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論語學而篇
zǐ yuē xué 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子 曰: 學 而 時 習 之,不 亦 悅 乎。有 朋 自 遠 方
lái bú yì lè hūr én bù zhī 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
來,不 亦 樂 乎。人 不 知 而 不 慍,不 亦 君 子 乎。
【注釋】子:《論語》中“子曰”的“子”都是孔子的學生對孔子的敬稱。
時:時時,經常。
習:演習,復習。
說:同“悅”,高興。
慍(yùn):惱怒,怨恨。
【大意】孔子說:“學了,又經常復習它,不也是高興的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是快樂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 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
有 子 曰:其 為 人 也 孝 悌,而 好 犯 上 者,鮮 矣;
bù hào fàn 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
不 好 犯 上,而 好 作 亂 者,未 之 有 也。君 子 務 本,
běn lì ér dào shēng 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
本 立 而 道 生;孝 悌 也 者,其 為 仁 之 本 歟。
【注釋】有子:孔子的學生,姓有,名若。
弟:同“悌(tì)”,弟弟尊敬、善事兄長稱為“悌”。
好(hào):喜歡。
犯:冒犯,抵觸,違反。
鮮(xiǎn):少。
未之有:“未有之”的倒裝形式。古代語法中代詞作賓語時,賓語放在動詞前。
與:同“歟”,表示疑問的助詞。《論語》中的“歟”都寫作“與”。
【大意】有子說:“他的為人,孝順爹娘、敬愛兄長,卻喜歡冒犯上級,這種人是很少的;不喜歡冒犯上級,卻愛造反,這種人是從來沒有的。君子致力于根本的事情,基礎樹立了,‘道’就產生了。孝順爹娘,敬愛兄長,這就是‘仁道’的基礎吧。”
zǐ yuē qiǎo yán lìng sè xiǎn yǐ rén
子 曰:巧 言 令 色,鮮 矣 仁。
【注釋】巧言令色:以好話和做出來的和善面色來討好別人。
鮮(xiǎn):少。
【大意】孔子說:“花言巧語,偽裝得和顏悅色,這樣的人很少有仁德。”
zēng zǐ yuē wú rì sān xǐng wú shēn wèi rén móu ér bú zhōng hū
曾 子 曰:吾 日 三 省 吾 身:為 人 謀 而 不 忠 乎?
yǔ péng yǒu jiāo ér bú xìn hū chuán bù xí hū
與 朋 友 交 而 不 信 乎?傳 不 習 乎?
【注釋】曾子:孔子的學生。姓曾,名參(shēn),字子輿。他的弟子也稱曾參為“子”。
三:約數,表示多次。
省(xǐnɡ):反省。
信:誠實。
傳(chuán):動詞用作名詞,老師傳授的知識。
習:溫習,實習。
【大意】曾子說:“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了呢?與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給我的知識是不是復習了呢?”
zǐ yuē dǎo qiān shèng zhī guó jìng shì ér xìn jié yòng ér ài rén
子 曰:道 千 乘 之 國,敬 事 而 信,節 用 而 愛 人,
shǐ mín yǐ shí
使 民 以 時。
【注釋】道:同“導”,治理。
千乘(shènɡ)之國:就是擁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孔子時代千乘之國已經算不上大國了。千乘,四匹馬拉的車稱一乘,車輛數目能表現國家的強弱。
敬事:認真對待國家大事。
人:古代人廣義指所有人群,狹義指士大夫以上階層的人。這里是狹義的用法,與下面的“民”呼應。
【大意】孔子說:“治理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要認真地辦理國家事務,嚴守信用,節約費用,愛護官吏,役使人民要按照農時的忙閑。”
