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婦科學》、《中醫外科學》、《中藥學》、《中醫藏象生理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有人問我,文老師,你從來都強調,你所科普的經驗、驗方,必須在中醫師的當面辨證指導下來應用。既然一般人沒辦法拿來直接用,你還說它干嘛?
我的回答是,文老師不是賣藥的,也不是靠方子來唬人的。我自然不會告訴你,用某一個方子,包治百病,誰都可以隨便用。
我只能用科學嚴謹的態度,告訴你真正意義上,中醫對疾病的認識,解決問題的方法。我講的,是科學規律,是中醫經驗,是可以開拓視野的“他山之石”。
這一點,請讀者朋友們理解。
好了,閑言少敘。今天這篇文章,我想和你聊聊,乳腺增生這個事兒。
在我的筆記本里,一直收藏著一則前人的經驗。我個人感覺,它的實用價值很大。
這就是在1998年,于《中醫藥信息》上刊發的一則業界經驗,是治療乳腺增生病的專方。
這方子,有兩部分。
一個,是內服方藥。組成是,柴胡15克,白芍15克,香附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夏枯草15克,甲珠15克,赤芍15克,木香10克。
所有這些,每日一劑,水煎分3次服用,10天為一個療程,連用3療程看結果。月經期的時候,每2劑服用3天,1天2次。
此法也有加減之道。如果乳房灼熱脹痛特別明顯,加丹皮、蒲公英各15克,金銀花20克。如果疼痛特別劇烈,加延胡索15克??诳嗵貏e明顯,加龍膽草和梔子各15克。
以上為內服方藥。與之配合,還有一個外敷的方子。這就是:
大黃、黃連各20克,梔子和沒藥各15克,冰片5克。這些藥都研成細末,用白酒調成膏,攤在布上,外敷患側,用膠布固定,每次外敷3天取下,連用3次為一個療程。
這就是全部內容。
我之所以對這個配伍印象深刻,源于它較為全面、深刻地體現出,大部分乳腺增生患者存在的問題,以及中醫對待它的解決思路。
這里,有一張醫案,我說一說,咱們看看。
話說有這么一個女子,年34歲。大概從3年前開始,她就反復出現雙側乳房的疼痛。惱怒的時候,經期的時候,就加重。
不過在當時,癥狀尚可以忍受,所以患者沒有過多干預。
但是在就診的半年前,她發現問題嚴重了。主要就是,乳房不但出現疼痛,還可以摸到腫塊,伴發局部的灼熱和脹痛。心煩、胸悶之感明顯嚴重了許多。
促使她不得不求醫的,是有這么一次,因為和愛人吵架,此女感覺得乳房內腫塊明顯增大,脹痛十分劇烈。這不行了,趕緊看醫生。
刻診,見患者脈弦數,苔黃,舌紅,乳房表面觸痛感明顯,灼熱異常。細問得知,患者近幾天伴隨口苦、心煩、總想大口喘氣、嘆氣,小便也發黃。
了解到這些以后,醫家果斷給患者用上了上文所述的驗方。只不過,在其中加入龍膽草、丹皮、梔子、延胡索各15克。外敷方不變,同時應用。
結果,患者應用10天以后復診,發現腫塊縮小,灼熱腫痛感減輕。接著再用20天,諸證大減,腫塊進一步縮小到0.5到1cm。此后再用10天,以資鞏固,患者腫塊最終消失。
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驗案。讓我們分析一下其中的學問。
顯然,這個女患者的問題,現代醫學看,就是乳腺病。當時診斷為“雙側乳腺小葉增生”。中醫對此的認識,就是肝經郁熱,痰瘀互結。
我們的肝經,是走乳房的。乳房里的病,中醫往往從肝的角度入手分析。對女性來說,她們天生敏感,容易出現情緒波動,如果先天脾氣再不好,整個人就容易出現肝郁氣滯。
乳房走肝經的。肝郁氣滯,直接影響乳房。我們可以理解為肝氣在乳房里頭,被憋住了。
它這一憋不要緊,日久就會化熱生火。患者乳房局部有灼熱感,就是化熱的表現??诳唷⑿臒?、舌紅、苔黃,脈弦數,這些其實都是肝郁化熱的寫照。
接下來,一個重要問題出現了,這就是肝郁引起津液失布,導致痰濕凝結。郁熱又進一步讓痰濕變得稠濁。這就出現了痰熱互結。痰熱結于內,嚴重影響了氣血的運行,這就又牽扯出痰瘀互結的問題。這么一來,患者乳房里就會出現腫塊。它是痰熱互結、痰瘀夾雜的產物。
這個時候,如何才能解決問題?答案自然是要疏肝、清熱、活血、化痰散結。你問題出在哪里,就對哪里進行治療。
現在,我們再看看上文我提到的驗方——
柴胡15克,白芍15克,香附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夏枯草15克,甲珠15克,赤芍15克,木香10克。
這里頭,有疏肝解郁的,比如柴胡、香附,白芍、木香。
有清熱瀉火的,比如夏枯草。
有活血化瘀的,比如赤芍、甲珠。
有化痰散結的,比如海藻和昆布。
你看,這不是層次分明嗎?
醫案里在具體應用的時候,加入了龍膽草、丹皮、梔子和延胡索。其中龍膽草也是清肝熱的,丹皮用于活血涼血,梔子清三焦之熱,延胡索疏肝氣而止痛。要領,也是不離我之前所述的條條框框。
至于說外用藥,梔子、大黃、黃連、沒藥,前三味清熱,后一味止痛,冰片善于清熱止痛。
這些,就是治療的基本思路和章法。
我把這些寫出來,供我的讀者朋友借鑒、參考。
說起乳腺增生這個病,它的病因病機,基本跑不出肝郁氣滯,郁久化火,痰瘀互結等問題?;颊叱3D[塊疼痛、皮膚灼熱、口苦、情緒焦躁不安,脈弦數,舌紅苔黃。這是臨床的一般規律。誰的治療手段,符合這個規律,同時又切合患者自身的特點,誰就能取效。我上文所述的方藥和思路,談不上有多好,更談不上百試百靈。但是我感受,它符合規律。符合規律的東西,就是科學的,就值得向業界朋友,以及普通患者來介紹科普。
所以說,我希望我的讀者朋友,能將此文認真讀懂、參透、收藏。非專業讀者,可以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專業讀者,可以用它幫助更多人。它沒什么特殊的,但是特別合乎章法。
好了,關于這個事兒,我就說這么多吧。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