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觀察
宋曉巍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家級高新區作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主戰場,在彌補發展短板、培育新功能等方面大有可為。近年來,其注重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作用,搭建“以政府政策性資金為引導,產業創業投資為龍頭,綜合金融服務為支撐,多層次資本市場為核心”的現代科技金融體系,在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高新區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現狀
為助力創新創業企業發展,高新區不斷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鏈條,對孵化期、創業期、成長期和成熟期等不同階段的企業提供資本支持,逐步打造區域創新驅動發展新格局。
第一,資本供給有效增加。高新區重視孵化平臺與創新體系的建設,通過打造全要素、開放式創新創業平臺,吸引了眾多投資主體。與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相匹配,高新區設立、引進了不同類型的基金。一是針對初創階段企業,引進國內外知名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機構,全力扶持初創階段企業的發展。二是針對成長階段企業,聯合設立、引進一批股權投資基金。三是為引導產業發展,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鼓勵金融產品創新,拓展科技型小微企業融資渠道。設立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借助專業團隊運作,吸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進入高科技產業領域。
第二,融資風險有效分擔。高新區通過設立貸款風險補償資金、過橋還貸資金等方式,為大量融資難的中小企業解了燃眉之急。一是通過為金融各機構提供有限反擔保,有效分擔融資風險,引導金融機構對政府期望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降低融資門檻。二是將政府出資的財政資金參股匯金擔保公司,借助成熟的市級國有擔保平臺信用,通過擔保為創新型中小企業增信。三是針對中小企業創新研發投入方面期限結構不匹配等問題,將純財政補助轉變為可回收繼續利用的資助。四是為區內企業爭取風險緩釋基金支持,以經營權質押或三方協議為風控手段,專項用于緩釋企業債務鏈風險,以較低成本滿足企業短期融資需求,降低了銀行風險管理成本和不良貸款率。
第三,對初創企業的幫扶力度持續加大。為了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本配置的效率,高新區有意識地通過市場化手段對區內創新型企業予以大力支持。首先,依托市級金控平臺助力初創企業發展。其次,借力市級金控平臺推動高新區現代產業體系轉型升級。同時,高新區也新設金融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通過對產業發展FOF注資、參股金融和類金融機構、受托管理政府性引導基金等,進一步加大對區內企業的扶持力度。
問題及困難
經過多年發展,高新區在促進科技資本融合助推雙創企業發展過程中取得了矚目成績,但在推進科技資本融合過程中也存在一定困難及障礙。
第一,稅收制度影響創投基金對實體產業的支持。2014年,為落實稅收法定制度與加強稅收監督,國家取消了地方自定對私募基金優惠政策,但并未出臺統一的稅收優惠政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此外,對創投企業實行70%抵扣稅的政策,之前在國家發改委對創投企業進行備案后即可落實。基金行業由中國證監會接管后,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由基金業協會進行備案,但暫無對創投企業的專門認定,造成該政策階段性難以落地。由于創投基金稅負較高,打擊了投資者的熱情,雖然可以采用有限合伙形式防止二次征稅,但在實際運作中這一形式有時會制約基金運營與存續,進而影響對實體產業的支持力度。
第二,“新三板”制度設計不夠完善,影響掛牌企業的后續發展。“新三板”市場門檻較低、擴容較快,掛牌企業數量雖快速增長,但質量參差不齊、流動性不足等問題日益凸顯,影響了市場定價、融資、交易等基本功能的發揮。同時,“新三板”分層后,由于制度供給未能及時跟進,優質企業利益訴求得不到滿足,即使進入創新層,也難以在再融資和股權交易方面得到實質性支持。
第三,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未能充分發揮融資功能。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在實際運行中,支持其發展的扶持政策、業務模式尚不成熟,市場法律地位還未明確。前期國務院清理整頓,將未出現明顯風險的區域性股權市場一并進行了力度較大的規范,短期削弱了市場對企業和投資者的吸引力。此外,高新區企業希望按此前模式在區域性股權市場發行私募債,在清理整頓后也難以實施,使中小企業獲得債券支持的概率降低。加之市場交易信息較少、流動性較差,亟須融資的企業在市場上不能及時獲得資金需求,因此難以吸引到優質企業進入。
相關政策建議
結合高新區的相關經驗及主要問題,綜合考慮當前經濟發展的整體環境和資本市場實際運行情況,對資本市場發揮市場資源配置功能、強化資本和科技融合、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積極促進資本形成、集聚和流轉。應大力促進企業與多層次資本市場對接,為企業打造全流程資本市場服務體系。一是完善“新三板”的制度建設與運行機制。鑒于現行“新三板”制度供給與市場容量不匹配等現狀,建議重點解決存量掛牌企業結構性、流動性問題及增量企業入場問題。首先厘清市場分層和市場定位,明確市場層次差異,構建差異化制度供給體系;其次適當降低投資者適當性標準,引入更多合格個人投資者,鼓勵公募基金、企業年金等長期機構投資者進入“新三板”市場,著力解決流動性問題。可考慮創新層在現有交易制度基礎上,引入競價交易,實行混合交易制度。在創新層制度實施的基礎上,研究并適時引入轉板機制。二是加強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建設。應進一步明確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定位,在規范統一監管的同時,鼓勵不同區域交易所的差異化競爭與協作。明確在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的企業轉到“新三板”市場的具體操作細節。通過引入投資銀行、融資擔保機構、信用評級機構等中介機構,完善企業進行多種直接融資和股權交易的制度配套。加強區域性股權市場與特色產業園地、政府引導基金的對接,促進雙創戰略落地。
第二,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多渠道融資支持。由于銀行具有順經濟周期特點,在經濟下行周期對中小企業放貸審批更加嚴格,同時鑒于高新區企業風險大、輕資產等特點,應進一步完善銀行、證券、保險、財政等機構合作,建立多方共擔風險機制,發揮資金的增信效應和放大效應。一方面,促進股權投資機構與各類債權金融機構合作,通過信息共享、風險分擔等方式,為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提供投貸聯動融資支持。另一方面,加強保險機構對申請創業企業承保風險的調查、評估及審核;加快發展科技保險以及信用保證保險,化解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風險,推進融資模式和征信機制創新。同時,發揮好財政資金的“杠桿”和“引子”作用,充分利用市場化手段實現對政府基金的撬動和引導,擴大有效資本供給。
第三,提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投融資能力。為促進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對雙創企業的支持,應盡快出臺公平、統一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稅收優惠政策,在稅收方面給予優惠。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和產業投資基金比例,支持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進一步研究完善保險資金投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政策。支持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創業投資基金和天使投資人增加對創業早期企業的投資,積極培育各類早期創業投資主體。
第四,發揮中介機構在推動創新企業發展中的作用。相比一般創新企業,投資銀行不論是對市場信息和資本等要素資源的掌握,還是對市場交易規則的理解和運用技能方面,都具有較強的專業優勢。引入并發揮好投資銀行的作用,對于推動創新企業的融資、資源整合、并購重組、轉型發展,甚至進入國際市場等都具有積極作用。對于高新區來說,引入投資銀行后,既能使現有創新企業獲得更大助力,還能吸引更多創新企業入駐。因此,應進一步發揮投資銀行在推動創新企業發展中的作用。
(作者單位:國家行政學院)
特別聲明:本文為網易自媒體平臺“網易號”作者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觀點。網易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