zǐ yuē dì zǐ rù zé xiào chū zé tì jǐn ér xìn fàn ài zhòng
子 曰: 弟 子 入 則 孝,出 則 悌,謹 而 信,泛 愛 眾,
ér qīn rén xíng yǒu yú lì zé yǐ xué wén
而 親 仁;行 有 余 力,則 以 學 文。
【注釋】弟子:一種意思是年紀幼小的人,另一種意思是學生。這里是第一種意思。
弟:同“悌”,敬重兄長。
謹:謹慎寡言。
汎:同“泛”。
仁:有仁德的人。
【大意】孔子說:“年輕人在家要孝順父母,離開自己家便敬重兄長,謹慎寡言,說話誠實守信,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做了還有余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
zǐ xià yuē xián xián yì sè shì fù mǔ néng jié qí lì shì jūn néng
子 夏 曰:賢 賢 易 色,事 父 母 能 竭 其 力,事 君 能
zhì qí shēn yǔ péng yǒu jiāo yán ér yǒu xìn suī yuē wèi xué wú bì wèi
致 其 身,與 朋 友 交,言 而 有 信。雖 曰 未 學,吾 必 謂
zhī xué yǐ
之 學 矣。
【注釋】子夏:孔子的學生,姓卜(bǔ),名商。
易:交換,改變,也有輕視、簡慢的意思。
致:奉獻。
【大意】子夏說:“對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父母能盡心竭力;服事君上能奉獻生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講信用。這樣的人,雖說沒有學習過,我一定要說他已經學習過了。”
zǐ yuē jūn zǐ bú zhòng zé bù wēi xué zé bú gù zhǔ zhōng xìn
子 曰:君 子 不 重 則 不 威,學 則 不 固;主 忠 信,
wú yǒu bù rú jǐ zhě guò zé wù dàn gǎi
無 友 不 如 己 者,過 則 勿 憚 改。
【注釋】君子:這里指的是士、大夫國君等上層人物。
固:鞏固。
無友不如己者: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這一句的解釋古人多有不同。無,同“毋”,不要。
憚(dàn):害怕。
【大意】孔子說:“君子如果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習的知識也不鞏固。要以忠、信兩種道德為主。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有了過錯,就別怕改正。”
zēng zǐ yuē shèn zhōng zhuī yuǎn mín dé guī hòu yǐ
曾 子 曰:慎 終 追 遠,民 德 歸 厚 矣。
【注釋】終:父母的死亡。
追遠:追念祖先。
【大意】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的死亡,追念祖先,就會使百姓道德歸于純厚了。”
zǐ qín wèn yú zǐ gòng yuē fū zǐ zhì yú shì bāng yě bì wén qí
子 禽 問 于 子 貢 曰:夫 子 至 于 是 邦 也,必 聞 其
zhèng qiú zhī yú yì yǔ zhī yú zǐ gòng yuē fū zǐ wēn liáng gōng
政;求 之 歟,抑 與 之 歟?子 貢 曰:夫 子 溫、良、恭、
jiǎn ràng yǐ dé zhī fū zǐ zhī qiú zhī yě qí zhū yì hū rén zhī qiú
儉、讓 以 得 之;夫 子 之 求 之 也,其 諸 異 乎 人 之 求
zhī yú
之 歟。
【注釋】子禽:姓陳,名亢,字子禽。有觀點認為是孔子的學生。
子貢:孔子的學生。姓端木,名賜,字子貢。
抑:表示選擇的連詞,“還是……”。
與之:給他。與:同“歟”,表示疑問的語氣詞。
其諸:表示不大肯定的語氣,或者、大概的意思。
【大意】子禽向子貢問道:“老師到了一個諸侯國,必然會了解那國的政事,是他自己求來的呢,還是別人主動告訴他的呢?”子貢說:“老師是靠溫和、善良、恭敬、儉樸、謙遜得到的。老師獲得的方法和別人獲得的方法不同吧!”
