察人口的各種結構是否合理,研究不同 結構反映的規律或趨勢。 3、相關因素分析 人口的發展變化是受多種因素作用結果: 人口的變動同時會對各種因素產 生影響。因此,把人口放在一定的自然和社會的環境中去研究,可以了解人口 發展變化的外部條件及其產生的影響,這就是相關因素分析方法。如,生育水 平的高低與人口的文化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在進行相關因素分析時,一定要 排除那些非相關因素的影響,避免牽強附會、以偏概全、以個別現象代替一般 規律。 4、綜合指標分析 研究人口的有些現象或發展趨勢,如計算人口的平均壽命、預測人口等, 需要從幾個指標的相互關系、相互作用中,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得出相應的結 果。 四、人口預測 人口預測是根據現有的人口狀況以及對影響人口發展的各種因素的假設, 對未來人口規模、水平和趨勢所做的測算。如,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數,在 通常情況下,總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增長的。如果增長率相對穩定,在可預見的 未來可能不會產生顯著的變動,那么就可以假定,今后人口仍按這個平均增長 率增長。這樣就可以推算未來某一年的人口數。 本章參考文獻 ①蘇霍姆林斯基:《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年版,第5頁。 ②《地理》,中等師范學校教科書(試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會室編, 1996年12月第2版,第134頁至第137頁。 思考與實踐 1.在社會課教學中,你是如何進行鄉土教學的,舉例說明。 2.根據自己在社會課教學中的體會,說明小學社會課鄉土教學的重要性。 3.為了更好地適應鄉土教學的需要,你現在應做好哪些準備? 4.調查1──2所小學鄉土教學情況,并按照下述提綱寫出調查報告。 ⑴該校社會課有無鄉土教學計劃?鄉土教學在教學計劃中占多大比例? ⑵該校鄉土教學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⑶該校鄉土教學主要采取什么方式? ⑷該校曾進行過哪些成功的鄉土教學活動? ⑸該校有無鄉土教學成果展覽? ⑹你對該校鄉土教學狀況的評價如何?有何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