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好復習課的準備工作
教師要采用不同的形式,整理階段的基礎知識,使內容條理化、清晰化地呈現在同學的面前,從而完成由厚到薄的過程,對重難點和關鍵點,進行重點的、有針對性的講解。配以適當的練習,提高學生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的深刻性和準確性的理解掌握。促進學生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的形成,使知識系統化和網絡化。
二、提高復習課解題教學的藝術性
在復習時,由于解題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我們將解題活動組織得生動活潑、情趣盎然。讓學生領略到數學的優美、奇異和魅力,這樣才能變苦役為享受,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勞,保持解題的“好胃口”。一道好的數學題,即便具有相當的難度,它既像一段引人入勝的故事,又像一部情節曲折的電視劇,那迭起的懸念、叢生的疑竇正是它的誘人之處。“山重水覆”的困惑被“柳暗花明”的喜悅取代之后,學生又怎能不贊嘆自己智能的威力?我們要使學生由“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課堂上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設情境,激發熱情,有這樣一些比較成功的做法:一是運用情感原理,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二是運用成功原理,變苦學為樂學;三是在學法上教給學生“點金術”等等。
三、備課要備學生,提高上課聽課的效率
首先舊知檢測,要想有效的提高課堂的復習效率,就須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很多同學上課時處于一種混沌的狀態,一聽就懂,一做就錯;一聽就會,一到自己做就不會了。為避免這樣的情況,舊必須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知識的掌握情況。可以設置幾個基礎的填空和一兩個左右的解答題,通過解答的過程讓學生“自知自明”。激發起興趣,有效地提高復習的效率。精選精講,精心的選擇適量的典型例題,分析解決這些問題應該是一堂復習課的核心內容。解題的目的僅僅解決這個問題本身,而是要給出通性通法,揭示解決問題的一般規律,熟練掌握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注意復習課堂教學結構
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告誡我們:“希望你們要警惕,在課堂上不要總是教師在講,這樣的做法不好……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東西,才能成為自己的東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東西。”按我們的說法就是:師傅的任務在于度,徒弟的任務在于悟。數學課堂教學必須廢除“注入式”“滿堂灌”的教法。復習課也不能由教師包講,更不能成為教師展示自己解題“高難動作”的“絕活表演”,而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主動積極地探索活動中實現創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華智慧,提高數學素養和悟性。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的任務是點撥、啟發、誘導、調控,而這些都應以學生為中心。復習課上有一個突出的矛盾,就是時間太緊,既要處理足量的題目,又要充分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二者似乎是很難兼顧。我們可采用“焦點訪談”法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因大多數題目是“入口寬,上手易”,但在連續探究的過程中,常在某一點或某幾點上擱淺受阻,這些點被成為“焦點”,其余的則被成為“外圍”。我們大可不必在外圍處花精力去進行淺表性的啟發誘導,好鋼要用在刀刃上,而只要在焦點處發動學生探尋突破口,通過訪談,集中學生的智慧,讓學生的思維在關鍵處閃光,能力在要害處增長,弱點在隱蔽處暴露,意志在細微處磨礪。通過訪談實現學生間、師生間智慧和能力的互補,促進相互的心靈和感情的溝通。
五、教師要幫助學生及時總結并反思
著名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曾斷言:“反思是數學創造性思維的重要表現,它是一種高層次的數學創新活動,是數學活動的動力,必須教育學生對自己的判斷與活動進行思考并加以證實,以便他們學會反思。”世界著名數學大師荷蘭的弗賴登塔爾教授曾精辟指出:“反思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通過反思才能使學生的現實世界數學化,沒有反思,學生的理解就不可能從一個水平升華到更高的水平。”學習必須由總結和反思,應該說總結和反思是數學進步的源泉,從問題的總結中獲得經驗,升華自己已掌握的知識。應該說它是我們全部教學活動的最終歸宿。首先,我們要幫助學生站在整個中學數學體系的高度,完整地歸納概括復習內容;其次,要概括總結數學思想方法,說明適應范圍和應注意的問題;最后,對復習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查漏補缺,及時補救。
總之,上好一節復習課是非常重要的,復習課是一種重要的課型。“復習課如何上好?”是每一位數學教師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尤其是高中復習課是數學教學的重點,更是特別關注的焦點。我們要總結方法,提高效率,以求達到更高、更好的復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