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詩詞中的梅花意象
一、引領眾芳,敢為天下先的勇氣
陳亮《梅花》
疏枝橫玉瘦,小萼點珠光。
一朵忽先發(fā),百花皆后春。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
這首詩通過頌揚梅花的堅貞不屈的精神,寄托自己愛國思想。“一朵忽先發(fā),百花皆后春”,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
二、凌寒不屈的頑強
盧梅坡《雪梅》
梅雪爭春未肯降,
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這首詩闡述了梅、雪、詩三者的關系,三者結合在一起,構成了最美麗的春色。“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可見梅之傲骨,同時它還擔當了春的使者。
三、高潔脫俗的風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
王冕《墨梅》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這是詩人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不僅反映了他所畫的梅花的風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鮮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
四、隱者高士的象征
張可久《天凈沙·魯卿庵中》
青苔古木蕭蕭,蒼云秋水迢迢。紅葉山齋小小,有誰曾到?探梅人過溪橋。
這首詩宛如一幅淡遠幽雅的山水畫,是對友人魯卿隱居山中的禮贊,亦是自己一片向往之情的真實流露。詩人將我們帶入渺無人跡的深幽境地,但秋高氣爽,何來“探梅”之說,其實這“梅”便是如梅之高潔隱士——魯卿。以梅比隱者,隱者亦是梅。
五、清冷淡雅的美人
蘇軾《定風波紅梅》
好睡慵開莫厭遲,自憐冰臉不時宜。偶作小紅桃杏色,閑雅,尚余孤瘦雪霜姿。 休把閑心隨物態(tài),何事,酒生微暈沁瑤肌。詩老不知梅格在,吟詠,更看綠葉與青枝。
這首詠物詞,通過紅梅傲然挺立的性格,來書寫自己遷謫后的艱難處境和復雜心情,表現(xiàn)了作者不愿屈節(jié)從流的態(tài)度和達觀灑脫的品格。詞以擬人手法,花似美人,美人似花,饒有情致。因“遲”開而與桃杏同放。梅花生就冰清玉潔之姿,怎合姹紫嫣紅之群?所以“喬裝改扮”,盡顯美姿豐神。
六、傳遞情感與祝福
陸凱《贈范曄》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這首詩的開篇即點明詩人與友人遠隔千里,只能憑驛使來往互遞問候。折梅花寄贈友人,正是借以表達自己以梅花自許,亦一梅花許人,對于友人具有梅花一樣品格的贊賞;同時也含有對友人的慰藉之情,預示不久的將來春天也將到北方。自己對友人的感情也像梅花,雖遭嚴寒而不凋謝。頗有一種友情堅貞,與友為善的意味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