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這時候的古人還沉浸在年味當中,賞花燈,猜燈謎,吃元宵。
詩言志,歌詠言,今天復有詩書帶著帶著大家來看看古人筆下的元宵佳節。這15首古詩詞,每一首都值得記憶和背誦。
永遇樂
宋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正月十五夜燈》
唐 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青玉案·元夕》
宋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生查子·元夕》
宋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正月十五夜》
唐 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元夕于通衢建燈夜升南樓》
隋 楊廣
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
燔動黃金地,鐘發琉璃臺。
《元 夜》
宋 朱淑真
火樹銀花觸目紅,揭天鼓吹鬧春風。
新歡入手愁忙里,舊事驚心憶夢中。
但愿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
賞燈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會同。
《元 宵》
明 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蝶戀花·密州上元》
宋 蘇軾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風味應無價。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乍入農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十五夜觀燈》
唐 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宋 姜夔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
夢中未比丹青見,暗里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
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沈吟各自知。
《解語花·上元》
宋·周邦彥
風銷焰蠟,露浥烘爐,花市光相射。桂華流瓦。纖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纖腰一把。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門如晝,嬉笑游冶。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年光是也。唯只見、舊情衰謝。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
《燈市行》
南宋 范成大
吳臺今古繁華地,偏愛元宵燈影戲。
春前臘后天好晴,已向街頭作燈市。
疊玉千絲似鬼工,剪羅萬眼人力窮。
兩品爭新最先出,不待三五迎東風。
兒郎種麥荷鋤倦,偷閑也向城中看。
酒壚博簺雜歌呼,夜夜長如正月半。
災傷不及什之三,歲寒民氣如春酣。
儂家亦幸荒田少,始覺城中燈市好。
《元 宵》
明 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夕影永冰燈》
清 唐順之
正憐火樹千春妍,忽見清輝映月闌。
出海鮫珠猶帶水,滿堂羅袖欲生寒。
燭花不礙空中影,暈氣疑從月里看。
為語東風暫相借,來宵還得盡余歡。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夜的月光是否格外溫柔呢?你的元宵是怎樣度過呢?約上三五好友賞燈吃酒,亦或是把相思寄予月光?
辛棄疾說:“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有些人,總是要等才能撞見,而最讓人向往的不也是那一回眸的驚喜。
元宵,于漫天花火之間遇上意中人,正是這個節日最動人之處。
這古人的15首至美元宵詩詞是否勾起你的情緒了呢?反正小編通讀一遍是覺得內心深處有什么東西被喚醒了。今晚不加班,早早得去哪故宮門口溜達一圈,賞燈見人,說不定也能遇見意中人呢。
復有詩書祝大家元宵佳節愉快!
歡迎一起尋找藏在內心的詩意棲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