zǐ yuē fù zài guān qí zhì fù mò guān qí xíng sān nián wú gǎi yú
子 曰:父 在 觀 其 志,父 沒 觀 其 行;三 年 無 改 于
fù zhī dào kě wèi xiào yǐ
父 之 道,可 謂 孝 矣。
【注釋】其:指兒子。父親在世時,兒子聽從父命不能主事,所以要觀察他的志向。
沒(mò):死,去世。
三年:周禮規定父親死后,兒子要守孝三年。三,這里可以理解為虛指,指許多年。
道:表示善的、好的東西。
【大意】孔子說:“他父親還活著時,要觀察他的志向;他父親死了,要考察他的行動;如果他對父親的合理之處長期堅持,可以說是做到了孝。”
yǒu zǐ yuē lǐ zhī yòng hé wéi guì xiān wáng zhī dào sī wéi měi
有 子 曰:禮 之 用,和 為 貴。先 王 之 道,斯 為 美。
xiǎo dà yóu zhī yǒu suǒ bù xíng zhī hé ér hé bù yǐ lǐ jié zhī
小 大 由 之,有 所 不 行。知 和 而 和,不 以 禮 節 之,
yì bù kě xíng yě
亦 不 可 行 也。
【注釋】和:恰當,適合,恰到好處。
先王:周文王等古代賢王。
節:節制,約束。
【大意】有子說:“禮的應用,以遇事做得恰當為可貴。過去賢明君王治理國家的可貴之處就在這里,小事大事都做得恰當。如果有行不通的時候,只為恰當而求恰當,不用禮節規矩來節制,也是不可行的。
yǒu zǐ yuē xìn jìn yú yì yán kě fù yě gōng jìn yú lǐ yuǎn
有 子 曰:信 近 于 義,言 可 復 也;恭 近 于 禮,遠
chǐ rǔ yě yīn bù shī qí qīn yì kě zōng yě
恥 辱 也;因 不 失 其 親,亦 可 宗 也。
【注釋】近:符合,接近。
復:實踐,實行。
遠:用作動詞,使……遠離。
因:依靠,憑借。
宗:可靠,尊奉。
【大意】有子說:“約定符合義,說出來的話才能去實踐、兌現。恭敬要合于禮,這樣就能避免恥辱。依靠關系深厚的人,也就可靠了。”
zǐ yuē jūn zǐ shí wú qiú bǎo jū wú qiú ān mǐn yú shì ér shèn
子 曰:君 子 食 無 求 飽,居 無 求 安,敏 于 事 而 慎
yú yán jiù yǒu dào ér zhèng yān kě wèi hào xué yě yǐ
于 言,就 有 道 而 正 焉,可 謂 好 學 也 已。
【注釋】君子:這里指的是有德行的人。
就:靠近,接近。
正:動詞,匡正,端正。
【大意】孔子說:“君子吃飯不追求飽足,居住不追求舒適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說話謹慎小心,向有道德的人看齊,來匡正自己的錯誤,這樣就可以說是好學了。
zǐ gòng yuē pín ér wú chǎn fù ér wú jiāo hé rú zǐ yuē kě
子 貢 曰:貧 而 無 諂,富 而 無 驕,何 如?子 曰:可
yě wèi ruò pín ér lè fù ér hào lǐ zhě yě zǐ gòng yuē shī yún
也,未 若 貧 而 樂,富 而 好 禮 者 也。子 貢 曰:詩 云:
rú qiē rú cuō rú zhuó rú mó qí sī zhī wèi yú zǐ yuē cì yě
如 切 如 磋,如 琢 如 磨,其 斯 之 謂 歟?子 曰:賜 也,
shǐ kě yǔ yán shī yǐ yǐ gào zhū wǎng ér zhī lái zhě
始 可 與 言 詩 已 矣;告 諸 往 而 知 來 者。
【注釋】諂(chǎn):巴結,奉承,諂媚。
何如:怎么樣,表示疑問語氣。
如切如磋(cuō),如琢如磨:引申為朋友互相討論、研修的意思。這句出自《詩經·衛風·淇奧》。切,指把骨頭加工成器物。磋,加工象牙,使其更圓滑。琢,雕刻玉石。磨,磨制加工石頭使其更細致。
與:同“歟”。
【大意】子貢說:“貧窮卻不去巴結奉承,有錢卻不驕傲自大,怎么樣?”孔子說:“可以了。但是還不如雖然貧窮卻樂于仁道、富裕卻愛好禮義的人。”子貢說:“《詩經》說,‘要像加工骨、角、象牙、玉石一樣,要雕刻并加以琢磨細刻’,講的就是這個意思吧?”孔子說:“賜呀,現在可以與你討論《詩經》了。告訴你已經發生的事,你就可以舉一反三知道未來的事了。”
zǐ yuē bù huàn rén zhī bù jǐ zhī huàn bù zhī rén yě
子 曰:不 患 人 之 不 己 知,患 不 知 人 也。
【注釋】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裝句式。知,理解,了解。
【大意】孔子說:“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別人啊。”