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腳相親相愛,后腳你踢我踹”,這是不是二胎家庭經常出現的畫面呢?
的確,在二胎家庭中,爸媽很難平衡兩個孩子的關系。大寶二寶在一起,一定會產生競爭的意識,這一點就連“別人家的孩子”森碟也是如此。
提到森碟,奧運冠軍田亮的女兒,大家印象里應該都是《爸爸去哪兒 第一季》中她活潑又懂事的樣子。但最近,在綜藝節目《小巨人運動會》當中,田亮自曝了一雙兒女的相處模式,他說,雖然森碟已經12歲了,但是依然會和弟弟爭風吃醋。
這一點,葉一茜在《親愛的小課桌》節目中也證實了。她表示,在外人看來,自己和田亮兩個人已經很偏心森碟,但是從森碟的眼神里還是可以看出,她要“恨死”弟弟了。
不少二胎爸媽看了之后都感同身受。而二寶出生前,爸爸媽媽都會告訴自己,一定會公正公平對待兩個孩子,不管他們是男孩女孩,還是會在性格方面有一些差異,自己都會一碗水端平。然而,其實在準備要二胎的那一刻,“不公平”就已經開始了。
真正的公平很難實現
美國《時代》周刊資深編輯杰弗里克魯格曾說:“世界上95%的父母都有偏愛的孩子,而剩下的5%不愿意承認。”想要一碗水端平,是二胎父母的初心,而事實上,卻沒有父母能做到真正的公平。
有一顆偏愛的心,其實很正常。兩個孩子因為年齡不同,個性差異,受到的關注自然會不一樣。家長通常認為自己從來沒表現出偏愛,但孩子是很敏感的,他們總能從父母的言行,甚至是微表情里發現蛛絲馬跡。
比如“我們做了一樣的壞事,媽媽愿意耐心對妹妹講道理,卻直接把我拉去罰站。”;“爸媽經常搶著說‘女兒像我’,為什么他們不說‘兒子像我’這種話呢?大概他們覺得我不如妹妹,不夠好。”
心理學家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寫道:我們以父母關系和諧,并盡心盡力撫養子女為前提,而即使在這樣的前提下,每個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仍然是有很大差別的。
生命的出場順序,誰都無法選擇。大寶的失落常常來自被弟弟妹妹分走的愛,他對公平的理解絕不僅僅是“一碗水端平”,而是“和以前一樣”。
父母越公平,孩子越計較
二胎爸媽是不是會有這樣的感覺,似乎越追求公平,孩子們越認為不公平。為何孩子會變得錙銖必較呢?
通常,父母認為的公平,更多是停留在物質上、陪伴時間上,或是贊美上。比如給弟弟買了一個玩具槍,馬上也要給哥哥買一個相同的,可這樣“公平”對待兩個孩子,往往很容易讓孩子們變得斤斤計較。
每件事都要定好公平的規矩,孩子們會時刻盯著對方是否“占了便宜”。當我們用一些可量化的事物表達愛時,愛可能就被物質化了,會讓孩子缺少了對愛與責任的感知。因此,你所謂的公平,很可能反而是對孩子的不公平。
父母的愛要按需分配
如果說一碗水端平是二胎家庭最大的謊言,那么,如何才能正確處理孩子之間的關系呢?面對兩個完全不同的生命個體,爸媽須始終記得一個教育原則:因材施教,每一個孩子具體需要什么,就給予什么,用“獨特的愛”讓孩子接受“不公平”。
在孩子爭寵的時候,他們是聽不進道理的。比起得到公平待遇,他們更希望自己的感受能被接納。被理解的孩子,才會懂得正確對待生命中的不公平。
明星媽媽謝楠就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她在微博里曾經講過:“小兒子棒棒糖出生后,大兒子非常敏感積極地在爭取著父母的關愛。”
謝楠很清楚大兒子此時最需要的是重建安全感。于是,當大寶提出想讓媽媽講故事時,她毫不猶豫地把弟弟交給保姆。故事講完后跟大寶商量,下次可不可以等弟弟睡了以后再給他講,大寶立馬答應了。從此,大寶漸漸進入了哥哥的角色,開始主動讓著弟弟。
孩子的要求其實很簡單,當他得到的安全感和愛足夠了,自然也就學會了怎樣去愛弟弟妹妹。
面對“嫉妒”的小孩,爸媽或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試試:
1.提前幫大寶做好心理建設
二寶出生前,媽媽可以帶著大寶一起去產檢,也可以鼓勵大寶給弟弟妹妹取昵稱,增加大寶的參與感和期待感。
生活中,交給大寶一些簡單的任務,照顧小寶,培養大寶的責任感。在照顧二寶的過程中,兩個孩子之間感情就慢慢建立了。
不妨陪孩子讀一些相關繪本,讓他知道有了弟弟妹妹意味著什么,該如何跟弟弟妹妹相處。
繪本推薦
《小弟弟要來了》
故事從一個小哥哥的視角,用第一人稱的口吻,描述了對即將出生的小弟弟的期待與愛,充滿了濃濃的手足之情。讓我們驚嘆于孩子內心世界豐富敏感的同時,更為他們心靈中那份塵埃不染、清澈真摯的情誼所感動。
《媽媽肚子里有座房子》
這本繪本畫面非常溫馨。作者平淡地描繪了一個其樂融融的備孕家庭:媽媽懷孕時的辛苦,爸爸每天耐心的陪伴,哥哥好奇又迫不及待的樣子。
2.理解和關注大寶的情緒
有了二寶后,當大寶出現一些反常舉動的時候,家長不要先去指責老大不懂事,要意識到原來這是他吃醋了。
爸爸媽媽可以每天抽出一段時間,單獨地、高質量地去陪大寶,給他講故事,陪他玩游戲,讓大寶感受到自己仍然是被重視的。尊重大寶作為老大的身份,他才會做出你期望的樣子,你越是偏心大寶,大寶越會學著父母愛自己樣子,去關愛和照顧弟弟妹妹。
3.不過度干預倆孩子的相處
兩個孩子打打鬧鬧是正常的,父母看到后,不要馬上要求大寶讓著弟弟妹妹。其實很多時候,如果父母不那么快地卷入孩子們的沖突中,他們自己一會兒也會和好,還能學到獨自解決矛盾的辦法。
不要情緒化地去指責孩子、比較孩子。不過度干涉他們處理自己的矛盾,就不會妨礙他們手足情深。
一碗水,兩個口渴的人,一人一半很公平,但未必能讓兩人都止渴。一份愛,兩個渴望的人,每個孩子都感受到完整的愛,這才是最好的公平。愿那些成長中的小矛盾,終將在磕磕絆絆中變成手足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